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定峰寺原名定山寺,位于定山,由南唐法响禅师首建。南宋绍兴初年改称定山寺,明万历二年文玉禅师续修,改名定峰寺。如今寺内古木参天,寺外竹林环绕,果园飘香,鲜花似锦,生机盎然。……[详细] |
![]() | 香山寺位于顾山北麓。全称香山观音禅寺,香山古刹,南北朝时已建有庵。寺左有文选楼,楼下有山茶树一株,相传为昭明太子手植,枝繁叶茂。寺周围古木耸立,草木浓密茂盛,整个寺都掩隐在树林之中。……[详细] |
![]() | 犀带桥位于顾山街西。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桥为单孔圆弧石拱桥,全长16.9米,顶高10.2米,净跨径7.6米,石阶22级,桥顶四望柱雕有石狮,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桥顶中心有一块镇桥“水旋”浮雕,刻有二龙戏珠图案。犀带桥横卧南塘河上,拱形桥洞和清澈的河水连在一起,好像是一面悬在空中的镜子挂在空中的彩虹。……[详细] |
![]() | 文选楼在顾山香山观音禅寺后院西南。据史载,南梁普通四年(523年),萧统22岁时,投入了相当的人力、物力、财力,在顾山香山寺内建楼选文,引刘孝威、庾肩吾等讨论文章典籍。有楼十间,梁代宫楼,掩映在绿树翠竹丛中。……[详细] |
![]() | 吴孝子牌坊位于临港街道老夏港河东。始建于明代,清中期移建,为双柱单门。石柱上方有门楼式横额,中间石板原嵌刻有二十四孝、龙、狮图案,石柱刻有石狮。相传明代万历年间,秀才吴凤,孝敬父母闻名乡里。经县令奏报,获赐诏旌表为孝子。乾隆五下江南时,闻吴凤孝情,即钦命旌表,遂树牌坊于吴凤墓前。后牌坊因故迁至万安桥东堍,名为“吴孝子坊”。……[详细] |
![]() | 唐公祠位于市区高巷路新华公寓内。系清光绪帝为爱国将领唐定奎敕建的功臣专祠,附祭狼山镇总兵张景春。硬山式砖木结构,现存正殿三间,进深八架。前有卷轩,二次间,西侧有次间,保存至今。……[详细] |
![]() | 南菁书院位于市区人民中路。始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由江苏学政黄体芳创办,得两江总督左宗棠资助建成,占地97亩。存有古井2口、碑刻6块,1916年改建的南大门上“南菁学校”四字为张謇手书。……[详细] |
![]() | -要塞司令部旧址位于市区人民中路与高巷路的交界处,占地3800平方米,砖木结构,中西合璧,系江阴民族工商业家、爱国民主人士吴汀鹭于1917年建造的古典民居。1947年,-江阴要塞司令部设在此处。2004年,进行“江阴要塞战事陈列展览”设计和布展。2007年,此处增辟“江阴名人馆”展出域内232位明贤事迹,堪称中西合璧的完美之作。……[详细] |
![]() | 赞园位于江阴市东的贯庄村,占地面积约15000平方米(约合22.2亩),分为巨赞法师纪念堂、巨赞故居和巨赞文化园三个部分,于2008年3月18日奠基开工建设,2008年11月份正式开园,赞园主体建筑采用清末民初江阴民居建筑风格,在恢复巨赞法师故居的基础上,统一风格,辅以点缀园艺景观小品。巨赞法师是深受海内外敬重和爱戴的当代著名佛教高僧、佛学家、佛教教育家和爱国活动家,是中国新佛教理论的奠基人之一和……[详细] |
![]() | 兴国塔位于市区兴国公园内。为楼阁式砖木结构密檐式宝塔,是江阴市内仅存的宋塔。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原为太平兴国教寺的7级浮图,明代增为9级,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现塔身共存8层,高42.22米,塔底层直径10.70米,每边宽4.54米,6层以下仍为宋时原物。……[详细] |
![]() | 黄山炮台位于江阴黄山风景区内,又称江阴要塞。黄山炮台享有“江河门户”,“镇航要塞”之称,自古为军事要地。如今,这里成了风景如画的旅游胜地,每当中秋时节,江潮汹涌,甚为壮观,这就是江阴著名的八景之一“黄山秋涛”。长江上最大的公路桥——江阴长江公路大桥也屹立于此,可在这里俯瞰观赏。黄山炮台旧址跨明、清、民国三个历史时期,历360余年。其构筑年代之早,延续使用之长,规模之大,保存之完好,为目前全国现存炮……[详细] |
![]() | 广济泉俗称“四眼井”。位于江阴澄江街道寿山路社区步行街北侧民运巷内。宋嘉祜六年(1061)乾明院僧宗寿凿。其泉清冷,不竭不溢。占地面积17平方米,井深10米,井筒直径仅4米,上建有井栏4个,内为圆形,外为八角形。现存井圈外刻有“义、勇、关、泉”四个正楷大字。井栏三口为青石质,其中一个井圈为后加,水泥制。口径0.55-0.63米,高为0.3-0.4米。井南壁间嵌有雍正二年八月石刻《广济泉碑》,碑为青……[详细] |
![]() | 忠义街,明代称南门街,清代名河西街,民国后改称南外大街。抗战胜利后定名为忠义路,解放后称忠义街。该街北起平冠桥,南至八字桥,全长680米,是江阴城通往南外的主要道路,历史上是江阴繁华区域,也是江阴人民抗倭、抗清、抗日的历史见证。……[详细] |
![]() | 舜过井位于市区青果路。相传舜曾到此地而得名,故名舜过井。井口直径0.62米,有八棱形青石井圈。井形上窄下宽,架石7层,深8米,广逾丈,甃石为底。……[详细] |
![]() | 江苏学政衙署遗址位于市区人民中路。学署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建立,至科举制度废除,历时292年,先后有124任学政,辖八府三州考生。学政衙署规模宏大,号称“江南官署之冠”。现有仪门、天开文运牌坊、学政组群雕塑、放榜墙等景点。置身处地,当年“乡试”盛况可以想见。……[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