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茂名市 > 高州市旅游

高州市景点介绍

  从高州城出发,沿石骨河北行20公里,可见一座耸入苍穹的雄伟大山,海拔242米,这便是风光如画的高凉岭。据《高州府志》记载,此山“本名高梁,以群峰高耸,盛暑如秋,故更名高凉”。古高凉县、高凉郡亦因此山而得名。它集奇山、怪石、佳果于一岭,向来是游览胜地。岭上古林遮天蔽日,其间众多的是红豆树(又名相思树)和栗子树构成该岭植物群落的一大特色。高凉岭以它秀丽的风光闻名遐迩。山涧两旁巨石累累,千奇百怪,又构成……[详细]
  潘州公园水陆面积80多亩,是科普教育、文体活动、古典园林三结合的文化康乐场所。今天的潘州公园是粤西地区著名的公园,处处给人美的感受,昔日这里却是一片杂草丛生的野圹烂沼。1929年春,国民革命军第11军24师师长蒋光鼐,副师长陈维远,会同县长黄永台倡议并指挥该师工兵营官兵在文明门外大塘挖坭筑堤,改圹为湖,筑路植树。尔后,又在湖的南边筑林荫路通往车仔岭。1934年,各界集资在湖边和对面岭增建凉亭。至此……[详细]
  高州水库别称玉湖,位于高州市东北部,距市区25公里,集水面积1002平方公里,库容量11.5亿立方米,是全国十大水库之一,有茂名的“日月潭”之称,2004年被列为国家级的水利风景区——玉湖风景区。担负着茂名市工业、生活用水和高州、化州、电白、吴川等县市及茂南区、茂港区农业供水任务,设计灌溉农田118万亩。水库于1958年5月18日动工兴建,1959年底竣工。高州水库清幽秀丽,山水相融,草木葱茏,碧……[详细]
  南皋学舍是广东省农民协会南路办事处旧址,位于高州城后街。1926年秋,0广东区委派往广东南路的首任特派员黄学增到高州组织和领导广东南路地区的农民革命运动,其领导机关便设于南皋学舍,下辖茂名、电白、信宜、化州、吴川、廉江、遂溪、徐闻、海康、阳江、阳春、钦县、防城、合浦、灵山县和梅录、北海市。与同时,0茂名县(今高州市)支部也设在南皋学舍。在支部负责人朱也赤的领导下,组建和发展0高州党组织,使农民革命……[详细]
  潘仙祠位于高州市区文明路冼太庙东侧,为纪念西晋时代岭南道教先驱者潘茂名而建。潘茂名,潘州(今高州市)人,永嘉中入山,遇仙翁点化,授其长生不老之法。他按其仙翁指点,采药炼丹,救苦救难,最后乘坐石船飞升而去。潘茂名飞升仙去后,当地群众创建有10多座不同风格的纪念建筑,以志纪念。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东山的东山寺,潘坡的潘仙亭,笔架山的潘仙亭,城西的仙易亭,观山的潘仙殿等。潘仙祠是潘茂名综合型的纪念建筑,……[详细]
  益寿庵是香港学赈会青年回国服务团团部旧址,位于高州城西关路。该庵原是始建于明代时期的庵堂建筑,总进深37.31米,面阔21.32米,前殿为两层楼阁式建筑,殿门额上灰雕“益寿庵”三个大字,左右门联分别为“益上益下”,“寿国寿民”。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底,0粤东南特委以香港学赈会名义,派遣一个以0员为主体并建立特别支部的回国服务团到广东南路活动。团部设在高州城西关路的益寿庵。服务团有20多人,在……[详细]
  旧城又名古电白郡遗址,位于高州市北25公里处的长坡镇旧城村,始建于南朝梁代大通(530),废于明代成化四年(1648),其间经历近千年。据《高州府志》记载:“梁大通中,既置高州,又析海昌置电白郡”,隋“开皇九年(589),省电白、海昌二郡,置电白县。”其郡、县治均于旧城。唐贞观二十三年(650),高州治从高凉移治良德;大历十一年(776),高州治又从良德移治电白,从此,旧城从县、郡治升至为州治。元……[详细]
  根子荔枝文化旅游区毗邻茂名和高州市区。位于高州西南部的根子镇,在秦朝末期就有荔枝生产。距全国著名风景旅游区水东虎头山和“中国第一滩”47公里;距茂名火车站25公里,湛江飞机场102公里。广湛高速公路的开通、茂名机场的建设和高州至阳春,高州至玉林省道的拓宽及洛(洛阳)湛(湛江)铁路将在高州穿境而过,可大大地加强高州与广州和珠江三免洲地区的联系,高州至广州不外乎数个小的车程,作为茂名旅游体系重要组成部……[详细]
  太史第遗址位于高州市城西的广潭村,是清代光绪年间,兵部左侍郎、工部左侍郎、国史馆编纂杨颐的故居遗址。杨颐(1824~1899年),清代高级-,高州市城西广潭村人。咸丰二年乡试中举,同治四年赴京会试进士,自此踏上仕途。先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后任至国史纂馆修,及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兵部左侍郎、工部左侍郎。他任职期间,刚正不阿,敢于-那些徇私舞弊、贪赃枉法的大臣。在几次担任主考官中,为朝廷录选了不少人才……[详细]
  缅茄:缅茄的原产地在缅甸,在高州西岸观山山麓西岸村池塘旁,有中国唯一的一棵珍贵的缅茄树(Afzeliaxylocarpa)。树高20米,胸围8.5米,冠幅33米,虽经420多年风雨沧桑,仍苍翠挺拔,枝繁叶茂,叶为羽状复叶,有小叶2~4对,小叶椭圆形,长5~7厘米;5月开红色花,只有一片花瓣,有7枚细长的雄蕊和1枚雌蕊。果为荚果,通常在12月间成熟;果长圆形,略扁,果皮坚硬,成熟时黑褐色,长达18厘……[详细]
  高州三塔均位于高梁古郡高州市市区内,据《高州史》记载:环城有三塔,北曰艮塔,东曰文光,西南曰宝光。艮塔、文光乃清时建造,文光塔又称文笔塔,相传高州读书人多出秀才是因为有文光塔(笔)、学砚塘(砚、墨)以及笔架山(笔架)这“文房三宝”。宝光塔建于明朝万历。塔高65.805米,为全国第二高塔。塔身双层,浮图九级。熠熠闪光,别具特色。有极高的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公元1993年由高州政府再次重修,……[详细]
  电白郡、县城址位于高州市长坡镇旧城村。俗称旧城。年代为南朝至明。遗址面积17万平方米。整体分内外两重,平面呈回字形。东靠环山,西面临河,南向平川。外城墙东西各长411米,南北各长418米;内城墙东西各长286米,南北各长262米。城墙用土夯筑,外侧加砌青砖。内城墙底宽12米~14米;外城墙底宽13米~15米。墙高6米~7米。内、外城之间为护城河,宽12米~15米,深5米,并引入鉴江河水。城四面设有……[详细]
  观音阁位于广东高州市集贤街高力士宅后花园内中殿,始建于唐代,阁为木质结构,高约8尺,宽1丈多。阁额、圆柱绘刻彩色图案,镶嵌着金薄,玲珑剔透,熠熠生辉,庄严肃穆。阁内置有铜铸千手观音一尊,观音两侧有铜铸侍从两尊,皆由高力士在京聘请名匠用黄铜铸造送回寺阁供奉。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灵惠寺与观音阁重修时,寺阁修饰一新,邑举人杨奇珍根据过去观音阁的奇趣故事,撰写了《观音阁碑》,镶嵌于灵惠寺内。灵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