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亚洲 > 柬埔寨旅游

柬埔寨景点介绍

  班特清麻寺建成于12世纪晚期13世纪初阇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统治时期,是古高棉帝国所建的最大佛寺之一。该寺庙位于柬埔寨班迭棉吉省,距离泰国东部边界仅有20公里,因为地处偏远,这座寺庙曾历经抢劫。1998年、2000年以及2002年该寺被联合国文化遗址基金会列为世界百个濒危遗址之一。班特清麻寺连同周围众多小神庙以及附近的人工水池组成了吴哥时期最重要但却最不被理解的古代建筑群之一……[详细]
  吐斯廉-博物馆是柬埔寨首都金边的一所博物馆,原为S-21集中营。1975年至1979年年间,这里曾被柬埔寨0(红色高棉)政权用作-地点,因此又被称为“堆尸陵”(Tuol Sleng),意即“有毒的高地”。S-21集中营在被改造前是Tuol Svay Prey高中。1975年,该学校被改造成恐怖监狱和集体处决中心并重新命名为“第21号安全监狱”(Security Prison 21,或简称S-21)……[详细]
  洞里萨湖意为“巨大的淡水湖”,又名金边湖,法国人称其为大湖。它位于中南半岛东南部,柬埔寨境内西部,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洞里萨湖同湄公河(Mekong River)相连,是湄公河的天然蓄水池。随着柬埔寨旱季和雨季的交替变化,湖水深度和面积会骤然变化:枯水期(12月—4月)湄公河水位降低,湖水经洞里萨河注入湄公河,缓解了湄公河水量的不足,洞里萨湖湖水平均深度为1米,面积2700—3000平方千米。雨……[详细]
  东梅奔寺始建于公元953年,是罗贞陀罗跋摩二世(Rajendravarman II)修建的一座祭祀父母的寺庙。它位于人造东湖(East Baray)中央的一座小岛上,当时进庙还必须乘船上岛,据考证,现在进入东梅奔寺的大门外的石台阶就是当时上岸进庙的码头。但现在湖水早已经干枯,东湖也变成了农田,昔日的小岛也已变作微微隆起几乎觉察不出的小山丘。东梅奔寺与皇室火葬场—比粒寺(Pre Rup)几乎于相同时……[详细]
  托玛侬寺大约建于苏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统治时期,是吴哥众印度教寺庙中比较著名的一座,用于供奉湿婆神(Shiva)和毗湿奴(Vishnu);寺院位于吴哥城胜利门(Gate of Victory)以东,毗邻周萨神庙(Chau Say Tevoda),规模较周萨神庙较小,但两寺建筑模式大体相同,通常被人们称为姊妹寺庙。托玛侬寺是吴哥世界遗产的一部分,整体采用传统的建筑形式,大体由主……[详细]
  巴肯寺(Phnom Bakheng)是柬埔寨吴哥古迹中供奉湿婆的印度教寺庙。它是9世纪时吴哥王朝国王耶输跋摩一世建都吴哥后在巴肯山上建立的寺庙巴肯山是在吴哥窟西北1.5公里处的一座小山,从巴肯山顶可以居高临下遥望吴哥窟。巴肯山高65米四周有壕沟围绕,象征印度神话中环绕位于世界中心的须弥山的咸海,巴肯寺建立于平坦的山顶。庙山为陡峭的五级台基,正方形,高13米,底层长76米,逐层缩小到顶层长47米;陡……[详细]
  金银阁寺(Slver Pagoda)位于柬埔寨皇城南侧,建于1892年至1902年间,采用高棉传统建筑方式,但装饰带着强烈的暹逻风格。金银阁寺地板是由5329块各重1.125kg的纯银砖铺成,共5吨重,故称为银阁寺;又因寺内供奉玉佛又称玉佛寺,玉佛前有座重达 90 公斤的金佛,镶有2086颗钻石,佛冠上的主钻石重达25克拉。寺前是诺罗国王骑马雕像,周围环围诸位国王的灵塔,回廊有由 40 位艺术家绘……[详细]
  柏威夏寺是一座位于柬埔寨和泰国边境的古代高棉印度教寺庙,两国对此庙的归属有争议,目前该寺处于柬埔寨柏威夏省的实际管辖之下。2008年,该寺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引起了泰国和柬埔寨之间新一轮的主权争夺。柏威夏寺最早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9世纪,它是高棉帝国的君主下令建造的,建于公元10世纪中叶至12世纪初,矗立在550米高的峭壁上,俯瞰整个柬埔寨平原。由于地处偏远,地形险要,柏威夏寺保存得相当完好;其建……[详细]
  导游位置:通王城西门外,西池中央,暹粒西北约11公里。建造年代:11世纪下半叶。所属宗教:印度教。供奉:毗湿奴。西梅奔位于吴哥最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水池西池的中央小岛上,寺中曾供奉着一尊表现毗湿奴在宇宙之水中休憩的铜像。现铜像移置于金边的国家博物馆中。交通西池南堤有船可上岛。柬埔寨吴哥窟……[详细]
  导 游 位置:通王城西门外,暹粒西北约11公里。 建造年代:11世纪中叶。 功能:水库。  介 绍 长8公里,宽2.3公里,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人工水池。现在来这里游玩的多数是当地人,他们在沙滩上嬉戏,与海滨无异。 在公元9-12世纪,吴哥大力兴修水利,建成了以东池、西池、北池、罗来池、皇家浴池和吴哥寺护城河、通王城护城河为主,沟通数千小水池和管道的宏大水利系统。根据当地一年旱雨两季分明的气候条件,……[详细]
  导 游 位置:龙蟠水池以东,暹粒河以北。 建造年代:12世纪下半叶。 所属宗教:佛教。 供奉:国王之父。  介 绍 是一个很小的寺庙,建筑和雕塑艺术都不突出,但它的西门完全被一棵巨大的树包裹,算是一个小小的奇观。柬埔寨吴哥窟……[详细]
  导 游 位置:圣剑寺以东300米。 建造年代:12世纪下半叶。 所属宗教:佛教。 供奉:观音。  介 绍 位于北池(已干涸)中央的龙蟠寺内。由一大四小五个水池构成,中央大水池边长70米,池中有一座山形小寺。小池中分别有象、马、狮、人四座喷泉。 龙蟠水池象征着佛教教义中四大河流之源“无热池”,它的水被认为具有治病消灾、洗去罪恶的功效。柬埔寨吴哥窟……[详细]
  导 游 位置:斑黛喀蒂以东,比粒寺以西。 建造时间:12世纪。 功能:原皇家浴池。  介 绍  皇家浴池是举行沐浴仪式的场所,和其它大水池一样,中央原建有一座寺庙,现在只剩下了石基。柬埔寨吴哥窟……[详细]
  导 游 位置:龙蟠水池东北。 建造年代:10世纪。 所属宗教:印度教。 供奉:湿婆。  介 绍  原建于东池中央岛上,现池水已干涸。金刚宝座塔形式,三层五塔。第一、二层台阶的四角分别有四座与-同样大小的大象雕塑,源于四巨象支撑宇宙的古印度神话。柬埔寨吴哥窟……[详细]
  导 游 位置:通王城胜利门以东300米。 建造年代:10世纪末-11世纪初。 所属宗教:印度教。 供奉:湿婆。  介 绍 茶胶寺原本是国王为自己兴建的葬庙。作为一座未完成的建筑,茶胶寺记录了吴哥建筑的建造工艺:先用石块筑起整座建筑,再在墙壁表面雕刻佛像、浮雕。 茶胶寺建筑为神山金字塔结构,三层平台上建造五座莲花塔,底层平台长120米、宽100米,中央塔高50米。登上寺顶可俯瞰通王城全貌。柬埔寨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