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旅游

陕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楼观台位于周至县楼观镇东南3公里处的终南山北麓。传说周代大夫函谷关令尹喜在此结草为楼,以观天象,因名“草楼观”。后尹喜迎来老子在此著《道德经》五千言,并在楼南高岗筑台授经。相传后来秦始皇修庙于楼南,汉武帝建宫于楼北。史载晋惠帝元康年间(公元291~299年)植树10万余株,迁民300余户来此。隋文帝开皇年间(公元581~600年)又大肆修葺,使这里成为道士聚居之所。唐太宗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改……[详细]
  密严寺密严寺位于南郑县圣水镇王家营村,原名治平庵,一九九四年九月改名密严寺。据《南郑县志》记载;“志平庵始建于明朝初年,光绪十九年(1893年)三十二年(1906年)两次重修,宣统三年(1911年)再重修”。寺院构件为悬山式格调砖石结构,飞檐翘角,兼有明清两代建筑风格。全采用石础石柱石梁石廊檐石桅杆石楹联石浮雕等装饰结构,是陕南规模教大,富有典型地方特色的寺院建筑群落,具有教高的建筑艺术价值。该寺……[详细]
  渭南鼓楼在渭南老城内,今军分区门上。隋大业九年(公元613年)所建,位于当时县城中心,明洪武年间又扩建。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6年)十二月,华州大地震时毁坏,次年重建,清代维修过。解放后,又经整修,鼓楼内陈列着渭南出土文物。鼓楼系城门重楼式建筑。为重檐歇山式琉璃瓦房顶。下层宽5丈,进深3丈,周围有庭柱。东西6柱,南北5柱,各有八角窗2个,上层为3间楼阁,砖台下南北向有门洞长5丈,上额“渭南县”,……[详细]
  白家遗址〔概况〕白家遗址为七八千年前老官台文化,遗址在县城东北渭河北岸油槐乡白家村南。1958年普查土地时发现,曾经多次发掘。据80年代初发掘了解:北半部为村庄所压,南部一部分被渭河冲毁,面积共约6万平方米。现存3000平方米。地层堆积较单纯,第一层厚20厘米,为近代扰乱层。第二层厚80至100厘米,土色为棕灰色,较松软。第三层厚40厘米,土为黄灰色,较松软。〔出土文物〕遗物多数从第二层发现。在一……[详细]
  塬向东南斜伸出一把利刃,刀头朝天,刃上挑着一块骨头。这块硬骨头就是石堡寨。独独天生一方巨大的岩石。一面陡坡,三面绝壁,山脊孤石俨如堡垒。鬼斧神工。依山就势,岩体缺口砌以石块,筑高连成雉堞。看起来较为整齐的寨垣,如骨头粘带的一层肌肉和筋腱,便是山寨的韧劲和弹性。固若金汤。这这块骨头当地人叫做石堡(音补)。南北狭长,唯一的寨门位于南端,上窄下宽,门洞居中南开,如同一个倒写的凹字。寨院榛芜,石窑委圮,圪……[详细]
  龙凤山庙,位于横山县赵石畔镇东约6公里的龙凤山上,西为芦河,北为榆靖公路,距县城约11公里。龙凤山庙,东高西低,依山顺势,始建于何代,无实据可证,只有在被毁灭断碑上记载着大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维修过。现根据龙凤山庙南部埋藏的和尚墓碑记载,为大清乾隆三十六(1771)年,据现在约有四百多年的历史。龙凤山庙,有庙宇30余座,东西长234米,南北为168米,整个庙宇规模宏大,工艺精巧,其中玉隍阁……[详细]
  明秦王府城墙遗址位于西安市陕西省人民政府周边及新城广场上,建成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明初,朱元璋将其次子朱樉封为秦王镇守西安,修建了秦王府。明末李自成攻入西安,占据秦王府并在此成立大顺农民政权。历史上的秦王府城规模宏大,建有承运殿、存心殿、承庆宫等宫殿房屋863间。清朝开始秦王府逐渐衰落,清雍正年间,秦王府的建筑多被拆除用来修建庙宇。至此秦王府已基本消失。到后来残有的建筑也被拆除另作他用,如……[详细]
  城隍庙是一座佛道合一的庙宇,位于210国道183公里处,县城北5公里,长安河中的沙洲上,四面环水,远远望去就像一艘乘风破浪的帆船。它始建于乾隆50年,即1786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是陕南唯一一座保存完好、设计独特的庙宇,在陕西乃至全国来说都是堪称一绝。潺潺南流的长安河至此分为东西两条水道,使城隍庙四周环水,妙趣横生。每当明月当空,左右两河,银波荡漾,相映生辉。故此,有“月镜双辉”的美名……[详细]
  榆林悬空寺石窟位于城南约55公里的镇川镇石崖底村之西夏罗兀城遗址山崖上。西南依群山,东濒无定河,地势险峻,风景秀丽。石窟原系西夏梦兀城前哨关隘,当年西夏和北宋均曾在此屯兵设防。后相继在此石窟造像建庙。至今,尚存石窟庙宇11处,有万佛洞、三霄殿、圣母行宫、观音殿、真武祖师殿等。其中,以万佛洞石窟规模为最大,古迹保存亦较完整。窟中凿有四方形撑顶石柱,柱之正面,彩绘创建寺观之僧人、道人画像2幅,其余三壁……[详细]
  高家堡古城,唐属丰州地,旧称飞鸦川、弥川。位于神木县城西50公里的秃尾河东岸,西北距明长城约5公里。据清道光版《神木县志》载:城池始建于明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原隶属佳州,清末划归神木。该城原为夯筑土城,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用砖包砌,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两度重修,后多次修葺。该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墙均长311米,南北长均长431米,残高6.5……[详细]
  秦直道循子午岭主脉北行,南起淳化县北梁武帝村,自七里川入石门关,经庙沟、碾子院、前陡坡、卧牛石、老爷岭,过马栏河,卜杨家胡同,再经刘家店、黑麻湾出雕灵关,纵贯陕甘两省子午岭,直抵内蒙包头,到达鄂尔多斯草原。在旬邑境内长达80多公里。缘梁修筑的直道取近避远,就易舍险,即便今日,全线也是遗迹清晰可辨,不少地段路基完好,依然可行。直道两旁残留的古碑刻、古墓葬、古建筑、栈桥遗迹比比皆是,马蹄驼印,至今仍历……[详细]
  华严寺位于巡检镇花红村,兴于隋毁于元,重建于明,距今千余年。当时建有正殿、中殿、前殿三楹,和谐得体,肃穆壮观,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曾是兴盛之所。仅次于北京大华严寺,原封地辐射陕西、河南、湖北、山西等众多省份。寺庙留存稀世罕见彩绘壁画,历经五六百年,栩栩如生,色彩鲜艳。时代:明地址:商洛市洛南县巡检镇三元村A区:院落四周外延15米。B区:A区外延50米。……[详细]
  袁家沟毛泽东旧居位于榆林市清涧县商杰村镇袁家沟村。1936年2月5日,毛泽东率领红军抗日先锋东征军来到袁家村,东征红军总部机关随后也到达这里。毛泽东住在白育才家的窑洞里,亲自部署并指挥了红军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天险。在袁家沟,毛泽东挥笔写就了雄视千古、气壮山河的不朽词篇《沁园春·雪》,热情歌颂了祖国的壮美山河,评判了中国历史上的所谓英雄豪杰,庄严宣布了无产阶级和工农大众是历史的主人,豪迈地表达了中国……[详细]
  郭北遗址是一处老官台文化遗址,位于西安市长安区郭北行政村西北约1公里,郭北砖窑场北侧的台地上。遗址南北约280米,东西约210米,面积约5万平方米。在遗址南部的断面发现有文化层及灰坑分布,文化层分布不连续,堆积较薄,厚约30~40厘米,呈深灰色,包含有少量红陶或灰陶片及碳粒。南部断面暴露有灰坑等遗迹现象,形制有锅底状、桶状,堆积不甚丰富,包含物有陶片、火烧土块、碳屑、兽骨。遗物主要为陶片,以夹砂灰……[详细]
  胡亥即秦二世,据载公元前207年(二世三年)权臣赵高胁近秦二世自杀,以庶人仪葬于周杜国属地,即秦时的洲地,在今西安市雁塔区曲江乡曲江池村南缘台地上,俗称”胡亥墓”。秦二世胡亥墓坐落在原坡地带,环境幽僻,迥异于秦汉以来高峻宏伟的帝王陵墓,同附近的杜陵、少陵相比,殊感逊色。整个陵园占地20余亩。正南是一座朱门红柱卷棚式三间进深的山门。门额正中高悬一块“秦二世皇帝陵园”的黑色金字大匾。穿过山门拾级而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