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歇尔旧居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宁海路5号。该建筑为南京金城银行于1936年兴建,由著名的建筑设计师赵深、陈植等共同设计,1937年,美国代表人中央信记局南京分局曾在此办公,时称“金城银行别墅”,后曾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总部所在地。抗战胜利后,该建筑成为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的公馆,一度成为国共两党和谈的重要场所。该建筑坐北朝南,中式两层楼1幢20间,大屋顶歇山构架,砖混结构,内部为西式装修,房……[详细] |
![]() | 黄修青旧居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赤壁路11号。该建筑建于1935年前,西方现代建筑风格,有楼房1幢2层12间,平房1进4间,墙体灰色,屋顶青色。原为黄修青所有,后由其妻袁韵琴继承。……[详细] |
![]() | 高一涵旧居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莫干路3号。该建筑建于1935年前,西方现代建筑风格,有楼房1幢2层12间,平房1幢3间,墙体灰色,屋顶青色。原为高一涵(原名梦弼)所有。1987年由高之后人售于喻文瑞。现为夏平私产。……[详细] |
![]() | 王文彦旧居位于陶谷新村15号。1945年底,王文彦以其子王祖德名义,购地700平方米,建有砖混结构的西式楼房1幢、西式平房1幢、防空洞1座及简易房和小型花园,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解放前自住,解放后因房主不在宁而由市房管局代管。目前,此处仍有主楼、平房各1幢,防空洞、花园各1座。其主楼坐北朝南,假三层,米黄色外墙,四坡顶,青瓦。北侧平房4间,青砖外墙,人字顶,青瓦,带老虎窗。花园内设有假山、石桥……[详细] |
![]() | 广东山庄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原址在三牌楼,是埋葬在军界、商界等广东籍人士的墓地。1939年原址三牌楼被侵华日军占领,广东山庄由迁至中央门外张王庙40号。1949年后,该墓园在宋庆龄以及江苏省政府的关怀下得到有效保护。墓园占地面积1万9千多平方米,埋葬近2000余座墓冢,其中有孙中山先生北伐时期的贴身卫队长冯俊及民国时期军政、商界一些有影响的广东籍人士的墓地。目前广东山庄归南京市侨联管理。广东山庄位于……[详细] |
![]() | 周至柔旧居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琅琊路9号。该建筑建于1935年,坐西向东,砖混结构,墙外观呈黄色,屋顶青灰色,顶部灰色瓦面,楼高二层,假三层设老虎窗,西洋别墅式风格。整个建筑计6幢25间。……[详细] |
![]() | 朱家骅旧居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赤壁路17号。该建筑建于1937年前,西方现代建筑风格,原系上海市教育局局长,国大代表李熙谋在职时自建。后赠予朱家骅住用。……[详细] |
![]() | 吴贻芳旧居位于傅厚岗15号。该建筑原为艾伟1935年兴建,坐北朝南,两层,为西洋别墅风格建筑,砖混结构,米黄色外墙,红色瓦面,建筑面积118平方米。另有平房1幢5间约60平方米。解放后吴贻芳曾居住在此。吴贻芳故居,古朴雅致,庭院中有吴贻芳汉白身雕像,目光睿智,娴淑慈祥,吴贻芳纪念馆陈列着吴贻芳的历史照片和遗物,以及-题写封面的《吴贻芳纪念集》……[详细] |
![]() | 唐生智旧居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牯岭路21号。该建筑建于1935年,西方现代建筑风格,楼房1幢2层12间,平房3进5间,墙体灰色,屋顶青色。该建筑原系张居敬以其妻张王舜英之名登记产权,建成后唐生智租用三年。……[详细] |
![]() | 张治中旧居位于沈举人巷西端,东至慈悲社,南至沈举人巷、西接沈举人巷22号、北接慈悲社16号。该建筑始建于1934年,由著名建筑学家童寯设计,坐北向南,砖木结构,西洋别墅风格,假三层为老虎窗,其外墙为青灰色,瓦为青色,共有9幢59间,占地面积16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62平方米。……[详细] |
![]() | 张仲鲁旧居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颐和路7号。该建筑建于1935年,建筑总面积341.2平方米,现代建筑风格,有楼房1幢2层13间,新式平房3进5间,现代建筑风格,砖混结构,墙体青色,屋顶红色。……[详细] |
![]() | 霍守义旧居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宁海路64号。1935年由东北军第17旅旅长黄师岳建造,1946年东北军军长霍守义到南京开军事会议时购买。现由霍守义后代居住。抗日战争时期曾做为日本人卫生所,解放后,归还给霍家。……[详细] |
![]() | 冯玉祥旧居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宁海路21号。该建筑原为民国时期铁道部财务司司长朱起蛰的私宅,为两层西式建筑风格,主体为西式洋楼1幢10间,后冯玉祥曾在此居住。……[详细] |
![]() | 侵华日军--金陵大学难民收容所及遇难同胞纪念碑位于南秀村5号。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入南京城后,在城内进行了大屠杀,先后杀害中国同胞30万人,现址即为当年侵华日军杀害中国同胞的重要地方之一。金陵大学为安全区中的难民收容所之一,曾收容难民3万余人,但仍被日军搜出300多名青壮年被杀害,并在金银街、南秀村等地搜出被害尸体千余具。1996年5月,南京大学在该校天文学系西侧建造“侵华日军--金……[详细] |
![]() | 侵华日军--遇难同胞挹江门丛葬地纪念碑,于1985年8月由南京市人民政府建立。位于下关绣球公园内城墙边,为纪念埋葬在这里的遇难同胞而立。纪念碑碑文:挹江门附近,是侵华日军--中我遇难同胞尸骨丛葬地之一。从一九三七年十二月至一九三八年五月,南京崇善堂、红十字会等慈善团体先后六批,共收死难者遗骸五千一百多具,埋葬于挹江门东城墙根及其附近之姜家园、石榴园等地。特立此碑,以志其事,藉慰死者,兼励后人,牢记……[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