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亭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亭篇

草芦亭
  草芦亭位于襄阳市隆中风景区内三顾堂后坡上方,呈六角形,双层飞檐,碧柱红瓦,亭中一块大石碑上刻有“草芦”两个大字,字体苍劲端庄,是明代嘉靖十九年(1540年)在原址上所立。此处本为诸葛亮隐居时住宅的读书室,明襄简王朱见淑迷信风水,意将此古迹霸占为自己的陵墓。李自成起义后,把陵墓建筑捣毁,但土坟仍在。后人在墓边修了这个草庐亭,表达对前贤孔明的景仰与怀念。草庐亭位于隆中山畔,是诸葛亮十七岁至二十七岁居住房子的象征性建筑。这里背山向谷,周围竹芭松茂,环境幽胜。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指的就是此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湖北省人民政府和襄…[详细]
过溪亭
  过溪亭亦称二老亭,正是这座过溪亭记录了九百年前苏东坡和辩才和尚之间一段友情佳话,至今为人津津乐道道。为什么一个亭子会有两个名字,这里说的二老又是指谁呢?其实指的就是北宋时期的高僧辩才和大文豪苏轼。苏轼非常喜欢结交僧友,在众多的高僧当中,他尤其钦佩辩才。辩才是上天竺法喜寺第3代方丈,俗姓徐,名元净,他十八岁时来到杭州上天竺,学习天台教义,因善说法义而闻名吴越。宋神宗特地恩赐紫衣袈裟,并赐法号“辩才”。苏轼第一次来到杭州时就曾去上天竺拜访辩才,辩才也非常欣赏苏轼的为人和文采,两人成了莫逆之交。当苏轼因为朝廷党争遭受排挤,辩才因与苏轼交往,受到牵连,一度被迫离开上天竺。辩才依然平心应对,泰然处之,并…[详细]
溯源亭
  溯源亭为香港著名实业家方润华先生于1994年捐资所建。亭为八角形防古建筑,高3米,飞檐翘角上履黄色琉璃瓦,主柱用红色油漆,亭上方书:溯源亭。此亭位于风景秀丽的龙山山头,亭畔龙头河缓缓流过。亭内树一石碑,碑文记载:“方姓宗族始于雷,立族于河南省固始县方集乡,辗转迁徙至江浙、安徽,南下福建莆田,再移居广东,而有邝姓,历史证明三姓同源,因此,建溯源亭,以备后人知史念祖之意。旅港宗亲、方树泉先生之家族成立方树福堂基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心社会,热心公益事业,积极支持祖国四化建设及文化教育事业,贡献良多。因此,建溯源亭,以备后人知史念祖之意。先生在河南、福建、广东等省捐资兴建学校、医院,兴学育才,造…[详细]
俛仰亭
  俛仰亭位于韩国全罗南道潭阳郡凤山面济月里402号,是一个坐落在济凤山山麓的亭子,由宋纯(1493-1583)在1533年建造。据说当年,以李滉(1501-1570)为首的众多学者和文人曾经常在此聚会,进行文学讨论。俛仰亭是木质瓦房建筑,前后和左右有连廊,中间有房间,原来是一座草亭(指用草和芦苇做顶搭建的简陋亭子),仅仅能遮挡一下风雨,现在人们所见到的是经过后代多次翻修后的样子。亭后是通到山上的小路,山腰的田野在此也可看得一清二楚。因为当时宋纯是为了便于做诗文研究而建造了这座亭子,所以游客在此至今还可以看到亭子上著名学者和诗人们的诗篇,读来朗朗上口。Heingguksajeong …[详细]
五龙亭
  五龙亭在北海北岸西部,原是明代泰素殿的旧址,清代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拆除泰素殿,改建为五座亭子。五龙亭伸入水中,由五间亭子组成,五亭俱为方形,前后错落布置。玉亭之间由桥与白玉石栏杆相连呈S形,如同巨龙,故称龙亭。中间最大的亭子是龙泽亭。屋顶为重檐攒尖顶,下方上圆。左边的两座亭子分别是 “澄祥”和“滋香”,右边的两座亭子分别是 “诵瑞”和“浮翠”。这五座亭子合称五龙亭。整组建筑以左右对称的方式安排,且不同建筑形式的设置也充分显示了皇权等级的区分。五亭都是绿琉璃瓦顶,黄瓦剪边,檐下梁枋施小点金旋子彩画,绚丽多彩,金碧辉煌。龙泽、滋香、浮翠三亭石岸下有单孔石桥一座,通向北岸,每座亭正面檐下各悬…[详细]
岳王亭
  岳王亭位于岳麓山赫石坡,始建于1936年,是在当年全国抗日救亡运动背景下,为表示抗日的决心而修建的。岳王亭是一座仿清亭式建筑,砖木结构,六角攒尖重檐顶,周长24米,花岗石基座于水塘中筑起,建筑面积9.5平方米。亭内置一块青石大碑,正面刻有岳飞的浮雕肖像,背面有湘乡名士颜昌峣所书《岳忠武王年谱》。1993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岳王亭是在当年全国抗日救亡运动背景下,为表示抗日的决心而修建的。为仿清亭式建筑,砖木结构,六角攒尖重檐顶,亭内青石大碑上,正面刻有岳飞的浮雕肖像,背面有湘乡名士颜昌峣所书《岳忠武王年谱》。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及建设项目控制情况1993年10月27日长沙市人民政府长政发[…[详细]
朗吟亭
  朗吟亭位于岳阳洞庭湖中的君山龙腭山顶,遥对岳阳楼公园的三醉亭,相传为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吟诗之处。吕洞宾数次游过岳阳,有次在岳阳楼喝醉了酒,便吟诗一首:“朝游北越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飞到君山以后,以泉水洗脚,在山高处歇卧,于午夜玩月,为纪念他,就在他倾酒高吟、醉卧酣眠之处建了一座“朗吟亭”。亭的始建年代已不可考,后来经历次重修,现存亭子为1981年在原址上重新修建的,高15米,呈方形,长13.1米,宽3.4米,占地面积为125.5平方米。亭为二层重檐歇山顶,分别由4根金柱,8根檐柱支撑,顶盖金色琉璃瓦,翘首饰鳌鱼戏凤,整个建筑美观大方,古色古香。(图朗吟亭) …[详细]
阅古亭
  走进古伊胜境大门,转弯拾级而上,途经藏军洞,光临博爱亭,越过老龙涧,来到石佛寺。然后向西涉足百余步,四面青峦如屏,似入桃源仙境。沿着崎岖曲折的山路,攀登至观日峰山椒。白云萦绕,霞光万道,如刘阮上天台。穿过茫茫草丛,山茶花迎面笑开。古海船石岩画,映入眼帘。在岩画的悬崖上,屹立座顶若华盖“阅古亭”。为侍述明先生筹划所建。原《阅古亭记》千余言,概述了大伊山悠久历史。其中文曰:“壁上岩画,扬少昊夷船之帆衣;桅立桨舞,渡嫦娥浴月于天国”。无疑,此两名骈文,为解开古海船岩画这一历史之谜,提供了一把新钥匙。这就使人悟出为什么古人不把海船刻在山下千千万万的岩石上,而单单刻在高高耸立的山巅上的道理。海船石岩画,…[详细]
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亭
  六盘山不仅是一处资源丰富、植被完好、风光优美的森林基地,而且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的红一方面军长途翻越六盘山,打开了通往陕北革0据地的最后通道。毛泽东登上六盘山,临风寄景,气贯长虹,遥想红军走过的艰难里程,展望革命的未来前途,即兴写下了气壮山河的光辉词章,《清平乐.六盘山》,从而使六盘山扬名海内外。1961年9月,应宁夏人民之请,毛泽东以大手笔书写长卷相赠,激励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建设宁夏。现在六盘山下的和尚铺还树有伟人手书的全词石碑,以昭示后人,激励来者。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1985年在红军当年走过的六盘山山顶上修建了“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亭”,由…[详细]
南京忠魂亭
  南京忠魂亭 忠魂亭是雨花台烈士陵园区的句号工程,由南京市30万0员交纳特殊党费兴建。该建筑由忠魂亭、忠魂广场、《思源曲》水池、《忠魂颂》浮雕四部分组成,于1996年7月1日竣工。 忠魂亭由-题写亭名,位于主体建筑群南端海拔43米的坡顶上。用花岗石砌成,主体建筑长、宽各边长5.8米,高8.3米,尖顶四门方型钢筋混凝土结构。西面亭裙刻有南京市30万0员捐资兴建的标识。忠魂广场位于忠魂亭与纪念馆之间,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金刚砂石铺就的地面,厚重坚韧,突出了忠魂亭深沉壮观的氛围。《思源曲》水池在忠魂亭北坡和忠魂广场南缘间,长20米,宽15米,深1.5米。寓意不忘先烈,永志纪念;饮水思源,代代相传…[详细]
南腰界会师大会纪念亭
  南腰界会师大会纪念亭位于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腰界乡南腰界村5组。1934年10月24日,任弼时、萧克、王震、李达领导的红六军团在贵州的木黄、石梁等一带与贺龙、关向应、夏曦领导的红三军部分会合,并于26日全部集结南腰界。27日,两军指战员和南腰界区委会(区苏维埃)所属4乡游击队员共8000多人,在南腰界猫洞大田举行两军会师大会。会上任弼时宣读了中央发来的贺信、宣布了红三军正式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以及部队整编的几项决定,贺龙、关向应、萧克、王震等同志亦相继讲话。红二、六军团会师在中国工农红军发展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为了纪念这次会师,1987年,在离此次大会主席台50米处,建立了一座条石钢筋水泥结构…[详细]
底岙村分水坳战斗纪念亭
  1930年7月中旬,金文等带领红军游击队,在青田县枫山村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激烈战斗,金文壮烈牺牲。金佐、麻金魁带领队伍撤离枫山村,退到永嘉县茗岙乡底岙村分水坳寺庙。时值中午,游击队战士正在寺庙内休息时,被国民党另一支部队路过底岙村发现。国民党军随即占领了当地制高点,以有利地形和猛烈火力向游击队进攻,并包围了寺庙。经过几小时的激烈斗争,游击队仍坚守寺庙。于是,国民党部队采取火攻,游击队被困寺庙。迫于形势,几十位战士突围出去,与国民党军浴血奋战,损失惨重。战斗结束后,国民党部队将在战斗中牺牲的金佐、麻金魁、金笔、习里掌、杨拾莲等19位红军战士的头颅残忍地砍下,又强迫底岙村村民胡珍贵挑到永嘉城区(今温…[详细]
凤亭村
  一本书和一座房说起林耀华,或许你会听到中国著名的民族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和民族教育家,是与费孝通齐名的一代宗师、学界泰斗等等称谓,但在众多的身份和光环背后,他的另一个身份却鲜为人知———“古田的儿子”。古田县凤亭村是世界著名的人类学、民族学专家林耀华的故乡,这个村庄因为林耀华先生的名著《金翼》而被世界人类学学术界所熟知,具有重要的学术影响。而后,古田成立了林耀华研究会,并且组织修缮林耀华故居。去年10月,林耀华故居——金翼之家落成。作为一座乡村故居博物馆,这个具有我国南方富裕农家典型建筑风格,坐拥六扇三进阶梯形、二弄三层带有炮台的建筑物,重现了《金翼》书中的时代画卷。走进金翼之家…[详细]
南京大钟亭
  南京大钟亭 南京大钟亭公园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位于南京城中心鼓楼岗上。其建筑规模之大国内少见,分上下两层,下层为拱形无梁城阙状,上层为重檐四坡顶,龙飞凤舞,雕梁画栋,十分壮观。楼上原为明代迎王迎妃、接诏报时之所,原有报时和仪仗用的大鼓两面,小鼓二十四面,云板一面,点钟一面,牙杖四根,壶房铜缸一座,以及其它乐器。明亡后这些陈设均已散失。现楼基是明代原建,楼上建筑为晚清重修。康熙在1684年南巡时曾来鼓楼,次年在楼上建一巨碑,改鼓楼为碑楼,但当地人仍习称其为鼓楼。 鼓楼东北方向不远处是大钟亭,亭中悬洪武一二十一年(1388年)铸造的紫铜鸣钟一只。此钟原悬于金川门内的钟楼,清康熙初年,钟…[详细]
后乐亭
  后乐亭位于桐城中学校园左侧,是一座四柱八角飞檐式亭阁建筑,左侧屹立着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土、无产阶级革命家、桐中老校友黄镇同志纪念碑,其铭文为安徽省级老干部、书法家张恺帆所书,匾额“后乐亭”系黄镇亲题。黄镇(1909--1989),祖籍桐城(今属枞阳),为桐城中学-毕业生,后就读于上海美专、上海新华艺术大学。1931年参加革命,1932年加入中国0,历任红军兵团宣传部长、政委等要职,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建国后,转入外交战线奋斗了二十七年,先后担任我驻匈牙利、印度尼西亚、法国大使和驻美国联络处主任。后又转到宣传文化战线,曾担任中宣部第一副部长,中央文化部部长及中顾委常委等职。黄镇曾先后于1958、…[详细]
李梦阳亭
  李梦阳亭李梦阳:文学家,诗人。字献吉,号空同子.生于明宪宗成化八年【公元一四七三年】明陕西庆阳【今甘肃庆阳】人。弘治进士,曾任户部郎中,因反对宦官刘瑾下狱。瑾败,迁江西提学副使。李梦阳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反对“台阁体”文风,与何景明等人遥相呼应,是为“前七子”领袖。李梦阳为“有明一代研究唐诗的重要学者,中国古代文坛上胆大包天的诗人”(郭卓茂语)。李氏诗歌理论批评方面贡献最大,他所提出的“古体学习汉魏,近体学唐诗”,“真诗乃在民间”,影响相当深远。其复古倾向,几有不良。其诗虽因偏重推拟唐人,不免流于肤廓,然境界开阔,笔力苍劲,气象高古,遇时感事,针砭时弊,多有感人。李氏论诗重法,对民歌在…[详细]
植亭陆公祠
  植亭陆公祠位于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市雅瑶镇隔朗村。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坐东北向西南,总面宽25.2米,进深47.7米,面积1200平方米。中轴为两进院落加后楼式布局,两边有青云巷和厢房。硬山顶,博古脊,人字形风火山墙,青砖墙花岗岩勒脚。施以石雕、砖雕、木雕、灰雕等装饰。门前地堂宽广。斗门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九架。前廊以柁墩、斗栱隔架抬梁,木雕精美,墙上花鸟壁画工细艳丽。门厅施瓜柱梁架,后金柱间设屏门。后堂当中高悬“慎思堂”木匾,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十三架,前面轩廊施雕花板异形梁架,后为瓜柱梁架。天井两侧有庑沟通前后两进,三间九架卷棚顶。左右路两厢前座有0,后座有小天井。两条青云巷尽头与后楼相…[详细]
朱碑亭
  朱碑亭位于武汉东湖磨山景区西侧一山峰中,为纪念朱德在东湖题词而建造。这是一座二层亭廊式建筑,掩映在青松绿桂中,红柱碧瓦,光耀日月,是东湖游玩的必到之处。这里是个俯拍东湖全景的好地方,也可以让人体会到一览众山小的美感。亭子耸立在山峰之上,为钢筋混凝土仿木建筑,主亭高21米,二层四角攒尖顶,绿瓦单檐,红漆圆柱,二层四周有凭栏,可在此眺望东湖美景。2004年维修的时候在四周增建了游廊、展室,并在亭前增加了朱德塑像。亭内立红色石碑一座,正面镌刻着朱德1954年3月视察东湖的题词:“东湖暂让西湖好,今后将比西湖强”。背面刻着著名的美学专家陈望衡先生题写的“朱碑亭记”。亭下的兰草室满室生香,回味悠长。地址…[详细]
双清亭
  双清亭在今邵阳市双清公园内。因伫立在资水和邵水两条河流交汇处的一块巨大砥柱矶上,两条清流汇于其下,故名“双清亭”(图双清亭)。据《大清一统志》载,亭始建于宋,历经整修,规模没变化。亭旁原有登云阁、揽翠亭、高庙等建筑,今已不存,仅存双清亭立于资、邵二水之滨,辟为公园供人游览。数百年来,双清亭一直被誉为“宝庆十二景”之一。亭为纯木结构,八根木柱内外两圈顶托重檐歇山顶,上覆小青瓦,结构严谨,造型生动。亭内尚存明清石碑各一通。 历代墨客骚人游览于此留下赞美的诗词。明代诗人李青的《游双清亭》:“天天图画在双清,绿水青山泼眼明,风入琳琅摇凤尾,云移松桂偃龙形。望中隐隐窥衡岳,坐里闲闲瞰洞庭,送客如云冠盖…[详细]
天一阁百鹅亭
  百鹅亭位于天一阁博物馆内,属于天一阁的园林休闲区。百鹤亭原是祖关山上明代墓前的祭亭,后迁建于此。白鹅亭顶部的斗拱形状造型独特,很有观赏价值。园林休闲区内修建有明池、假山、长廊、碑林、百鹅亭、凝晖堂等一系列的旅游景点。这些景点布局合理、错落有致,达到了“虽有人作,宛若天下”的艺术效果,提供了一个休闲和观赏江南园林景色的场所。1994年宁波博物馆与天一阁文保所合并,建立天一阁博物馆。该馆毗邻风光秀美的月湖,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的藏书楼,是亚洲现存最古老的图书馆,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而今已扩展为藏书文化、陈列展览、园林休闲三大功能区,融藏书文化、社会历史、文化艺术于一体,成为展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