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金华市旅游

金华市景点介绍

  金华明月楼位于金华市婺城区,年代为清。明月楼位于金华城区明月路西侧。旧址在金华赤松门(即梅花门)东北楼上,宋宣和年间,依严维的“明月双溪水,清风八咏楼”建明月、清风二楼,清风楼已不存。清乾隆初移建于城北城隍庙后城楼上。宋林公度诗句:“芙蓉峰前旧时月,夜夜长照溪上流。”王柏诗句“宣和栋宇镇东城,平野苍然一眺明。”现存建筑为光绪十五年(1889)知县曹砺成重建。明月楼平面长方形,重檐歇山造,石柱,木结……[详细]
  潘周家古建筑群位于浦江县檀溪镇,年代为明、清。潘周家村,其实是两个村,一个叫潘家,一个叫周家。由于两个村庄已经连在一起,所以有了潘周家村的合称。据家谱资料记载,周家是宋朝时从杭州迁来,距今已有770多年。潘家是明朝时从古徽州迁来,已有410余年历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潘周家村现已有500来户人家。潘周家村位于浦江和桐庐临交界的北部山区。令人称奇的是,此地却平生一块山间平原,视线开阔。当地农民称之为……[详细]
  章郭巷9号民居位于兰溪市云山街道,年代为明、清。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上境古建筑群位于金华市婺城区汤溪镇上境村,年代为明、清。金华市婺城区汤溪镇上境村,原名枫林庄,始祖刘清,时任宋监察御史,自河南淮阳迁入兰溪枫林,即汤溪上境村,成为上境始祖,村民称其为迁汤始祖。八百多年的悠久历史,使上镜村古建筑多而出。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毓英塔位于武义县白洋街道,年代为明。毓英塔是一座保存较好的明代风水塔。矗立在鲶鱼山上的毓英塔与明招山遥遥相对,建塔时间略早于武义县城塔山的发宝象龙塔。万石院塔,又名毓英塔,位于金华市武义县白洋街道万石院村,塔为明万历癸酉年(1573)建筑。塔为砖砌空筒式结构,六面七级,高约二十米,塔隔面开窗,立面自下而上略有收分,每层腰檐采用平砖与菱角牙子相间叠涩出檐,塔顶用砖层层叠收,底层开一拱卷形门洞,塔座石……[详细]
  象珠二村前仓位于永康市象珠镇,年代为明。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厚仁后宅厅位于永康市石柱镇,年代为明。后宅厅坐落在永康市石柱镇厚仁村,为厚仁李氏第八世祖松川公(字用彰)所建,距今已有近500年。它是永康现存唯一的明代古民居,规模宏大,结构完整,布局合理。整座建筑占地近千平方米,最多时曾同时居住着上百人。厚仁村古称碧湍之浒,据称始迁祖辉公1304年迁居于此,正是看中这里溪水环绕、一马平川的地理环境。现在的厚仁村有1300多人,村民多姓李。这座历史悠久的古村曾经有……[详细]
  北后周肇庆堂位于东阳市六石街道,年代为明。肇庆堂建于明弘治至正德年间,原本前后七进,现存主体建筑三开间,九架前后双步。明次间各三攒,明间抬梁式,次间穿斗与抬梁混合。月梁瘦高,龙须纹如眉月,丁头拱承托五架月梁。在北后周村,几百年来流传着有关肇庆堂的传说。本来民宅是不能建七进的,私自这样建造属于违规逾制。听说官府可能要来查访,村里人主动把肇庆堂的四间拆除了。但是,即便只剩三开间,肇庆堂仍显得气势宏伟。……[详细]
  南楼吴氏宗祠位于兰溪市兰江街道,年代为明。南楼村吴氏宗祠,又名至德堂。南楼村始建于南宋,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吴氏祠堂建于明末清初,坐北朝南,平面为五开间三进两明堂,占地面积750平方米,依山而建,层层升高,意为步步高升。每进之间落差很大,天井狭小而狭长,用材规整。特别是砖雕门楼规模宏大,中间四柱五楼牌坊式,两边各带两间门罩,形成暗七间砖雕门楼,雕刻艺术精湛。前进明次间设藻井,四周用出二跳五踩……[详细]
  黄村坞钟瑞堂及小厅位于兰溪市水亭乡黄村坞村,年代为明。黄村坞村位于兰溪西部,东距水亭乡政府2公里,人口585人,地属丘陵。该村原名鹤山,黄姓在740多年前迁居于此,后人丁兴旺,故以姓名黄村坞。黄氏系宋代诗人黄庭坚后裔。黄村坞村建村讲究天人合一,村水口有两棵遮天蔽日的古樟树,有三、四百年历史,村内建筑傍地而建,层层高企。主要建筑有钟瑞堂,钟瑞堂是明景泰六年(1455年)建造的黄氏大厅,坐落在黄村坞村……[详细]
  竹塘进士木牌坊位于兰溪市女埠街道,年代为明。竹塘村进士木牌坊,明宪宗成化四年(1468年)建造。竹塘村进士木坊位于距兰溪市区约14公里女埠街道竹塘村内。东面为横穿村庄的竹塘村至长山岗村大路,南路紧靠城市文化资本3本村徐庆标家,北与钱水生户相邻,西面顺石级而下为一水塘。进士牌坊为木斗栱结构牌坊,建于明成化四年(1468年),全高约5.2米,宽3.5米,一开间六柱,中间二栋柱垫以青石礩形柱础,全间用青……[详细]
  女埠双塔位于兰溪市女埠街道,年代为明。女埠双塔,即前塔永龄塔和后塔仁寿塔,位于金华市兰溪市女埠街道下潘村及见坦村。双塔均建于明代。其中,永龄塔坐落在下潘村东南约五百米的白露山上,俗称前塔,建于明朝初年。塔六角五级楼阁式建筑结构砖塔,高二十三米,底边宽二点六米,墙厚八十九厘米。塔基青石砌筑,塔身用青砖一丁一顺砌置,每层用平砖和菱角牙子相间叠涩出檐。顶层塔壁嵌有“永龄塔”青石匾,第三层石刻“岁瞻”二字……[详细]
  覃恩堂位于兰溪市永昌街道,年代为明。在兰溪市永昌街道太平祝村旧宅自然村,有一座保存至今的祠堂——覃恩堂,历经近600年风霜,墙体和屋架依然齐整无偏。这座祠堂为明朝官员祝戒出资修建,后裔祝弥为纪念先祖,在覃恩堂前又修建了台宪牌坊,成为忠孝文化传承的载体,也让这座明代祠堂再添特色。此外,覃恩堂的用料讲究,技艺精湛,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突出,堪称一座守护祝氏忠孝文化的“三好”祠堂。覃恩堂建成于明代宣德七年……[详细]
  洞山塔位于金华市婺城区白龙桥镇古方村东北白沙溪畔的洞山上,因山得名,塔高20余米。洞山塔可谓历经沧桑、大难不死的“塔坚强”。自明代以来,历经400多年风吹雨淋、岁月侵蚀。抗日战争时期,白沙溪对岸飞来一枚日军的-,弹片击中塔身,削出一个直径几十厘米的大洞。此后,塔身日渐倾斜,且部分开裂,但洞山塔依然屹立。当地流传着有趣的传说。说是洞山在白沙溪畔,俯瞰就像一条上水的鲶鱼,据说上水的鲶鱼每产一个籽,就会……[详细]
  嵩溪古村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白马镇。古村的原生态保存完好,房屋大多呈黑瓦白墙,由木结构和石头堆砌而成,在村里多处体现了历史人文的沉淀。村里民风淳朴、热情,商业化气氛基本还没形成。穿越在村里的小路,听着流过古村的溪水声,让人的心情别有一番惬意。风和日丽下的嵩溪古村神秘而安静。不要门票,没有挂红灯笼,没有任何商业、推销和叫卖的影子,有的,只是阳光,蓝天、古树,老屋,以及淳朴,安详而友善的面孔。书画般……[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