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佛山市 > 禅城区旅游

禅城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仁寿寺位于祖庙路,是一个与佛山、禅城得名关系非常密切的佛教寺院。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由密宗上师纵堂首建,与当时的塔坡寺、德寿寺、三元寺并称为佛山四大丛林。顺治年间的国师玉琳通琇禅师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主持募捐并重修山门。至道光年间,因仁寿寺僧粮久乏,法运式微,广州华林寺住持释仁机(祗园)大和尚受佛山官绅的邀请,到佛山募化重修仁寿寺。咸丰元年(1851年),工程完毕。经过几度修缮,寺院规……[详细]
  佛山孔庙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祖庙路21号祖庙公园内,是清宣统三年(1911)由本地一批尊孔士绅集资兴建的纪念性建筑物佛山孔庙和尊孔活动场所,原包括孔圣殿、会客厅、亭子和花园,占地约2000平方米。修复后的“孔圣殿”为单檐歇山顶,面宽、进深各三间,穿斗式结构,殿内置孔子石刻像,并于东西两壁增嵌《孔子庙堂碑》拓本刻石。佛山孔庙在祖庙大院内,旧称尊孔会。是清未宣统三年(1901)本地一批尊孔士绅集资所建,属……[详细]
  陈铁军故居位于佛山城区福贤路善庆坊。是陈铁军出生和少年生活的地方。为佛山清代常见的两进院落式民居。尚有烈士住过的房间、使用过的家具、文具、印章和亲手刺绣的绣件等。陈铁军故居为清代民居建筑,座面向北,三间二进院落式平面布局,硬山顶,人字山墙,砖木结构。陈铁军烈士在此居住和生活。是佛山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详细]
  在岭南天地中,一处被标上“祖庙大街店铺”的文物景点,曾经是明末清初佛山最繁华的闹市。这里是古老佛山最繁华的地方,最鼎盛时期出现在清乾隆年间。从《佛山忠义乡志》古人绘画中可以依稀找到这一带店铺曾有的景象:这里曾经有售卖各种生活用品的店铺,像手工业的剪纸、木版年画、锅碗瓢盆、石湾公仔和铁器等。当时以陶瓷、铸造业等手工业闻名全国的佛山,在祖庙大街店铺集中展示了本地的文化精粹。后来随着近代工业化的发展,在……[详细]
  莲峰书院位于石湾区莲子岗丰宁寺侧,是保存为完好的一间规模较大的古代建筑,莲峰书院始建于清初,由康熙年间最后一任南海知县宋玮召集七堡士绅捐资修建作为七堡内五十四个村庄子弟的封建科举的教育场所。据《南海显志》记载:莲峰书院在魁岗堡。石湾园尾莲子岗南麓,康熙五十七年知县宋玮楷大江、大富、魁岗、深村、榕洲、张槎、土炉七堡绅士捐建……现今保存下来的书院碑记亦有记载:南海大魁之间旧有文武庙,在丰宁古刹之左…………[详细]
  龙塘诗社建于民国初年,由李众胜堂主人李兆基所建。主楼和副楼平面布局呈“L”形分布,围墙与李众胜堂祖铺相连,主楼为仿西式风格二层砖木结构建筑,副楼为后期加建。龙塘诗社是清末佛山砖木结构建筑的典型代表之一。龙塘诗社位于李众胜堂保济丸祖铺东侧,原址原为其制药总工厂,该厂20世纪初期由李众胜堂创始人李兆基创建。龙塘诗社的建筑和庭院景观墙,与西面李众胜堂祖铺东外墙围合成中间庭院。在李兆基的大力支持下,原本位……[详细]
  位于原325国道澜石路段旁,现石湾镇街道辖区镇中路。莲子冈南麓,与莲峰书院相连。是石湾唯一的佛寺,是石湾镇四大古迹之一。始建于明代,历经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以及同治年间和民初多次重修,至今尚存。寺院依山势而建,坐北向南,高于路面0.8米,向北渐次升高。寺貌庄严,面积深大,共分前、中、正殿三座。平面呈南北长方型,南北长52.47米,东西宽14.24米,总建筑面积……[详细]
  佛山 霍氏宗祠 位于佛山市石湾澜石镇。是一组四座并列,总面积2484平方米的大型祠堂类建筑群组,由“霍勉斋公家庙”、“椿林霍公祠”、“霍氏家庙”、“石头书院”组成,始建于明嘉靖四年(1525年),清嘉庆年间重修。主体建筑平面布局都是有头门、前座、中座的四合院。各进均为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其上遍饰人物、花草园雕或高浮雕,精巧细腻。天井建四柱三间冲天式石牌坊,均有额题。霍氏六世祖霍韬,明正德……[详细]
  李众胜堂祖铺,位于岭南天地,是闻名海内外的“保济丸”的发源地。“保济丸”创始人是李兆基,起初是卖凉茶,传说得妙方,将药茶改制成药丸,取名“保济丸”。对感冒、食滞、腹痛、肠胃不适等颇有疗效,赢得众口称誉。为了扩大规模,李兆基在祖庙大街建起了这座“李众胜堂”,保济丸也名气日增,美名远扬港澳地区和东南亚。李众胜堂祖铺建于民国初年,是栋两层楼,前楼下面是商铺,上面是李兆基家人居住的地方,后面有花园、工场。……[详细]
  位于祖庙街道辖区福宁路东京果街1号,建于东晋隆安二年(398年)。为罽宾国(今克什米尔)僧人达毗耶舍“结茆讲经”的塔坡岗“经堂旧址,后来信徒建寺,取名“塔坡寺”。若干年后僧人离去,该寺年久失修而毁。唐贞观二年(628年),居民在塔坡岗挖出经堂的三尊铜佛,就地重建塔坡寺,立有“佛山”石榜(原件藏于市博物馆),遂得名“佛山”。塔坡寺毁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明代天启七年(1627年)拟重建时,……[详细]
  东华里古建筑群位于佛山市城区福贤路。东华里原名杨伍街,是以清初聚居此地的杨姓和伍姓两大家族的姓氏命名。街首的伍氏宗祠就是当年所建。乾隆年间,迁入骆氏家族,族中的骆秉章任四川总督、协办大学士,把北侧宅第装修成清代的府第,杨伍街易名为东华里。清末,招氏家族买进南侧的连片住宅,加层扩建,建招氏宗祠、招雨田祠、敬贤堂等建筑物,遂成目前保存的面貌。东华里古建筑群是目前省内保存比较完整的清代古街坊。街首闸门尚……[详细]
  佛山 区家庄 位于佛山市城区福贤路居仁里。是清乾隆年间经营洋杂货的区氏富商所建的庄宅建筑群,名区巷,又称区家庄。最初只建住宅四座,同治年间增建祠堂“资政家庙”,面宽进深各三间,中为四柱大厅。以后又不断增建住宅、书楼、花园等,共十座建筑物,总面积约1500平方米。庄宅平面布局规整,建筑形式相同,采用井字形排列,形同矩阵。小巷全以条石铺砌,兼有防火通道的功能,下水道网的设置科学合理。1989年佛山市……[详细]
  张荫垣故居在市莲花路沙塘坊13号,是佛山仅存的两座大型府第式建筑群之一。张荫桓佛山人,字皓峦,号樵野,光绪年间充总理衙门大臣,曾任出使美、西班牙、秘大臣,官至户部左侍郎,因支持维新变法,遭遣戍新疆,后更诬以通俄而被杀。骈散文诗皆卓然成家。画亦超轶,佛山家中置“铁画楼”,著有《铁画楼诗抄》诸集。于清同治、光绪年间大兴土木,不惜耗资巨万建此宅第,以至建筑规模相当体面,整齐美观,不仅右侧有小巷纵贯首尾,……[详细]
  任围 位于佛山市城区燎原路。是佛山经营丝织业的巨富任氏兄弟在清嘉庆、道光年间兴建的大型庄宅。庄宅原建有围墙,故称围。原包括乐安里的任伟庄宅和任应坊的任应庄宅,有祠堂、住宅、花园和池塘等,占地数千平方米。现乐安里的建筑保存较好。祠堂面宽三间,三进院落,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现仅余头门和二进。任伟庄宅原是25座大小样式相同的单体建筑,纵横各5座,硬山顶搁檩式结构,今余10座。任应庄宅现存9座,纵横……[详细]
  叶家庄 位于佛山市城区东上路宝善坊。是经营中西成药的叶氏富商在清代光绪年间所建的一组大型庄宅建筑群,故名。叶家庄占地面积近4000平方米。街首的叶大夫祠建于光绪三年(1877年)。祠为硬山顶,面阔三间,二进院落式平面布局,中座是四柱大厅。庄宅与祠堂均集中建在宝善坊的北侧,以单座毗连排列,坐北朝南,形成一条长79.7米的巷道,全以花岗石铺砌。屋宇高大宽敞,室内装修讲究,檐板多用木雕。始建时,东、西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