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故居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故居篇

罗福星故居
  罗福星故居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蓝坊镇大地村罗屋,由罗福星祖父罗耀南建于清代咸丰年间,坐东南向西北。由禾坪、堂屋、横屋等组成,为四横杠式围屋布局,总面阔35.20米,总进深34.20米,共计房屋66间,占地面积约1204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656平方米。硬山顶、灰瓦面、三合土夯墙。正堂的设置方式采用在四杠横屋其中三杠的一层穿杠而成三堂,有别其它杠式围屋的正堂与横屋同向设置的方式。2012年11月按原貌对故居进行全面修缮。故居内陈展有图片、文字等内容,展示抗日复台爱国志士罗福星光辉的一生。2011年1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增补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张爱玲故居
  常德公寓,旧称“爱丁顿公寓”,楼高七层,建立于1936年,意大利人设计,外墙是淡粉色夹咖啡色线条,坐落在静安寺繁华路段却显得安静而低调。公寓内弥漫着旧上海的陈腐气息,进门能看到老式的奥斯汀电梯,再往里是阴暗的楼梯道,班驳的墙面上是历史划下的痕迹。1939年张爱玲与其姑姑住在这幢公寓的51室,1942年搬进65室(现为60室),期间她在此公寓写出《倾城之恋》《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名作,其中《公寓生活记趣》说的便是在这座大楼里的一切。胡兰成在《今生今世》里所描述的张爱玲的生活状态也是在此处。这里是著名作家张爱玲的故居,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的法式公寓建筑,如今称常德公寓。张爱玲曾在这…[详细]
祝大椿故居
  祝大椿故居位于无锡南城门外的清名桥东侧伯渎港117号至122号。故居整个宅邸规模较大,部分建筑做工精致,是无锡清名桥历史街区保护和修复的最完整的清代名人故居,也是目前街区内的故居中规模最大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无锡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也诞生了许多民族资本家,祝大椿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之一。他从经营煤铁五金起家,到投资航运业和房地产,经历十三年的艰苦创业,完成了最初的资本积累。52岁后受聘为英国洋行总买办,并借助自身特殊的身份在江沪地区大力兴办民族产业,对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因为创建近代民族工业有功,清朝光绪皇帝还御批特赏他为二品顶戴官衔,并聘他为清政府农工商部顾问,使他成为近代…[详细]
杨岳斌故居
  杨岳斌故居位于乾州古城,为陕甘总督、太子太保、光复台湾的一代名将杨岳斌于同治、光绪年间所建。故居座北朝南,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三间五进,烽火墙式砖木结构庭院,住宅深邃,院中有院,是乾州古城统一建筑格局的典范。杨岳斌原名杨载福,苗族人,为晚清爱国将领,曾于中法战争期间率军赴台抗击法军。据古文献学专家、吉首大学教授吕华明介绍,杨岳斌故居修建于清光绪年间,占地千余平方米,青砖黑瓦,庭院深深,如今已成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杨岳斌故居门上的匾额写着“宫少保第”四个大字,讲述着主人曾经的荣光与地位。走进门内,人们更能强烈感受到这名湘军骁将生前的威望和功勋。故居虽已无当年的华丽陈设,但一块光绪帝手…[详细]
史良故居
  史良故居位于和平南路143号,史良,女,抗日救国会七君子之一。解放后任-部长、全国妇联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等职。故居现为市文物保护单位。伫立在和平南路这庭院的天井里,看着这座老房子,就想到史良的童年,仿佛看到她夜晚温习功课的灯光,看到她从这里走出去读政法大学的身影……,这座老房子的一砖一瓦、一柱一梁都曾经呵护过史良的成长。现今看到这座故居多年没有修葺,至今还挤居着几户居民,家具杂物挤满了空间。我曾想,常州这座人文荟萃的古城,是因为出了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包括史良这些人物,才显出她的历史价值和灿烂光辉,现在常州出生的0领导人的故居大都修茸一新,并作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而…[详细]
李晓炎故居
  李晓炎(1889~1930)原名正源,学名乐,贵州贞丰县平街乡李家屯人。祖籍湖南邵阳。系民国贵州军阀混战中崛起的一位战将,1929年曾任贵州省临时政府主席。李晓炎故居在贞丰县城北约40公里的平街乡李家屯,建于民国十五年(1926)。由正房、左右厢房组成一楼一底的四合大院,坐西向东,木结构悬山式。石拱门,门框两边阴刻楷书楹联:“青莲学问高唐代;大树勋名溯汉家”,题额:“贰家喜庆得春和”。笔势流畅,苍劲有力。正房五间,面阔20米,进深10米,高9.33米。左、右厢房各三间,面阔10.1米,进深8米,高7米,天井内有照壁、花坛,门窗饰有雕刻花纹。照壁上绘有大幅山水画,花坛内种有各色花草,砖面上分别模…[详细]
戈公振故居
  戈公振故居位于东台市城内兰香巷9号,是一座典型的清代民居,砖木结构,3进12间,“寿”字图案花墙,六面壁板,格扇门窗,占地面积247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90平方米。由周巍峙题匾的“戈公振纪念馆”即设立在故居内。戈公振是我国三十年代著名的新闻记者、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开拓者和我国早期的新闻教育家,名绍发,字春霆,清光绪十六年(1890)生于东台台城一“世代书香”之家,幼年聪慧,好学上进,1912年在《东台日报》担任工作,1913年冬,进入上海有正书局图画部当学徒。第二年被调到《时报》部工作,初任校对、助编,后升任直至总编,在《时报》前后工作十五年。为纪念戈公振先生,江苏省新闻学会设立了“戈公振新闻…[详细]
木渎榜眼府第(冯桂芬故居)
  榜眼府第在木渎镇下塘街,为林则徐弟子、晚清启蒙思想家、政论家冯桂芬的故居。其宅坐南朝北,门对胥江,前宅后园结构,具有典型的清朝早期江南宅第园林建筑风格。前宅为门厅、大厅和楼厅。出大厅西折有花篮厅和书楼。花园则以池为中心,亭、轩、廊、榭、桥和黄石假山散落其间,高低错落,绿树掩映,充满了诗情画意。整个园宅占地近十亩,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冯桂芬(公元1809-1874年),字林一,又字景亭。苏州府吴县人,晚年归隐木渎。冯桂芬自幼聪明颖异,二十岁时补县学生员,后为时任江苏巡抚的林则徐识拔,招入抚署学习,赏识有加,称冯为“国士”、“一时无两”。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冯桂芬中庚子科一甲二名进士,从…[详细]
卫立煌故居
  卫立煌故居在淝河镇卫乡村河口村民组,只剩下三间门楼的卫立煌旧宅孤独地矗立着,宅子的造型、风格和久远的沧桑在周围房屋的掩映下,显得格格不入。这座老宅的主人是卫立煌的侄子,66岁的卫道询老人。据卫道询介绍,他已在这里守护了几十年,只有在这里,他才能找到家族的皈依感和精神上的依附。每当有陌生人过来,卫道询总是很热情地介绍着老宅的往事。关于这座老宅的准确年龄,卫老也不大清楚。他听父亲卫立涛说过,伯父卫立煌就是在这座房子里出生的,那是1897年2月16日(光绪二十三年农历正月十五)。卫立煌15岁那年,离开家参加辛亥革命,以后就很少回来过。不久,卫立涛也离家入伍,家里只剩下卫老太太在看护。解放前卫道询搬到…[详细]
昆明卢氏公馆
  卢汉公馆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翠湖南路4号,翠湖公园东门对面,为前云南省主席卢汉的住宅。公馆建于20世纪30年代,是现今昆明地区保存较为完好的砖石结构法式建筑。整个建筑呈八角形,两层,砖墙、木屋架,部分钢筋混凝土结构;其屋顶为陡坡影山平瓦,侧面皆为正三角形,具有明显哥特式的风格。石柱、门套、窗套等石构件多有浮雕装饰,室内配有壁炉,内装饰全部采用进口柚木,主次卧室及餐室皆有落地式门窗与阳台相通。东西侧为三面体里面凸窗。红瓦黄墙,配之以灰色边框线条。1949年12月9日昆明起义时,卢汉在此将国*党第八军军长李弥,第二十六军军长余程万,军统云南站站长沈醉等人扣押,当日午夜卢汉宣布起义。卢汉公馆是云南…[详细]
林聪彝故居
  故居位于宫巷北侧24号,福建省文史研究馆、中国新闻总社、中国新闻社福建分社曾设于此,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故居始建于明代,清顺治二年(1645年),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即帝位时,在此设大理寺衙门。道光间,为林则徐次子林聪彝所购置。他晚年居此,直至病终。故居气魄恢宏,庭院深深,活动空间宽广,在福州古民居中并不多见,至今原布局基本保留完好。房屋坐北朝南,毗邻三座,占地面积3056平方米。临街设6扇大门,木构架,斗拱、雀替、悬钟等雕刻精致,墙檐下有精美的灰塑雕像;主座四进,第一进南面照墙上堆塑獬豸,为明代大理寺衙门的标志。各进之间隔以高墙,过道设覆龟亭遮雨,每进东边都有小门通东墙外花厅…[详细]
杨匏安故居
  杨匏安故居位于越秀区越华路116号,省轻工业厅大院内广东制糖机械厂劳动服务公司办事处的巷里,原为香山县今属南屏北山杨氏家族在广州设立的宗族祠,亦是杨氏子弟到广州读书的邸舍,该祠原为一座二进的坐北朝南建筑,面宽约13米,上挂有“泗儒书室”横匾,前座与后座中间的天井两旁均有厢房,厢房上有0,右侧厢房外有附祠,但现仅存前座,还增加了临时建筑,与其原貌相去甚远。杨匏安民国七年(1918)举家迁至广州,住进杨家祠,开始在广州宣传唯物论和社会主义。杨匏安的著作介绍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和政治经济学,在社会上很受欢迎。杨家祠就成为杨匏安活动的主要场所。谭平山、陈公博、谭植棠、刘尔崧、冯菊坡、杨殷、苏兆征等人…[详细]
南京魏源故居
  魏源故居位于南京龙蟠里20、22号。魏源(1794——1857年)道光进士,我国杰出的思想家、史学家和诗人,爱国名臣林则徐的挚友。其巨著《海国图志》最终由60卷扩充至100卷,充溢着强烈的爱国热忱,对后来的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都曾产生过积极影响,成为我国不朽的文化遗产。魏源故居,原称“湖干草堂”,后改名“小卷阿”,取《大雅》的篇名“卷者曲也,阿者大也”。砖木结构,三进九间,魏源后半生居此著书立说,完成《海国图志》。魏源家族先后有80余人在这里住过。太平天国失败时,相传天王洪秀全的一位王妃熊氏逃难至魏宅,三年后引渡佛门,法名“觉义”,以魏宅的一半设庵堂,取名“普渡庵”,又俗称为“皇姑庵”。后魏氏…[详细]
银台第官宅博物馆
  银台第官宅博物馆位于宁波市区月湖偃月堤边,为清道光通政司副使,曾任光绪皇帝老师的童槐之家宅,有“帝师故居”之称。银台第坐北朝南,面向月湖,现中轴线上有门厅、大厅、正楼、后堂等建筑,东西两侧有厢房、书楼,占地面积约2300平方米。建筑格局规整,布置合理,用材考究,装饰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是宁波城区内清代中晚期官宦住宅的典型。银台第官宅博物馆的场景陈列,全面反映了这一时期官宦学士人家的生活环境、家居艺术和蕴含的社会性和社会关系。银台第的主体建筑在月湖历史文化景区一期建设工程中得以完整保留,并按原貌修复。现通过绳武堂(主厅)、今白华堂(祭祀厅)、书房、议事厅、家塾、宴席厅、雅玩室、沐浴房、绣房、卧房…[详细]
蓝建枢故居
  蓝建枢故居位于吉庇巷北侧西口94号和南后街东侧南口6号。吉庇路、南后街均开大门。故居为清代建筑,民国时期有修葺,两主座、一花厅,建筑面积1029平方米。前座二进,坐北朝南;后座坐东朝西,为青砖与木料混合结构的中西式结合民居。“闽都民俗文化大观园”就建在民国海军总司令蓝建枢故居内,故居的大厅堂还摆设着“陆上女神”陈靖姑、“海上女神”妈祖两尊神像。因福州民间信奉源远流长,古时福州人认为多一种神灵就多一层保护,所以几乎每一个村落都有神庙,每家每户都奉祀某一种神灵,这些神灵在人们的心目中永远是敬畏的偶像。地址:福州市鼓楼区吉庇巷北侧西口94号和南后街东侧南口6号。类型:名人故居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详细]
邓龙光故居(云门祠)
  云门祠,座落于茂名市茂南区镇盛镇白沙茅朗村,原是国*党35集团军司令邓龙光兄弟为祀奉其祖父邓云门所建,始建于1935年,至1936年春竣工。1986年8月21日云门祠被茂南区人民政府批准为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茂南府[1986]13号)。该祠堂座北向南,背靠梅江,面对彭村湖,水暗花明,景色秀丽。整座祠堂,包括围墙内的附属建筑、果园、花圃、人工湖、马房等,共计占地面积5600多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面积为2200平方米。云门祠主体部分设计新颖,造型典雅,是座古今建筑风格结合的三门一体四合院式建筑。祠面宽三间,正门楣上堆塑“云门祠”三字,笔法雄浑遒劲,门侧对联一副:“云际蟠龙见,门高驷马容”。这些…[详细]
石屏袁嘉谷故居
  袁嘉谷故居袁嘉谷故居位于石屏县城异龙镇南正街22号,坐西朝东,占地面积695.8平方米,建筑面积875.9平方米,是一幢清代典型的木结构四合院民居楼房。故居内的陈设、展览是了解石屏文化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袁嘉谷故居大门雕梁画栋,一块红底金字-“经济特元”的直匾悬挂门顶。二重门顶一块黑底金字的“太史第”横匾映人眼帘,进入三重门是一幢四合院楼房。院子中央一棵枝繁叶茂的橙树长年翠绿,每到秋天金黄的果实挂满枝头。上排堂屋墙壁正中挂着袁嘉谷任浙江提学史时的半身巨照,楼上陈列着袁嘉谷的生平事迹、著作及书法作品,下排楼上展览着石屏的历史文物,两边耳房为袁嘉谷生前的书房,珍藏着他曾用过的文房四宝。袁嘉谷故居面…[详细]
孙传芳故居
  孙传芳故居位于天津市和平区泰安道15号。1921-1922年建,是孙传芳在津几处住宅中最为豪华的一处。砖木结构,二层楼房。分前楼、后楼两部分。两楼连接处有大玻璃窗。入口为条石台阶,立有四根爱奥尼克石柱。缓坡式屋顶,窗形各异,屋脊中央有灰帽盔式的小穹顶凉亭,体现出一种古朴典雅的欧洲折衷主义建筑风格。室内装饰豪华。该故居现为天津市计划生育委员会使用,被列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孙传芳(1885-1935),字馨远,山东历城人,是民国时期直系军阀首领之一。在日本读书期间加入同盟会,1923年任福建军务督理。在1924年的江浙战争中乘机扩军,1925年10月起兵驱逐苏皖等地奉系势力,11月在南京宣布成立…[详细]
欧阳予倩故居
  欧阳予倩故居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浏阳市人民中路人民医院,此为中国戏剧运动倡导人之一的欧阳予倩纪念建筑。故居始建于清代,占地355平方米,为四合院式结构,青瓦烟砖,坐西朝东,南向开门。庭院长方形,面积为130.6平方米,北墙下为一天井,东墙下为小花台,西面为二层结构的主楼,一楼为正房,二楼为0。主楼通高8.21米。南面为二层0,通高5.98米,主楼与南楼的一、二楼均有走廊相通。故居的主体建筑保存完好,具有较高历史价值。欧阳予倩(1889—1962),号南杰,浏阳人。他毕生从事戏剧艺术和戏剧教育工作,是中国话剧事业的开拓者,故与梅兰芳同享“南欧北梅”之称誉,在戏曲改革、电影创作和舞蹈艺术研究方面均…[详细]
谢维俊故居
  谢维俊故居位于衡阳市耒阳市肥田乡肥美村1组毛冲庙。谢维俊,字蔚青,化名废若、非若,1908年10月9日出生在一户富裕农家。他从小聪颖好学,做生意的父亲望子成龙,自幼在家施教,使他3岁能识字,6岁可作文。8岁又送入蒋家祠堂读书。1921年,经蒋啸青安排,谢维俊到衡阳三师附小就读,在那里经常阅读一些进步书刊,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24年考入蒸湘中学,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并被推举为湘南学联代表。1925年元月,他与邻村蒋啸青的妹妹蒋祥英完婚,新房就在正厅堂左边一间厢房。此后,这里便作为他的卧室兼书房,经常在此会晤亲友、读书写作。1926年夏,经蒋啸青介绍,谢维俊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工农特派员身份回耒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