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凤头楠木林AAA 政和凤头楠木林3A景区位于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东平镇凤头村。距离政和县城36公里,东平镇区3公里,松建高速出口6公里,武夷山机场108公里。与著名景区武夷山、白水洋毗邻。该景区核心区凤头村是闽北著名的革命老区、苏区,是中共政和县第一支部诞生地。为福建省乡村旅游特色村、省特色旅游景观名村、省传统村落、省生态村、省渔业示范基地、省森林人家、清新福建-美丽乡村之名村古镇。景区优美的生态田园风光、山水风光与……[详细] |
![]() | 石圳村AAA 石圳村,位于政和县城西部之七星溪南岸,距城关仅5公里,地处七星溪河谷平原及台地,地形近似半岛。如今已经没人知道村子始建于何时,但最迟也在宋代中叶。石圳现有村民126 户,人口500 余人。石圳自古被称作风水宝地,村背靠的是一座卧牛岗,优越的地理使其能年年五谷丰登。山青林郁,水迴路转,是眼前实实在在的景象,非“美丽”二字所能概括。受益于卓越的地理环境,村子曾有段辉煌的历史。村子中的还残留旅店、酒店、……[详细] |
![]() | 福建隆合茶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5月,是一家专业从事大红袍、红茶、白茶、绿茶、花茶等多种茶叶生产、销售、科研及茶文化传播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隆合茶业根植于千百年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之精华,在传承祖辈制茶技术上,不断提升制茶工艺和品质,以自然健康的产品品质赢得市场赞誉。福建省隆合茶业有限公司位于福建省政和县铁山东干风景区,周围青山、农田、竹海、名人墓葬、历史遗迹、名贵古树群相环绕,内部粉墙黛瓦、飞……[详细] |
![]() | 名胜古迹:境内名胜古迹甚多。境东南的洞宫山,群峰重叠,高耸云天,状如莲花;九层瀑布,飞流直下,声如雷鸣;怪石奇洞,星罗棋布,被道家称为琅环福地。共有85个风景点,其中大小岩洞36个,有民间传说魏虞二真人炼丹飞升的动人故事,为政和县五大天然风景区之一。1936年叶飞率领闽东红军与黄立贵率领闽北红军于洞宫山会师,开辟革命根据地,留下著名的“洞宫山联席会议”的革命史迹。政和九层际电站峻工后,又增添不少游……[详细] |
![]() | 熊山森林公园 省级生态公益林保护区。位于县城正北,海拔624米。现存有创建于宋初年建的白云精舍、福庆堂(今称中天堂)等两座古刹。上世纪八十年代始,先后植下数万株酸枣、楠木、香樟、泡桐等名木,总面积200余公顷。山间除水泥大道外,曲径纵横交错,步游水泥路东、西环绕,直达山顶。山上建有登云桥及凉亭4座。……[详细] |
![]() | 望浙山景区位于石屯镇西津村境内,距县城20千米,海拔758米。相传西周时,大渔仙姬在此-道成后,常立山顶北望浙江天台祖山,有日鹤来,遂乘之北归,故名,今亦称“英杰山”。峰顶之天福寺,始建于唐初,相传唐太宗曾赐金扩建。唐乾符时黄巢义军入闽主营曾扎此山,今尚存黄巢寨、黄巢井及其所设关隘纱帽岩、瞭望台等遗址。有火坑涧、雄狮岩、火云洞、南蛇洞等景点10余处及黄龙松、仙鹤松、金丝竹等奇树异竹。……[详细] |
![]() | 宝岩风景区 位于镇前镇境内,距县城30千米,海拔900余米。山形险要,气势雄伟,主要景点有红军岩、王朝隘口、天烛岩、石牛啸天、雄狮玩球、双马相戏、仙人对望、“人字谷”等惟妙惟肖的奇岩石景及中共闽浙边地委旧址和纪念碑。……[详细] |
![]() | 大风山景区 在星溪乡境内,距城东约10千米,海拔1209米,是境内三大道教名山之一。古籍载,商周时彭祖之鼓师赵元琦在此修道升天,曾曰“不畏大风,则大山可登”,故后人以“大风”名之。山有五峰并列,古志称“绝类庐山五老峰”。峰顶有仙殿,近俯城关,远眺湛庐;有灵泉龙井、飞升岩、元代高僧泗洲禅僧石造坐像和皇太姥魏夫人骑牛游玩此山所留牛跡3处,故亦称此山为太姥山,是福建多处太姥山之一。……[详细] |
![]() | 英节庙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杨源村东侧,始建于宋崇宁间(1102—1106年),为祭祀福建招讨使张谨之神庙,塑有张谨夫妇及部将郭荣等金身。后屡有重建,现存大殿、戏台先后为清康熙元年(1662年)和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重建。占地420平方米,大殿面宽3间,进深14.2米。两侧砌封火山墙,抬梁式结构,梭形金柱。戏台重檐歇山顶,内有八角藻井,壁上保存有四平戏戏神壁画,该古戏台被载《中国戏剧志》……[详细] |
![]() | 铁坑殿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临水第三宫即李夫人(三娘)祖殿。位于杨源乡杨源村铁坑山,始建于唐末或五代初,康熙元年(1662年)、乾隆五十九(1794年)、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屡有修建。现存建筑系民国6年(1917年)所重修。主体建筑基本按古田临水宫形制设计,由正殿、偏殿(梳妆楼)和殿前戏楼(面积35平方米)组成,建筑面积约350平方米。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临水夫人诞日,有屏南、建瓯、寿宁等地……[详细] |
![]() | 乾清坤宁宝塔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原位于城郊官湖村东南约500米佛字山东北面的临河山崖上,始建于明英宗正统四年(1439年)十二月。为石构仿楼阁式实心塔,须弥座,六角七层,通高8米,塔身由每面宽45厘米、高41厘米的整块花岗石彻成,由下而上逐层收分,每面有浮雕佛像一尊,共42尊,束腰处及上袱每面均阴刻铭文。1982年因山体崩塌危及石塔,遂将塔往西南方向拆建后移200米。……[详细] |
![]() | 宝福寺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铁山镇高林村,始建于唐贞观初,永隆元年(680年)、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宣统二年(1910年)屡有修建,1989年民间集资重修。座北朝南,系土木结构多体联合式建筑群,占地6800平方米,有殿、室、司、库等100间,主殿大雄宝殿宽26米,进深18米,高约8米,金柱直径0.5米。两侧为偏殿、回廊、悬山顶,抬梁穿斗混合式结构。最盛时僧徒达300余人,为政和县境最古老……[详细] |
![]() | 护国寺 位于铁山镇凤林村莲花峰下,五代晋天福四年(公元940年)僧掌轩始建,清康熙五十年僧心镜募捐重建。寺庙西侧有宋代理学家朱熹祖父朱森之墓,北侧有明朝广东市舶提举升两淮都盐使司卢亮之墓,两墓均为县文物保护单位。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福建提学佥事周孟中及邑人吴宪言、王窗等在寺左建有启贤祠,后圮。2000年,乡人在原址建朱子祠,为两重翘檐殿堂,内供朱熹塑像。……[详细] |
![]() | 后山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岭腰乡后山村乐平溪上,始建于明代,现建筑为清嘉庆己未四年(1799年)二月重建,新中国成立后曾先后于1969年和2001年两次重修。该桥为典型木拱廊桥,桥长41.5米,宽5米,净跨度32米,孔高8.4米,廊屋高4.5米,除桥两头的两处高大桥墩由石头砌成,以做桥的支力点外,桥的主体部分均由古杉木交叉搭拱建成。桥面上立柱72根,建桥屋17间。桥的东、西两边建有栏板并覆以……[详细] |
![]() | 洋后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外屯乡外屯村洋后自然村,系木拱廊桥。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十月。桥拱跨度33米,宽4.86米,桥屋屋顶距河面25.6米。桥面立柱4排共48根,有桥屋11间。该桥位于古驿道之要冲处,历史上虽曾多次维修,但因年深月久,频遭风雨及洪水侵袭,桥台下陷,桥身倾斜。2007年5月,由本村人吴守木担纲,对该桥进行整体抬升矫正,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维修……[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