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岩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岩篇

爱神岩
  爱神岩坐落于塞浦路斯的海滨城市帕福斯,距离市中心25公里,是由于海水侵蚀而形成的海蚀柱,被认为司爱与美之女神阿佛洛狄忒(维纳斯)的诞生之地,这使其成为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帕福斯的海岸边波涛滚滚,峭壁陡峭,一群突兀高耸的巨岩,有的像石笋冲出海面,有的像巨蘑屹立在水中,最大的一块高约30米。这群巨岩统称“罗密欧”,“罗密欧”在希腊文中即“岩石”之意,相传爱神阿佛洛狄忒(维纳斯)就是在这附近海水的泡沫中诞生的,故称“爱神岩”。也许是由于阿佛洛狄忒从海水的泡沫中诞生,当地流行着一种说法:没有孩子的夫妇向爱神祈祷,可以如愿以偿。正是基于这种说法,吸引着世界各地没有孩子夫妇的到来,它们在岩石前默默的祈祷,…[详细]
菩萨水岩
  菩萨水岩为阳朔最奇特的地下河水岩洞,属最典型原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岩洞横穿三座山,分上下两层,全程三公里。洞内小径通幽,很多地方要蹲、跨、爬、甚至要匍匐前进。洞分右岔水旱,左岔旱洞,钟乳石奇状林立,千姿百态,令人叹为观止。左岔旱洞均保持原貌,旱洞奇貌可供探险。水洞泥巴浴右岔为水洞,洞内由于地下河和岩溶地势,形成一处长180米、宽150米的泥潭,由万年矿泥渗漏而成,潭泥过膝,水浆腻滑如胶,含丰富矿物质,糊上身体,凉柔温爽,去病消疲。到此一游的美国人,称之为“自然洗礼”,英国人说是钻进“东方怀抱”,绝大多数游客游览这个几乎没有人工痕迹的水洞,都要亲自体验那刺激的感受。泥巴浴还可资护肤美容,其细腻柔…[详细]
阳华岩摩崖
  阳华岩摩崖位于湖南省永州市江华县城东6公里竹园寨回山之下,山势向阳,陡峭如劈,中有石磬,下有寒泉。这是一个敞开式的奇特岩洞,平整的洞壁成了历代文人墨客刻石题咏的胜地。阳华岩内最早的石刻是唐代永泰二年(公元766年)的一幅题铭:唐代道州刺史、著名文学家元结巡视属县至此,在县令、著名书法家矍令问陪同下游回山遇此岩,而题《阳华岩铭并序》。石刻长290厘米、宽73厘米,是阳华岩最大的碑刻。元结的题刻至今已有1400年历史,是永州现存最早的摩崖石刻,开创了湘桂两地自唐后摩崖石刻盛行的风气。南宋时,江华县令安圭对阳华岩20余景点摹描容形,绘刻成一幅《道州江华县阳华岩图》,并作序以说明,书法家豫章罗晔书。安…[详细]
阿尔塔岩画
  位于芬玛克郡阿尔塔海湾、临近北极圈的阿尔塔岩画群,分布在5公里长的临海斜坡上,于公元前4200至前500年雕刻的这些挪威宗教岩画散布于七个地区45处。这里总计有3000多幅的岩画,其中最高的岩画高达26米。绝大多数的岩画宽达20-40厘米,有的岩石上刻着驯鹿、驼鹿、熊,有的刻着天鹅,有的刻着宗教礼仪、捕鱼、狩猎、航海等活动。还有的是人物以及其它各种动物、鸟类、小帆船,甚至是各式各样的几何图形,包括各种曲线和小圆点等。1985年,阿尔塔岩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阿尔塔岩画是1869年由考古学家马塞利诺•德桑图奥拉及次女玛丽亚发现的,挖掘工作开始于1875年。它的发现…[详细]
徐家山佛教岩画
  徐家山佛教岩画位于蓝田县蓝关镇徐家山村1组以南5公里拐沟河谷东岸的崖壁上,该岩画据现状观察为一佛二菩萨图像,整体高1.9米,宽0.7米。 一佛二菩萨图像,佛像左侧菩萨图像已漫漶不清,仅存半躯主尊与右侧胁侍菩萨。主尊结跏趺坐于仰覆莲座,身着红色通肩大衣,仅存右侧身躯的图像及部分莲座,手印不详;其右侧前方胁侍菩萨图像保存较好,身躯微左倾,跣足立于覆莲座上;天衣轻薄,露上身,缠帔帛,下着长裙;宝髻高盘,墨色勾染,右后侧露出簪饰,后有墨线勾勒的圆形头光;项部用红色线条勾绘有项饰璎珞,臂缠臂钏,左臂垂于身前侧,左手持长梗莲蕾于肩左,右臂曲肘于胸侧,右手竖掌,大拇指与食指相捻;菩萨头部略左倾垂,面相饱满…[详细]
推菲尔泉岩画
  推菲尔泉岩画是世界上最大的岩刻画集中地,迄今为止已记载有两千多幅图画。大多数保存完好的岩刻是犀牛、大象、驼鸟和长颈鹿,以及人和动物的脚印画。该遗产还包括六个绘有图画的岩石庇护处,在红赭石上刻有以人为主题的图画。这些岩刻是从两处遗产中挖掘出来的,包括来自后石器时代的石材工艺品、鸵鸟蛋壳珠和片岩吊坠。人或飞鸟很少见,据说雕刻这些图形是说明人变成动物的礼仪。最有名的例子是“狮人”,一个狮子每个脚爪上有五个脚趾头。该雕刻说明岩刻艺术与狩猎采集者的信仰体系相关,这些狩猎采集者在牧民们约公元1000年到来时占据着该地区。推菲尔泉岩画连贯、广泛、高质量地记录了至少2000年前南美这块土地与狩猎采集者社区相关…[详细]
瑞竹岩
  瑞竹岩位于步文梧浦村的岐山之上。岐山一名马岐山。名山记云:“岐山与鹤鸣山联峙,二峰秀耸龙江之上,延十里余,中为万松岭”。岭上建有万松关,此岩景致之峻秀,正如明吏部尚书陆完与理学家蔡烈同游所题:“万松关外瑞竹岩,峰峰峙峙列层嵌,偶来石上凭南眺,一望江上挂远帆”。瑞竹岩为五代僧人楚熙所辟,因劈竹引泉,枯竹生笋,故名。岩上原建有寺庙,有石洞、石刻、清泉以及唐、宋时代种植的铁树两株,山上有石禅床,传为楚熙入定处。历代人士如明代的林釬、陈天定等曾读书于此。林釬筑“介石云巢”,为八角形凉亭;陈天定凿山通道,门径幽绝。悬岩之上,镌有“海日江春”四个大字。陈天定后任史部郎中,曾在岩上大殿的石柱上撰题对联:“风…[详细]
格拉斯顿伯里突岩
  格拉斯顿伯里突岩位于英格兰西南部萨默塞特郡格拉斯顿伯里小镇,是一处凸起的小山丘,其显著特点是坐落其上的一座未封顶的圣迈克尔塔。这处突岩现在由英国国家名胜古迹信托组织管理,是被指定的历史遗迹。格拉斯顿伯里突岩中“Tor”一词源于凯尔特语,意思是“岩石突起”或“山丘”。相传格拉斯顿伯里突岩,就是亚瑟王故事中的阿瓦隆岛屿。传说中的阿瓦隆是一个古老的宗教中心地,四周被沼泽、树林和迷雾所笼罩,由9位仙后守护,只能通过小船才能抵达。亚瑟王在剑栏之战中丧命后,他的姐姐摩根勒菲与其他2位女巫用一艘黑色的小船将他的遗体运来埋葬于此地。在2012年伦敦夏季奥运会开幕式上,格拉斯顿伯里突岩的模型被纳入其中;当运动健…[详细]
洛斯马诺斯岩画
  洛斯马诺斯岩画位于圣克鲁斯省,洛斯马诺斯的意思是“手洞”,它是由一系列的峡谷山洞组成,洞内的墙壁上是岩画,是现今已消失的智慧民族的伟大杰作。“手洞”的名字取自洞窟中人手的雕画形象。洞穴的特征是刻绘在墙壁上的多种多样的手,看上去仿佛是分布于一个多枝杈上的许多树叶,墙壁上还刻画着当地的动物和神圣的象征。此外还有很多当地常见动物的形象描绘,例如红褐色美洲驼。洛斯马诺斯岩画集史前岩画艺术杰作之大集,是南美洲早期人类社会文化的见证。洛斯马诺斯岩画所集中的卓越的洞窟艺术可追溯到1000至10000年以前。在17世纪欧洲人来此定居之前,一直是居住在巴塔哥尼亚这个遥远地区的猎人群体保护着这些画。如今泰韦尔切人…[详细]
桑株岩画
  桑株岩画刻在新疆和田皮山县城东南100多公里桑株乡乌尔其村的一块岩石上,画面正对着河滩。历史上,这里曾是通往西藏及印度的一条小道。岩画长3米多,高1.3米。画面上的形象有各类人像:有人作弯弓射箭状、有人跟随于马后作行走状、有人骑马而行状;有兽像,多为头上有双角的动物,类似大角羊等。画面左上方还有象文字一样的符号,利用硬物在岩石上敲击勾刻而成。岩画附近和河谷中没有找到什么古代遗物,在民间也无传说,一般人认为是原始氏族社会时期的作品,可能是反映远古时代畜牧和狩猎的生活。1962年被定为新疆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交通从和田乘车前往木吉乡,然后再租车前往。新疆和田…[详细]
玉印岩
  玉印岩地方不大,但是名气很大。从南漳县城去巡检,乘坐大巴75公里,约100分钟车程,玉印岩崖头群山环抱,高百仞,峭壁如屏,人们称它“抱璞岩”。相传春秋时楚人卞和在此得一璞玉,献予楚王,未被接纳,反诬玉为石,处以刖刑。卞和在此抱璞而泣,后感动楚王,使人剖璞得玉,琢制成壁,名“和氏壁”。岩即由此得名。玉印岩高达数丈,洞空面积约100平米,存有多尊石刻,其中一版竟是荆门古代诗人王守所作:“二刖(yùe)足堪怜,十城价生色。玉石终有分,当时人不识。”短短二十个字把和氏璧的来龙去脉交待得清清楚楚!里面的碑刻很不错!岩头上凿“玉印岩”三字,字径3尺,笔力苍劲。下有天然石室,高6丈,阔5丈,深4丈。内原供卞…[详细]
虎胜奇岩
  虎胜奇岩位于村首数百米。峭峻兀峙,形如斑虎伏山中,其四周有欲腾空而起的“天灯岩”、惟妙惟俏的“船岩”、锋利无比的“刀锋岩”、耸人听闻的“棺材岩”,怪石嶙峋,景象各异。云雾起时,忽隐忽现,恍如逢莱仙境。岩缝中有一股清澈的泉水溢出,壁崖上有酷似甲骨文的“天书”,“天书”是古人雕刻还是天然形成的,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考察研究。但民间相传“谁人识得此天书,宝藏洞门自然开”。崖壁上还真有看似一道门的石洞。最为奇特的是,“天灯岩”石壁底部有一石洞,石洞顶壁上有酷似龙鳞的七色石,强光一照,五彩斑澜,像是彩龙附身,令人不禁赞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在壁下有一条狭长的一线天可望到山顶,可容一人匍匐前进,是上山的唯一通道…[详细]
依娃宁佳岩雕保护区
  依娃宁佳岩雕保护区位于北领地爱丽斯泉的南部,距离爱丽斯泉约35千米,由一片低沙丘、裸露的石头以及粘土层组成,最知名的还是澳洲中世纪的岩石雕刻艺术。保护区内有很多史前的岩雕,是中世纪澳洲岩画艺术的最杰出代表,共有1000多幅岩石画,从南向东南方向延伸。大部分岩石画并不是很具体,包括有线条、圆圈以及其他几何图案,有一些像是兽蹄的形状。从岩画的图案及深度上分析,大约画于30000年前,但是具体的时间尚未确定。科学家认为依娃宁佳岩雕保护区的岩画同早期本区人们的活动有密切关联。在2009年的时候,在澳大利亚国立博物馆展出了名为“南半球大沙漠中的幸存者”的岩石画,是一幅通过激光扫描的三维图像。Ewanin…[详细]
采药老人(老人岩)
  采药老人又叫老人岩,是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内十里画廊中最经典的景点之一,也是张家界市十大绝景之一。在十里画廊快出景区的地方就能看到这个奇景,半山腰处一座石峰状如一位背着背篓负重行走的老人。石峰高约80米,细细一看,活生生一个采药老人的样子,像得不能再像了。这位“采药老人”身材瘦削,头缠丝帕,身背竹篓,佝偻而行,他正采得一背篓珍贵药材,一步一步满载而归。相传这是向王天子的随军廊中彭半仙后化成的。地址: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景区十里画廊中开放时间:7:00-18:00(张家界森林公园开放时间,根据季节不同,停止售票的时间会有所调整,以景区当日公告为主。)交通 1、可乘坐森林公园提供…[详细]
克尔碱岩画和水系图
  介 绍 岩画散布在克尔碱沟两岸,东岸岩画雕刻于零星散布的砂岩上,现存100多幅,主要内容为羊群和物质牧羊人,约3~4处。西岸岩画为岩画主体,分为两处:其一岩画有21幅,面积为28.05平方米,主要内容为人、鹿、狗、骆驼、羊和狩猎及放牧等场面,还出现了猛虎追逐鹿于前,狩猎者搭弓射箭驰于后的图案。 其二是克尔碱水系图,在一块面积为42平方米的巨石上,刻有一幅水系图。它以阴刻手法,绘出近38条大小河流、泉源和水渠等,并且利用石头的自然坡度,立体地、逼真地显现了当地当时自然水系的分布情况,其中最长的一段石刻河流长为3~5米,深达7~8米厘米。水系图下游,还刻有大量猎人骑马狩猎和各种草原动物食草饮水以及…[详细]
鹿寨雒容高岩
  鹿寨雒容高岩在雒容镇政府驻地西南3.5公里处,属石灰溶洞,长约500米,分上、中、下三层。上层叫白象岩,中层叫龙盘岩、下层叫观音岩。三岩景象各异,风光旖旎。观音岩,因设有观音菩萨,故名。从山脚登石阶百余级即是。岩高20余米,宽15米,岩顶若倒挂巨钟,岩之正中,石帘高挂,帘下一墩,观音坐于其中。宋代文人王世则曾在此雅洁幽静之地,攻读深造,后中状元。明崇祯四年知县郭元佐在此立碑一块,镌刻“天然大厦”四字。龙盘岩,因榕根破石而出,酷似一条条巨龙盘缠其间,故名。岩内有块空心石乳,圆大平滑,敲之咚咚作响,犹如鼓声,离此不远,又是一悬挂空石,击之当当有声,宛如钟鸣。游人至此,无不击之为快。白象岩,高广若厅…[详细]
西樵山翠岩
  位于西樵山中部,是一条上窄下宽的漏斗状的峡谷。清代画家黎简与何丹山曾常住翠岩写诗作画,石壁上原有他们的书画室和书舍,翠岩被尊为岭南画派的发源地。景区内主要景点有无叶井、翠岩、摩崖石刻、葫芦井、蟹眼泉、黎二樵书室遗址、碧云村、桂花园等。在碧云峰西,是一个呈漏斗状的狭长的谷,两面峭崖壁立,林荫覆盖,寒藤摇翠,满谷青葱。入口处称“捍门”,宽约二十米,谷内开阔,渐进渐狭,长约八十米。捍门后有古愚谷、半月泉、嶙峋壁、百花台和龙须瀑等。谷底一道急瀑下流成小潭,潭上复有两道小泉,一刚一柔,刚者喷射,柔者缓垂,称阴阳水。潭旁有蹬道可登内嵌于崖间的听瀑楼,楼侧有葫芦井,接贮石缝泄出的甘泉。崖侧有栈道可通玲珑径,…[详细]
中卫岩画
  中卫岩画以黄河为界,分布在南岸的香山和北岸的卫宁北山,岩画的密集区在北山的大麦地一带。大麦地岩画自1986年发现后,先后进行过多次考查,共发现岩画3000多幅(个体图像逾万个),仅大麦地附近方圆6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就发现岩画1000多幅,甲均每甲方公里有图像180多幅。中卫岩画属于典型的北方岩刻画。从其所在的地理环境、地形特征来看,多在当时牧草繁茂、利于猎牧的场所,岩画多刻在避风向阳的山梁、山沟、山峰上。就制作方法而言,有研磨、敲凿、凿刻、刻磨、线刻等。就岩画产生的时代而言,南山岩画多为研磨画,要较北山早;北山岩画除部分作品为石器产物外,人多数属金属时代作品。中卫岩画丰富多采,蔚为壮观。画面鳞次…[详细]
莆田石室岩
  介绍 石室岩 莆田市区西郊山腰间有海蚀洞多处,曾出土新石器遗物,此乃上古人穴居之所,故称石室岩。唐末高僧妙应祖师曾于此建立道场,相传祖师尝驯二虎为骑,故又名伏虎岩。宋绍圣间岩上始建寺,宋哲宗赐额曰妙应寺。明成化间寺宇废圯明万历礼部尚书莆人陈经邦重建三宝,并于此课子嗣。之后玄帝殿、大士祠、八仙祠、祖师殿相继建成,由是岩上成为荔城释道合壁一胜境。不时山腰青烟缭绕,氤氲空蒙,“石室藏烟”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此后数百年间屡有重修改建,1942年移址手建“凌云别殿”,形成现今格局。赤马红羊之运,十年浩劫,胜地一度衰微。释达山坚守石室,维护道场,四十多年。拨乱反正后,赖四方善士踊跃资助,重兴石室岩。今荔城…[详细]
仙岩村
  仙岩村位于韩国江原道宁越郡西面甕亭里,是邻近海边的一个村子,三面环海,浩淼的海水和美丽的景色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完美和谐的美景图。该村以韩半岛地形最为有名,从五间斋展望台向南山斋远望,可看到整个韩半岛典型的地形面貌,颇为神奇。西海、南海以及东海都汇集到这个小而雅致的村庄,真是令人惊叹不止。清澈透底的西江水环绕着南面仙岩村轻轻地流淌着,犹如将仙岩村复制成韩国国土一般,形状颇似韩半岛地形。村里人自古以来就认为仙岩村与韩半岛地形相似,仿佛是将三面临海的韩国秀丽江山迁到了此处。它风景奇特,静静地坐落在西江边,热情的迎接着每一位好奇的游客。从韩半岛地形的东海岸到西海岸可荡舟而游,夏季来此划船的游客很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