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均州古城位于丹江口市均县镇,明代城址。据史料记载,东汉筑土城,明洪武五年(1372)“续以修筑”,明天启二年(1622)修竣砖石建筑。城内有静乐宫、城隍庙等建筑。20世纪60年代因丹江口水库一期建设而淹没于水下。2011至2012年经水下考古探摸,形状大体呈长方形,东城墙长940米,南城墙750米,西城墙长838米,北城墙长740米,城墙高2~4米。该城址保存较好,具有较重要的学术价值。……[详细] |
![]() | 武昌一纱厂旧址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临江大道。随着湖北布、纱、丝、麻四局相继建成,湖北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近代纺织工业体系,成为华中最大的纺织业中心。1914年,汉口商务总理李紫云,邀约巨商程栋臣、程佛澜兄弟等人合股筹建武昌第一纱厂。1919年建成投产,全厂有8.8万纱锭,300台布机,占地12723平方米,建筑面积44720平方米,是当时华中最大的纺织厂。旧址内的百年钟楼,原是武昌第一纱厂办公楼。这是一座……[详细] |
![]() | 望风尖摩崖石刻位于浠水县绿杨乡绿杨桥村,元代石刻。刻于一高2.8、宽2.6、厚1.6米的不规则山石的东直立面,文字周围有阴刻线条,形成带碑座的圆额石碑样式。幅面高1.38、宽0.8米。阴刻,楷书,圆额处刻有“阿弥陀佛/普庵石佛”,碑身处刻有“建桥塔徒弟僧惠俱立/间山创寺龙岩大师书/延祐戊午匠人姚文卿刊”。该石刻为浠水县首次发现的元代纪年石刻,对研究元代当地的佛教传播具有一定价值。……[详细] |
![]() | 黎元洪墓位于武汉市洪山区桂子山东北麓。黎元洪被辛亥革命武昌首义推上风口浪尖,始任“鄂军都督”,后与袁世凯、段祺瑞斗法周旋,先后两任民国大总统、三任副总统。1928年6月3日病逝于天津。现在武昌华中师范大学东门里的土公山山坡上,埋葬着这位“民国元勋”。据史料记载,1935年,民国政府为死后7年的黎元洪举行国葬,在武昌土公山修建墓基,整个墓园占地约百亩,章太炎撰写了“大总统黎公碑”篆额及墓志铭,由当时……[详细] |
![]() | 叶家山墓地位于随州市经济开发区淅河镇蒋寨村。西周时期墓地。处于漂水东岸一南北走向的椭圆形岗丘,南北长约400米,东西宽约100米,面积约4万余平方米。2011~2013年发掘西周时期墓葬140多座,7座马坑,墓葬绝大多数都有随葬品。出土了大量陶器、铜器、瓷器、漆木器、玉石器等遗物,多座墓葬出土青铜器上见有“曾侯”和“曾侯谏”的铭文。该墓应是与曾国有关的一处墓地,具有重大学术价值。……[详细] |
![]() | “郧县人”头骨化石遗址“郧县人”头骨化石遗址位于郧县汉江河畔的的青曲弥陀寺村学堂梁子,1989年5月,发掘出两颗完整的远古人类头骨化石,被专家确认为距今已100多万前的远古人类化石,这一发现,改变了人类起源非洲的传说,“郧县人”头骨化石的发现,它向世界宣称:古老的汉江是汉民族文化的摇篮;古老的“郧县人”是中国人的祖先,现在在“郧县人”出土处建有“郧县人”雕刻头像,“郧县人”展馆。……[详细] |
![]() | 林育南故居位于团风县回龙镇林家大湾。林育南(1898—1931),湖北黄冈人,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人运动领导人之一。1921年入党,曾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主任、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兼秘书长、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等职。故居始建于民国初年,抗日时期重建,一进两重,面积63平方米,砖木结构。林育南故居是其早年生活、逐步走上革命道路的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第五批)……[详细] |
![]() | 佛母塔位于黄梅县黄梅镇东禅村,元代建筑。为麻石仿木结构,三层楼阁式,高2.15米。方形塔基,上置六边形须弥座,束腰处线刻壸门。每层塔身南面凿佛龛,浮雕莲花座佛。一层龛的右侧上镌:“大元延佑改元岁次甲寅三月二十五日”等字,为楷书阴刻竖写三行。塔檐为山花蕉叶状,宝珠塔刹。该塔是黄梅县境内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座元代古塔,且塔身上刻有明确的建塔铭文,对研究元代古建筑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详细] |
![]() | 松鹤堂位于江陵县郝穴镇西湖路,清代建筑。坐南朝北,平面“回”字形,占地面积296.4平方米,总面阔15.2米,进深19.5米。共两层,设走马回廊。上层扶手采用栏杆与栏板构建,板上雕刻菱形纹、缠枝纹和花鸟纹。下层为木板式墙裙。屋面为小青瓦覆盖,四周檐口设饰花纹的瓦头和滴水。整个建筑外部均饰朱漆。该建筑无论是结构还是雕刻艺术,在江汉地区少见,对于我省古建筑类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详细] |
![]() | 陆羽文学泉井位于天门市竟陵镇陆羽村官池北畔。又名陆子井,俗称三眼井。始建于唐代,因陆羽在此向隐士邹夫子求学煮茗而得名,清代重修。井口盖六角形青石板,上凿直径35厘米圆孔三个,呈“品”字排列,深2.5米。砖砌井壁。清乾隆壬寅(1782)安襄郧兵备使陈大文于井侧立石碑1通,高1.8米,宽0.8米,厚0.18米。碑阳刻“文学泉”3字,碑阴刻“品茶真迹”4字,均为楷书。(第三批)……[详细] |
![]() | 黉学大殿位于枣阳市北城街办大南街。又称文庙,始建于元至正三年(1343),清嘉庆年间重修。坐北朝南,原占地面积约7300平方米。四合院式三进院落布局,有棂星门、星桥、至圣殿、崇圣祠及明伦堂、节孝祠、忠义祠等。现仅存至圣殿,面阔五间26米,进深三间13米。单檐歇山琉璃瓦顶,两山穿斗式构架,中部抬梁式构架。四壁为砖墙,檐下施斗拱,檐枋彩绘动物、花鸟及人物图案。(第三批)……[详细] |
![]() | 青山崖洞堰位于崇阳县青山镇青山村青山岩洞内。建于咸丰六年(1865)依托天然岩洞建成,圆形洞口,宽2-15米,洞内约250米处有一深潭,潭内以砖石砌筑拦水坝,再用陶涵管将潭水引至洞外。共拼接陶涵管200余件,全长400余米。因架设涵管垒砌砖石墩座20多个,洞穿钟乳石十余处,岩壁上插装石挑梁160多根。近洞口处立光绪二年(1876)石碑1通,记修堰经过。(第三批)……[详细] |
![]() | 敖宗祠位于竹溪县蒋家堰镇黄石头村,清代建筑。占地面积约384平方米,二进一天井院式布局。前厅、后堂(仅存基址)均面阔三间,砖木结构,抬梁式构架,单檐硬山顶,小灰瓦屋面。前厅大门有贴面式砖砌门楼,四柱三间。天井青石板铺成,四周有排水设施。该宗祠的嵴饰及半圆形山墙,很有地方特点,正立面装饰使用了大量的青花瓷镶贴及浮雕艺术,都起到了很好的装饰效果。该宗祠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详细] |
![]() | 青河城遗址位于公安县甘厂镇青河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200~240米,面积约6万平方米。地表可见城垣遗迹,形状基本完整,城垣底部宽约30米。采集陶片以红陶为主,少量的黑陶和灰陶,器形主要有豆、盆、鼎、钵、碗等,纹饰较少,有少量的凹弦纹、凸弦纹和附加堆纹、绳纹等。该遗址是一处保存较好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城址,对研究江汉地区社会复杂化过程有较重要的价值。……[详细] |
![]() | 东岳庙位于团风县回龙山镇回龙大街。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明万历、清康熙年重修、扩建而成。现存主体建筑和戏楼。主体建筑坐北朝南,中轴对称布局,由山门、钟鼓楼、地藏殿及观音殿等建筑组成。戏楼又名万年台。坐南面北,面阔三间12米,进深二间9米。平面呈“凸”字形,分前台、后台。前台重檐歇山灰瓦顶;后台单檐硬山灰瓦顶,穿斗式构架。该庙是鄂东地区现存规模最大的宗教建筑群之一。(第五批)……[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