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楼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楼篇

岩寨鼓楼
  岩寨鼓楼——岩寨老鼓楼建于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1932年曾经做过一次大修。2005年,为了增强村民的内聚力,在原老鼓楼的基础上扩大修建一座新鼓楼。该鼓楼高近三十米,檐层15层,由四根主柱和十二根衬柱组成。…[详细]
鲁庄望乡楼
  望乡楼,位于巩义市区西南30公里处的鲁庄镇鲁庄村南100米,南为嵩山余脉,东为曹河流域,西为桑沟河,周围是民居,面积55㎡。创建于明末,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望乡楼的准确名称,众说纷纭。多数人倾向于“望乡楼”。据传,夹沟村(另一说为小相村)一女出嫁到鲁庄村,久不见娘家人,甚念家乡,积思成怨。婆家知道后,即命匠工建此楼以供儿媳望乡宽怀,故名。另一说为“望娘楼”,故事情节大同小异。第三说为“望夹楼”,说儿媳娘家位于夹沟,故名之。最后一说为“望月楼”,因楼高耸接月而名之。望乡楼修建于一平台上,坐北朝南,石砌楼基,青砖白灰筑砌楼体,高18米,宽9.5米,进深5.75米,墙厚0.9米。蓝瓦硬山楼顶,…[详细]
西夏墅梅村戏楼
  西夏墅梅村戏楼始建于宋代,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重建。同治二年重修。2004年12月按原貌修复。戏楼系真武庙(东林寺的前身)附属建筑,楼坐南朝北,上下各三间,砖木结构。立柱下为明代石墩。戏楼呈凸字形,风格古朴。…[详细]
余庆楼
  余庆楼坐落于初溪村东北部,临溪而建。圆形土楼,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坐南朝北,占地1256平方米。直径41.6米,主楼高3层,每层34开间,设4部楼梯,内通廊式。祖堂设于内院中心,为单层砖木结构方形建筑…[详细]
锁江楼塔
  锁江楼位于九江市区的长江边上,如要乘船进入九江水域时,锁江楼的宝塔(文峰塔)就会映入眼帘,因此,锁江楼就成为了九江的象征。锁江楼原有一楼一塔,明朝万历十四年(1586年),时任九江郡守吴秀,为防水患,据阴阳家之言,在九江临江的回龙矶上募资修建了锁江楼,时称江天锁钥楼,高三层,楼旁有四头镇水铁牛,后又在在楼南建立了一座高25.26米的宝塔,名为文峰塔,又称回龙塔。塔内有木梯可盘旋而上。位于长江之滨,九江市东北隅,傲然屹立,高耸蓝天,潇洒古朴,伟岸气昂,塔影锁江,风雅微妙。塔高35米,造就七层,六面锥状,青砖砌身,石凿拱顶,宛如撑天大柱突兀江畔。塔内原有木梯,沿梯盘上,登临顶端,极目环顾,北瞰远山…[详细]
灯楼角
  (滘尾祥光)灯楼角,旧名称为尾角,位于徐城镇西南海滨,徐闻盐场灯楼工区东南2至3公里处,三面环海,有一角状沙滩前伸入海。该角与海南岛临高角对峙,海峡宽12海里,为海上交通要冲。该角西南方和东南方海中均有险礁暗石。光绪十六年(1890年)于此地建造灯塔,故得名。该角面积约3000平方米。这里有银白的沙滩,玲珑的贝壳,洋人留下的房屋、水井遗址,并有挺拔的绿椰,葳蕤的木麻黄,婆娑的路兜勒,悦目的山花野草。建国后重建的灯塔圆简形,高15米,浑身洁白,活像白玉砌成的宝塔耸立在角上,雄伟醒目。每当晨曦初照时,海面一片金黄,角上也披上了金光,绚丽辉煌;斜阳西坠,晚霞挂彩时,灯塔闪光,海面上一片血红,给围堤、…[详细]
散花楼
  散花楼的建筑风格非常的独特,在琴台路商业街的尽头,在琴台古径路口的对面河边,百花潭公园正门口边上,靠着一条小河而建,交通便利,斜阳映照下还是比较好看的。现在改成茶馆了。景点位置成都市青羊区锦里西路…[详细]
恩平碉楼
  据2005年恩平市博物馆的不完全统计显示,恩平市原有碉楼780多座,保存完好的有460多座,其中包括孕育出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以后第一位联合国副秘书长唐明照的唐氏碉楼。据了解,恩平市政府已计划将唐氏碉楼列为恩平市文物保护单位。这些碉楼群资源急需保护和开发。以前,大多数人只知道开平、台山有碉楼,却不知道恩平也有碉楼。其实,恩平不仅有碉楼,而且数量还相当可观。据悉,今年8月份,恩平市博物馆根据省文物专家提议,组织考古人员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碉楼普查。调查发现,在恩平城乡各地保存了大规模的碉楼群。据不完全统计,恩平全市现有碉楼780多座,保存完好的有460多座,残缺的60余座。碉楼相对比较集中在君堂镇,…[详细]
文选楼
  文选楼在顾山香山观音禅寺后院西南。据史载,南梁普通四年(523年),萧统22岁时,投入了相当的人力、物力、财力,在顾山香山寺内建楼选文,引刘孝威、庾肩吾等讨论文章典籍。有楼十间,梁代宫楼,掩映在绿树翠竹丛中。…[详细]
福庆楼
  福庆楼坐落于初溪村东南部。椭圆形土楼,建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坐南朝北,占地660平方米。单环,高3层。每层30间,1厅,一、二层不开窗,设3部楼梯,1个大门。祖堂位于内院中间,方形,单层,前低后高。…[详细]
海源楼
  海源楼位于大埔县百侯镇侯南村,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坐北向南,建于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为杨潮南在马来西亚经商兼做“水客”赚得巨款所建。该建筑系一座典型的中西合璧作品,外形欧式,内为中式。平面布局呈长方形,高三层,前后均有很宽的走廊,柱子有圆有方,为钢筋混凝土浇筑。大门设计为欧洲教堂风格,屋顶继承了客家民居建筑特点,呈“人字形”,二、三楼室内为木构件组成。占地面积696平方米,建筑面积752平方米。…[详细]
读者大楼
  《读者》出版社的建筑并不是很现代甚至称不上是很漂亮,整座大厦显得较为朴素但是是沿着黄河而建的,也算是接了黄河的灵气铸就了这一中国知名的文学杂志。景点位置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读者大道568号…[详细]
永康楼
  永康楼位于龙岩市永定县下洋镇霞村村。1938年建。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外圆内方土楼。外环直径36米,高三层。楼内中心为单层砖木结构的方形祖堂,雕梁画栋,装饰精美。2005年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阳平馆戏楼
  目的地介绍  阳平会馆戏楼位于崇文区西北部,前门外小-同。会馆始建于明代,后几经修葺。戏楼后建和改建于清乾隆年间,雄伟状观,系一座12檩卷棚前后双步廊悬山顶。   戏楼正前方是会馆院落,后几经修葺,现存建筑均为清式。戏楼后建和改建于清乾隆年间,系一座12檩卷棚前后双步廊悬山顶木结构建筑。戏楼内部雕梁画栋,富丽考究,在戏楼两侧的壁面上绘有戏剧壁画,并设有神龛,供祭祀神祖之用。面对戏台的后壁正中嵌有4联石刻,记载会馆建置沿革和修葺情况。   阳平会馆戏楼是北京现存规模较大、建筑考究、保存又比较完整的清代风格民部戏楼佳作,对研究会馆的布局和戏剧发展史有一定的科学价值。1984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电白钟鼓楼
  钟鼓楼在电城镇十字街口,明天启七年(1672年)建。崇祯二年(1629年),知县李祁将楼改为文昌阁,题额日:“云门”。清康熙年间,知县郭指南重修。嘉庆二十三年知县蒋善功再作修葺后,至今幸存。…[详细]
许家庙魁星楼
  许家庙魁星楼时代:清地点:洋县黄安镇黄安初级中学保护范围:魁星楼四周檐水各向外延伸7米。2008年,许家庙魁星楼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玄帝祠玉皇楼
  玄帝祠玉皇楼·明代·周至县哑柏镇街。保护范围:玉皇楼及其台基四面外延2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面外延20米。2003年,玄帝祠玉皇楼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坚楼
  中坚楼位于开平市蚬冈镇东和村村后右侧,始建于1918年,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碉楼。因其外形酷似机器人,故有“机器人碉楼”之称。用时参考半小时景点位置开平市蚬冈镇东和村…[详细]
西安钟鼓楼
  西安钟鼓楼广场位于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广场西侧屹立着已有六百多年历史的钟楼,东侧屹立目前所存在全国最大的鼓楼。钟鼓楼广场建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始建之初将建于两楼之间的杂乱建设筑拆除,使从前很难相见的钟楼和鼓楼“相见尽欢颜”成为了西安市一大景观,钟鼓楼广场是一项古迹保护与旧城更新的综合性工程。环境艺术设计沿着“晨钟暮鼓”这一主题向古今双向延伸,在空间处理上吸取中国传统空间组景经验,与现代城市外部空间的理论相结合,为古城西安提供了一个“城市客厅”。西安钟鼓楼广场又叫尚书省广场,面积达6万平方米,仅次于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据考证,早在盛唐时期,这里是执行国家政务的最高行政机关尚书省所在地。就是…[详细]
望春楼
  望春楼是江南园林的风格,建筑规模从属于熙春台,色调显得清心淡雅,体现了南方之秀。望春楼下层南北两间分别为水院、山庭,将山水景色引入室内。卸去楼上的门窗就变成了露台,是中秋赏月的好地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