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老街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老街篇

石泉老街
  石泉县城,位于县境中心部位。县城城址,建在汉江北岸石质高台。四面群山环抱,依山傍水。城南有汉江缓缓东流,城西有珍珠河及饶峰河交汇,城东与石磨乡为邻,城西北和古堰乡接壤。城区南北宽近1公里,总面积为3平方公里。早在晋代以前,这里就已经是人口居住较为集中的村落,名称东阳村。东晋元帝(317~323)时,朝廷为了控制流民,曾在这里设置晋昌郡,距今已有1600年的历史。两魏废帝元年(552),因城南有泉水数眼,其水清冽,四时不涸,故将原永乐县改为石泉县。清代,县城称为在城,属石泉里所辖,16地中的中地。民国初年称城关镇。民国二十八年(1939),因防洪涝,于城周遍栽杨柳。当时,柳树成行,郁郁葱葱,因而…[详细]
泰州老街
  泰州老街,一个麻石铺就的明清小巷,穿梭在深深的四合院落,声声入耳的评弹说唱,满街悠悠飘香的小吃,加上悠长悠长的叫喊吆喝声,一如600年前马可·波罗对泰州的记载:泰州,这个城不大,但尘世间的幸福极多……在凤城河畔桃园景区外,有一条青砖黛瓦的古建筑带,绵延600米,这就是“泰州老街”。泰州老街,是一条年轻的老街。在凤城河管委会的打造下,仅两年时间就成了泰州最繁华的商业区,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聚集区,世俗文化和世俗生活在此肆意展现。“老行当”在此延续,“老手艺”在此复活。穿过古牌坊进入古老的麻石街巷,迎街两侧为古式店铺,成串的大红灯笼挂满骑楼长廊,诸家店幌、匾额、旌旗相映成趣。你可以品尝到完全手工制…[详细]
大溪老街
  大溪位于桃园县东南方,居复兴山地与桃园台地之交,大汉溪自山中流出后在此转向北行,并在两岸丘陵间切割出层层的台地。旧名“大姑陷”,原为凯达格兰平埔族聚居地,后因“陷”字不吉而更名为大姑崁,清同治5年(1866年),当地士绅李腾芳中举后,改名为大科崁,光复后定名为大溪。位于大汉溪畔的大溪,清朝时得利于大汉溪河运兴盛,发展为繁荣市镇。形成今日所谓的“老街区”。市区里古老的巷道、朴质的旧建筑,以及隐身于街衢巷弄间的传统行业,仍见证昔日繁华的市街景象,往来匆匆行旅之间,不妨在此稍停脚步,为旅途增添几许古老的知性与感性。和平路老街和平路老街紧临大溪旧码头,自清朝以来即为大溪繁华市街所在,洋行、茶馆林立。和…[详细]
奉城老街
  奉城镇位于奉贤区东部地区,距浦东国际机场35公里、虹桥机场50公里,距建设中的海港新城15公里。横向的A30高速公路、川南奉公路、大叶公路、浦南运河和纵向的奉新公路、沪芦洋高速公路、航塘公路、奉新港,以及规划中A3高速公路、浦东铁路,使奉城依江临海,水陆交通十分便捷,工、商、农业发达,商贾云集。奉城镇历史悠久,在唐开元元年(713年)重筑捍海塘时业已成陆。据元代徐硕《至元嘉禾志》等记载,该地原名青墩,又名墩明,因海寇来犯时,墩上举火为号,因此得名。后绿树成荫,改称青林。五代乾隆年间(948~950年),地设青墩盐场,与浦东、袁部等盐场并隶于秀州(嘉兴府)华亭县盐监(《浙盐纪要、两浙盐场沿革考》…[详细]
旧州老街(广西旧州景区)
  旧州老街距离靖西县城8公里。以奇山秀水著称,是靖西风光缩影。旧州一带奇峰秀美,山水明丽,亭台庙宇,两相辉映。天蓝树绿,水边无人舟自横,田园景致特别浓郁。那里除了山美水美、名胜古迹众多之外,还有全国闻名的绣球一条街,依河而建,石板地面,两边有众多古建筑,大青砖,厚木门。那里的男女老少,祖孙三代全会做绣球,这些绣品图案精美,手工细腻,如旧州风景般钟灵毓秀,让人难以释手。诚为绣球之上品,有口皆碑,是靖西极具特色的旅游工艺品。每逢农闲日子,满街都是坐在门口缝制绣球的女子。古老的街头,尽是鲜艳的布条、绸带和丝线,流光溢彩,黯淡的老街也因此亮丽起来了。女人拿着她们手中的针线,戏法一样变出无数手工细致的绣球…[详细]
梅湾老街
  梅湾老街因古代人们在这里种植梅花,且濒临京杭大运河河湾而得名,是嘉兴现存为数不多的体现江南地方特色的传统住宅、商业街区,具有浓重的清末民初风格。自古以来,由于梅湾街得水路和陆路的先天之利,历史上曾是嘉兴商贾云集之地,嘉兴最主要的米市和丝市曾尽汇于此。“商旅往返,不绝于途”,就是梅湾街繁华景象的真实写照。梅湾街折射出了嘉兴历史和文化的变迁,汇集了嘉兴传统历史文化的精华。嘉兴市委、市政府在推进“江南水乡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文化大市”、打造“人文嘉兴”的进程中,把梅湾街的保护、开发作为实事工程、重点工程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新开放的梅湾街区,总投资4.8亿元,占地10万平方米,由梅湾美食城、梅湾新天地…[详细]
营口老街(辽河老街)
  营口辽河老街位于辽河大街西段,全长1.3公里,整个街区占地面积20余万平方米。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中英《天津条约》签订后,营口成为东北第一个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先后有英、法、美、俄、日等11个国家在这里设立领事馆,客观上促进了营口经济的发展,老街上华洋同处,商贸繁荣,成为当时东北经济最繁荣的商贸中心和金融中心,被誉为“北方小上海”,并一度与上海上交所、美国华尔街齐名,同时也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露天的百年商埠博物馆”。漫步老街,繁华依旧,这里再现了昔日的过炉银、最早的物流雏形—大屋子,银行业的始祖—永成银号,恢复了具有百年传承的泰顺祥茶庄,同时拥有民间第五代面塑传人陈群老师的精湛技艺,…[详细]
老屋基老街
  老屋基老街,位于利川市忠路镇老屋基村,距离市城区30公里。老街位于河谷地带,郁江穿过,姚家河穿老街与郁江汇合,且地势东北高西南底,山峦起伏,高峰山地势最高,为清江和郁江的分水岭。过去人们将其地形概括为:两河、三岔、四垭、十八谷,四周皆山。周围有五座大山,被誉为“五龙捧圣”。狮子堡在老屋基老街后,如狮子雄踞。青龙嘴自七星岩蜿蜒而下,直至老屋基老街始住,其首昂然,与狮子堡环绕左右。老街西边有寨公寨母,一座山石头较尖叫寨公,一座山石头较方称寨母,传说为追求终身不渝爱情的青年男女的化身。老屋基于清代乾隆形成街坊,时年一场大火将上街化为灰烬,人们仍习惯于在此做生意,便重建房屋,之后房屋又被烧毁,主人又建…[详细]
乐安老街
  据史料记载,乐安建县于南宋绍兴十九年(公元1149年),由崇仁、永丰两县柝地而置,以乐安乡名县,驻地鳌溪镇。相传早在北宋乾道三年(公元997年),有詹姓人氏迁居于鳌溪镇,此地原仅有数户钟姓人氏居住。詹姓人氏在四面环绕的群山中发现一块长满芦苇、较为平坦的盆地,视为风水宝地,遂大举迁徙于此繁衍生息,逐渐取代了钟氏。称此地为詹墟,因河中有一块巨石,酷似鳌鱼,故称鳌溪。据《乐安民国风云》一书介绍:到民国,县城鳌溪镇形成了游、何、元、詹为主四大姓氏,辅之乐、陈、胡、李、邹、黄六姓氏的格局,这10姓人口占县城总人数的90%以上。这些姓氏以宗祠为中心,形成固定的居住区域,如詹氏在芜塘巷四周;游氏环绕宝塔巷,…[详细]
华亭老街
  松江自古就有“东起华阳桥,西到跨塘桥”的十里商街。《中国古代建筑史》称:“至明代,松江宅第园林数量之多、技艺之精美,与苏州、杭州、嘉兴府齐名。”作为松江古城大型改造项目--华亭老街(原中山中路),东起人民路,西至西林路,总长度606米,总投资3.4亿元,是古城十里长街的精华。工程由上海华东设计院总体设计,路面铺设岩石板,在人民路口、西林路口设有东西牌楼各一座,建有休闲公园一个(马路桥公园)、广场五个(月境广场、禅境广场、商业休闲广场、民俗风情广场、历史文化广场)。并先后修缮了元代清真寺、明代西林寺及袁昶宅、瞿氏宅、王冶山宅等多个市级和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建造了5.3万平方米的仿明清建筑,体现出“…[详细]
淡水老街
  淡水河畔,是美丽的代名词,更是营造浪漫风情之地,这里河畔风光幽美、历史人文特色丰富,素有“东方威尼斯”美名,白天、黑夜,甚至一年四季均呈现不同的面貌丰姿。位于这美丽河畔旁的淡水老街,是北台湾最具特色的老街之一;而老街上数家老字号美食,则是淡水最具盛名的地方之所在。时兴到淡水找旧情,尽管新式楼房林立,但位于淡水捷运站西侧的中正路、重建街、清水街等老街一代,犹可见许多的古早式砖造店铺。而坐落期间的数座老庙宇,更反映出本地的开发史:最古老的福佑宫相传始建于18世纪清雍正年间;文昌祠、龙山寺、兴建宫等纷纷于19世纪落成;祖师庙亦相继于20世纪初落成。今漫步在坡道间,造访淡水老街,先民的生活点滴犹跃然眼…[详细]
张家港乐余老街
  乐余民国老街位于张家港乐余镇上,老街主街近300米长,街道极窄,廊柱排门铺连铺,仅容一辆小汽车勉强通过。两边店堂内巨大木梁“相视而行”,雕花屋檐精巧美观,整条街的房屋坚固而不失韵味。新中国成立后,欣逢太平盛世,为保护古建筑,1999年乐余镇人民政府对老街进行修缮,主街两端新建牌楼,路面变碎石为条石。现存“一字形”,门店100余间,属张家港境内惟一保存较完好的民国时期建筑。2007年7月25日被张家港市政府核定公布为张家港市文物保护单位。民国22年(1933年),地方绅士张浙陆邀商界巨贾集资建镇。翌年春,委朱廷贤总执,马木匠总司工,民国24年(1935年)遂成。镇名袭“乐余庄”名。以期乐而有余。…[详细]
宜兴杨巷老街
  杨巷老街位于江苏省宜兴市杨巷镇,自古就称活水码头,周代便形成街市,到唐宋更盛,形成了现在的杨巷老街。杨巷老街背靠菡山,面临北溪河,老街沿码头绵延至省级文物阳溪桥,有数百米长,顺沿河岸蜿蜒排开。街两旁的房屋大都是抗战以后建起来的平房,保留着古老的江南水乡集镇旧貌。“广阔天地商聚古镇,通达五湖财源茂盛”,当年广通桥上的这副对联,不止是人们内心的祈求,更是杨巷老街曾经的真实写照。四通八达的水路,让杨巷老早就有“活水码头”之美誉。据杨巷河南《杨氏宗谱》记载,清咸丰庚申之难之时,阖镇荡然,老街几成废墟。到民国26年,集镇又先后遭受日军飞机、大炮的袭击。一次鬼子下乡扫荡时,一把大火更是把集镇房屋全部烧光了…[详细]
吉安老街老屋
  吉安老街老屋近后河一带,当年赣江水运昌盛时,这里一派繁荣,而今却是孤零老屋。吉安市,辖2区1市10县:吉州区、青原区、井冈山市,吉安县、新干县、永丰县、峡江县、吉水县、泰和县、万安县、遂川县、安福县、永新县。地理上它介于北伟2558′32″至2757′50″,东经11346′至11556′之间,全市长约218公里,东西宽约208公里,总面积为25271平方公里。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占全市面积的51,平原与岗地约占23,山地与丘陵约占23,水面约占4。可概括为七山半水两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它的四周,东邻抚州市的崇仁县、乐安市及赣州市的宁都、兴国县,南连赣州市的赣县、南康市、上犹县,西接湖南省…[详细]
保靖老街
  保靖,古称迁陵,《保靖县志》记载,迁陵县“四山环抱,涧溪中流,上接酉阳诸水”。古镇位于酉水中游的咽喉地带,是水陆必经之地,因此形成了商业繁荣的集镇,拥有数量众多的大型码头和商会。 保靖的老街面对酉水,从酉水河边向里延伸,这里曾经是一条商业长廊,云集了众多的商铺,客栈和会馆。老街与迁陵镇一样,积淀了千年的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如今的老街虽已衰败,但依旧保留着古城的肌理,呈现出残缺的风韵。街道以前是青石板铺就,比较较窄,现拓宽至4米。临街建筑高低错落,房屋毗连,之间用封火山墙隔开。另有一些暗巷、支弄与老街相连,形成鱼骨状的道路交通系统。 商铺建筑风格独特,临街基本为店面,后连住宅。柜台…[详细]
协兴老街
  协兴老街距-故居约1.5公里,协兴之名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协兴古为望溪乡,原来仅在靠北方设有场镇,称为旧市,约有一百余家店户。随着经济的发展,旧市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赶场交易的需要,清同治(公元1862年~1874年)后在南面增设新市,增开了店户80余家,它与旧市相距仅数十步,取同心协力,发达兴旺之意,故名协兴。历史上沿袭俗称协兴场。协兴场自古都是交通要道,从广安城出发,古时官道的北干路必经协兴。如今的川鄂公路也从中穿越而过。协兴镇是四川省百个小集镇建设试点镇之一,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旧貌正在换新颜。在迅猛发展的协兴场上,当地政府和老百姓始终没忘保留下那条令人倍感亲切的老街。古老的街房相互偎依,…[详细]
湖口老街
  老湖口以三元宫为中心,包含“街头”、“横街”与“新街”3条街,其中街头最早建立,新街建成时间最晚,大约在1920年,新街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湖口老街。湖口老街的房舍全部以红砖为建材,老街的建筑式样较为特殊,牌楼立面属于罗马巴洛克建筑,架构采闽南式,两侧为长条形店铺住宅。老街房舍的内部格局因应住宅与店铺的混用,第一进为店面,第二进为住家,两进间的深井为厨房之所在。在台湾现存的老街中,湖口老街的建筑立面不是最精彩繁复的,但却是保存最完整的;湖口老街中拱形的门廊户户相对,街屋整齐一致都设有骑楼,一楼柱节单拱走廊,二楼窗户和女儿墙间有水泥楣点缀,商号名称镌刻其上,简洁大方。走完湖口老街宛若历经一部模糊的…[详细]
和悦老街
  和悦老街和悦老街座落在大通镇对江的和悦洲上。和悦洲系长江中下游冲积沙洲。形似荷叶,古名荷叶洲。清光绪年间改为现名,意思是和颜悦色迎客商。自明清时代始,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和悦街集市发展极为兴盛。全街有三街十三巷。街道建筑大多雕梁画栋,古色古香。三街中的一道街全系商业门面;二道街主要是行政、税务、金融,工商行会等办事机构驻地;三道街以市民居住为主。十三巷均以“0水”为部首,分别为江、汉、澄、清、浩、泳、潆、洄、汇、洙、河、洛、沧,一是对江水注重,二是以水克火。二三十年代,和悦街经济、文化异常活跃。那里已设有大小轮码头,大轮上达武汉、下抵上海,小轮上至安庆,下通芜湖。街上,有火力发电厂和各种重作坊…[详细]
南翔老街
  南翔老街(即市政府公布的双塔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坐落于南翔古镇的中心区域,规划面积14.34万平方米。内有人民街、共和街、解放街和胜利街,为传统的商业区和居民住宅区。经过整修,恢复了清末民初“银南翔”的历史风貌:粉墙黛瓦、屋舍参差林立,大小商铺鳞次栉比;小桥、流水、花园、长廊、画店各具风韵。 交通 自驾线路1、市区—沪太路—汶水路—A12沪嘉高速公路(南翔出口下)—沪宜公路—解放街—南翔老街停车场(解放街民主街交叉口)。 2、市区—武宁路—真北路—真南路—沪宜公路—解放街—南翔老街停车场(解放街民主街交叉口)。公交线路1、地铁: 乘坐地铁11号线至南翔站,出站后向西步行20分钟可达,或乘坐南翔…[详细]
叶集老街
  叶集在春秋时称鸡父邑,至明永乐年间开始立埠兴商,清代中叶《霍邱县志》记载:“邑中舟车之集,商贾所凑以叶家集为最”之说。当时,叶集镇上有会馆、庙宇多达20多处,商贸街一条长为五里,也就是现在保存下来的叶集老街。因叶集在明清时期商贸就繁华于中原一带,所以这条老街的建筑多是明清时期的老建筑,砖瓦木结构旧式楼房住宅沿街栉比,各种货行、店铺、手工作坊遍布大街小巷。现在叶集商贸多在新区,老街只有一些手工作坊或居住用房。  叶集老街分南街和北街两条街,宽约10米,两边建筑多为灰砖青瓦木结构,门多为铺板木门、沿街房屋为0式样,下层经营,上层堆货。后面建成厢房和客厅,老商铺门牌字号还依稀可见。建筑上多见一些青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