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黑龙江省旅游

黑龙江省文物古迹介绍

桃温万户府故城
  桃温万户府故城,位于黑龙江省汤原县境内,为元代古城遗址,东濒汤旺河,西南至汤原县香兰镇3千米,又称双河古城。桃温万户府故城呈长方形,周长2500米,面积37.5万平方米,城墙夯土版筑。桃温万户府故城为辽、金、元、明、清5个朝代沿用过,为研究黑龙江地区历史及军政建置等提供了重要资料。桃温万户府故城出土了正面铸有“至元二年”背面铸有“戍六”阳文铭文的“元代铜权”及巴思巴文“大元通宝”铜钱,元代青砖、灰布纹瓦片、兽面瓦当、轮制灰陶片、瓷器残片、铜镜、铜锅、铁锅、斧、镞、铜钱币等元代遗物。研究价值桃温万户府故城为辽、金、元、明、清5个朝代沿用过,为研究黑龙江地区开发史及历代军政建置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以也对研究以辽、金、元时期的女真文化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和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1980年5月24日,桃温万户府故城被汤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1月17日,桃温万户府故城被黑龙江……[详细]
萧红纪念碑、萧红墓
  萧红纪念碑、萧红墓坐落在呼兰区西岗公园内东侧500米处。建于1992年11月。萧红纪念碑、萧红墓占地面积为690平方米。纪念碑与墓系坐北朝南。纪念碑和墓为一个景区,分两个主体建筑。纪念碑位于南侧,墓地在北侧,相距5米。四周是方钢混凝土砌筑的书形图案围栏。萧红纪念碑高2.4米,宽3.4米,厚0.7米,是由一块北方产的大青石雕成。纪念碑正面左边镶着黄铜镀金“萧红纪念碑”五个大字,落款小字:“哈尔滨日报社、呼兰县人民政府、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一日建”。字体为苍劲有力的行书。题字是由我省老书法家王田先生书写。纪念碑正面左边镶嵌着铜铸浮雕萧红头像,为我省著名雕塑家王松引先生之作。头像下端镶嵌着镀铜浮雕花环。碑的基座高出地面0.8米,是仿白玉式的钢混斜面基座。萧红墓,占地面积为14平方米,墓地表高0.8米,墓室与墓碑均用灰色花岗岩雕制。墓室呈长方形,长1.9米,高0.45米,墓室按放在由15块方青石拼成的……[详细]
金长城遗址公园
  金长城遗址公园碾子山区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是齐齐哈尔市著名的山水旅游城,是省级名胜风景区。这里有距今八百余年历史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金东北路界壕边堡遗址,亦称金长城。金长城是公元12~13世纪以女真人为主体,驱役各族人民共-筑的,从东北的嫩江之滨到西南的黄河河套,是一段长达4千多公里的军事防御工事。工程分东北、西北,西南三路。齐齐哈尔段金长城属于东北路之一段,也是金修长城最早的一段。金廷为了巩固新领土,保卫金都上京,也为了继续扩大战果防止北部骚扰,决定派大将婆卢火于天辅五年,即公元1i21年开始治边修长城。史称婆卢火治边有功,屡受嘉奖,最后殉职于这条长城线上。齐齐哈尔段金长城主墙高大完整。护城外附马面,上置戍楼。墙面有驰道,可供车马通行。墙外有护壕,以护主墙。根据需要往往在主墙外修有不连贯的第二、第三道墙壕,加强了防御的功能,在墙内侧有屯驻军兵的戍军堡。因此齐齐哈尔段金长城工程配套、结构合……[详细]
哈尔滨烈士陵园
  哈尔滨烈士陵园哈尔滨烈士陵园始建于1948年,是中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哈尔滨市动力区体育街1号,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系全中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48年11月,东北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朱瑞将军灵柩葬于此地。陵园由烈士事迹陈列馆、烈士灵堂、烈士墓等建筑组成。由中国-长张爱萍题写了“哈尔滨烈士陵园”园名。哈尔滨烈士陵园,整座陵园苍松翠柏林立,四季常青,环境幽雅整洁、庄严肃穆,陵园里,有东北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朱瑞、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指挥陈翰章、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军长汪雅臣、松江军区兼哈尔滨卫戍区司令员卢冬生、战斗英雄王凤江等17位烈士的陵墓,还有一座21位烈士合葬墓。朱瑞将军墓位于陵园中心,建于1953年10月,墓碑高7米,呈长方体,乳白色,采用汉白玉石和大理石建筑。碑座正面刻写着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及全体人民题撰的碑文。朱瑞将军的棺椁就葬在……[详细]
双城观音寺
  双城观音寺位于双城镇东北隅,占地2400平方米,是双城现存最完整的寺院之一。观音寺原名观音堂,在文革的十年浩劫中,遭到极其严重的毁坏。文革后在党的宗教政策进一步落实下,在双城市政府的关怀下,由信教群众布施12万元,将年久失修的正殿扒倒扶起,同时将东西配殿修葺一新。观音寺现有佛家弟子37人。每逢阴历的初一、十五、四月初八、十八、二十八的庙会,上香祈祷膜拜之人来自四面八方,香烟缭绕,诵经之声不绝于耳,平时浏览参观的人士也络绎不绝。观音寺由弥勒殿、大雄宝殿、地藏殿及东西配殿组成大雄宝殿正脊上镶有瓷顶大稳,二龙戏珠雕塑两旁,金黄色的琉璃瓦在阳光照射下,璀灿夺目。三层飞檐四出,金碧辉煌,气势雄伟。檐下雕梁画栋,四角刻有:“清净廉洁、慈悲为怀”八个大字。殿内稳坐一派安祥的释迦牟尼佛,倒坐观音旁,伫立着文殊、普贤菩萨。寺院开阔光洁如洗。千斤铸铁香炉,香烟袅袅。殿前两座雄蛳左右守护姿势威猛。东西配殿各具特……[详细]
海北镇天主教堂
  海北镇天主教堂历史悠久。公元一九零二年法国神父陆平来此传教,并于一九零九年建成具有欧式建筑风格,可纳三千人的大教堂,从此,海北得名“大天主堂”,并以此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文革期间,大教堂被拆毁。一九八零年为落实党的宗教政策,海北镇政府筹资12万元,建设了一座面积264平方米,可容纳八百人左右的中型教堂。但由于教堂面积小,难以满足信教群众开展宗教活动的需要。海北镇政府及天主教会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广泛招商引资,从韩国引进资金280万元,镇政府采取划拨土地,减免规划费等方式投资35万元,开始筹建新教堂。该教堂在建设过程中得到了省、地宗教主管部门,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和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从而确保了新教堂重建顺利进行。新教堂由绥化市长城设计院负责设计,海伦市建联公司负责施工,并于1999年6月18日破土动工,于2000年9月18日竣工。新教堂占地5528平方米,建筑面积2488平方米,钟楼最高……[详细]
龙江镇清真寺
  龙江镇清真寺龙江县龙江镇清真寺,原称来家坎清真寺。始建于1929年5月间。当时有回族钱德兴发起在朱家坎西门外(现正阳路西)四道街南侧,建草房2间为寺,有穆斯林25人,聘请王金龙为阿旬。1934年由回民沙思禹、石福生、白至海、韩云发等13户回族群众发起,自筹资金买了房基自建土房2间,打井一眼,并聘请金吉顺为教长。1937年金吉顺离任以后,又聘请赶小车为生的于起云为代理教长,并于当年扩建2间青砖房,购买一块回民公共义地。1940年,该寺又在原寺址盖了5间砖房,聘请马鹏样为教长。1945年马鹏祥离任。1947年聘请赵振祥为教长,后于1973年去逝归真。1974年该寺聘请当时在龙江马场当饮事员的马敬真为代理教长,1979年起马敬真被聘为正式驻寺教长。“文革”期间,该寺遭到严重破坏,除礼拜殿外寺内其余房屋被生产队占用,长达15年之久,宗教活动-中止。1980年,清真寺房屋归还,恢复了正常的宗教活动。……[详细]
龙沙关帝庙
  关帝庙位于龙沙公园院内,建于清乾隆四年(1973年),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有正殿、前后殿、东西配殿及山门,均为传统的砖木结构建筑,正殿高10米,三铺顶,正脊饰有二龙戏珠,山墙正上方有精美石雕,装饰华丽。殿内关羽塑像居中高2米,左有周仓,右有关平,墙上有描绘关公故事的重彩壁画。1984年修茸时,增建两座样式相同高8.5米的钟鼓楼,长280米的青砖封墙,镶嵌30多个各式漏窗,使整个建筑浑然一体,为市级保护单位。又称武庙、老爷庙、关公庙。始建于乾隆四年(1739年)。1980年至1985年,齐齐哈尔市政府再次重修此庙,并将“关帝庙”正式更名为“关公庙”。整修后的关公庙为由山门、前殿、正殿、后殿组成的四进式建筑。山门三间,供休息和接待之用。前殿又称灵官殿,殿内供奉护庙之神王灵官。殿前两侧为高8.5米钟鼓楼,上下两层,四角飞檐,楼顶上饰1米多高的葫芦,反映出道教的独特风格。正殿又称“忠义恒天”殿……[详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纪念园
  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纪念园位于虎头旅游名镇镇区北隅,坐落在虎头要塞主阵地——中猛虎山山顶。纪念园位置曾是侵华日军虎头要塞指挥部所在地,也是当年苏联红军攻克虎头要塞之战中,战斗最惨烈、攻坚时间最长、牺牲人员和消灭日军最多的地方。为纪念在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中牺牲的5000万人民,教育后人勿忘国耻,昭示世界珍爱和平,从2009年起,虎林市先后出资560万元,修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纪念园。该纪念园占地面积29.3公顷,由包括17米宽260延长米的阶梯状历史事件展示平台、二战重要历史事件雕塑、二战终结地纪念碑广场、劳工纪念广场、烈士纪念广场等景点组成。二战纪念园按照大战的酝酿与爆发、大战的全面展开和大战的最后较量与结局的思路,从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突袭波兰开始,直至1945年8月26日战争的最后一枪在虎头结束,突出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具影响力的几场著名战役。以纪念为主题,用景墙、雕塑对二……[详细]
四块石抗联遗址
  四块石抗联遗址是我区文物类名胜风景区,位于南岔区浩良河境内,属浩良河森林经营所管辖。1935—1936年抗联三、六军在四块石周围建立后方基地,有被服厂、伤兵医院、营地等。抗联著名将领赵尚志、李兆麟、冯仲云、周保中、戴洪滨、张兰生等曾在此工作。这里曾是0北满临时省委召开重要会议的会址,也曾是抗联战士与日寇浴血奋战的战场。解放后这里曾接待过陈雷、王明贵、张祥、金伯文、夏凤林、王军、李敏、李再德等抗联老战士的回访。四块石抗联遗址即抗联三、六军基地,于1986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对后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四块石位于依兰、汤原、南岔三县交界,海拔位置高,群峰叠翠,风光秀美。景区有月峰山、红石砬子、铁岭、驼龙峰、烈士墓和被服厂旧址组成。以月峰山、红石砬子和铁岭为主。其中以月峰山含月亮门、月峰、观景平台、老虎口、练兵场、军马厂及抗联井。此处设有早期区委区政府建立的“四块石……[详细]
清真寺广场
  清真寺广场西起十二道街,东至十四道街,南起育民街,北至靖宇街,是国家一类保护建筑,该寺始建于1897年,1904年改建,1935年在众多穆斯林朋友的倡议和捐助下再次扩建。1998年哈尔滨清真东寺被评为为全国百座模范清真寺之一。2003年道外区政府再次对清真寺进行了扩建改造,现清真寺占地1.8公顷,新建两座附屋用房,建设面积440平方米,新增绿色3000余平方米,还将建设7500平方米体现回族文化特色的的商服中心,可供市民休闲、教民-活动,目前是东北最大的伊斯兰清真寺庙,也是全国1500座清真寺中唯一的一座阿拉伯式建筑。清真寺的配套设施和宣礼塔是按照伊斯兰教的发源地麦加和沙特麦地那大寺的宣礼塔设计而成。塔高50米,塔分五层,各有走台。白天双塔耸立云霄,庄严神圣,夜晚在灯光的辉映下,灯与塔浑然一体,如同沙特的第二大寺麦地那圣寺一般。现清真寺每年都接待从巴拿马、苏丹、马来西亚、土尔其及西亚地区等……[详细]
巴彦县灵隐寺
  驿马山原名野马山,山中素有金马驹的美丽传说。由于古代此处方圆百里没有驿站,清政府特在此设立驿站,并将此山改名驿马山。清代国师看此山风景异常美丽,赞不绝口,称“此山风水北方最佳,名五子登科,祖坟落此地,富贵多珍、最旺子孙、代代腰金、平步青云、家道亨亨、方可富贵、福寿双全。”灵隐寺为核心景点,该寺占地超10万平方米,位于驿马山主峰东北面,整座寺庙坐北朝南,从南至北依次布有寺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藏经阁等;进入寺门左右各设一座钟鼓楼,寺院内东侧布设送子观音殿、罗汉堂和塔林;西侧布设斋院、居士生活区、舍俐塔和比丘塔。在灵隐寺北端的五座形似坐佛山峰的中部布建一座13级浮图,总计23座建筑物,现均已建成。灵隐寺每年二月十九、清明、四月初四、四月初八、四月十八、四月二十八、六月十九、七月十五、九月十九等举行大型法会,放公德焰口,保一方平安,祈祷风调雨顺、社会和谐、世界和平。灵隐寺的设计建造吸收了……[详细]
杨木桥子战斗遗址
  现在位于绥阳镇西南约三公里的沙洞车站,是绥阳林业局森铁处的所在地。南去二十一公里到杨木车站,折向西北再行四公里,在深谷之中有一块不小的开阔地,这里就是当年抗日联军曾痛击过日伪山林警察队的战场—杨木桥子(现名德胜)。当初杨木桥子这一带是片处女林,崇山峻岭,松柏蔽日。日寇侵入后,为了扩充其侵略势力,大肆掠夺林木资源,在这里设立了森林营署和山林警察队。被骗招或强征来的上万名劳工,在日伪-的刺刀下,从事着集中营式的伐木劳动,苍翠茏葱的原始森林,蒙上了法西斯的-,大好河山黯然失色。当年抗日联军第二路军第五军和第一路军第二、三方面军的二百六十余名战士在林口县红石砬子与敌人激战后,敌人以多倍于我的兵力追击我军,我军穿越滨绥铁路向东宁地区转移,成功地甩掉了敌军,来到了杨木桥子附近,为了补充给养,季清、柴世荣根据工人提供的情况,制定了具体的战斗计划部队决定攻打杨木桥子。杨木桥子战斗的胜利,给敌人沉重的打击。……[详细]
颐园街一号
  颐园街一号在哈尔滨南岗区的中心地带,有一座仿法国古典府邸式的欧式建筑及一个树影婆娑的小院,这就是颐园街1号。它建于1909年,原本是波兰籍木材商葛瓦利斯修建的豪宅,却因解放后我们党的领袖毛泽东主席的莅临、下榻而成为名宅。1950年2月27日毛泽东主席在结束访苏的归途中视察了哈尔滨,也是毛主席唯一的一次视察黑龙江。当天晚上,省市领导在此准备了丰盛的晚宴,为毛主席、周总理及同车抵达的越共总书记胡志明主席接风洗尘。但领袖们对当地的名贵特产却一点未动,只吃了些青菜、米饭。饭后毛主席对市长饶斌说:“我们的国家还很穷,人民群众很苦,我们不能这样铺张,吃米饭和蔬菜就可以嘛!”第二天,省市领导一致请求毛主席为省委、市委和哈尔滨第二次团代会分别题写了“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学习”、“奋斗”、“发展生产”、“学习马列主义”等五幅题词,又为《松江日报》题写了报头。省市领导还想请毛主席多提几幅,毛主席说:“能……[详细]
黑龙江将军府旧址
  将军府将军府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清代黑龙江将军在卜奎古城的官邸,原址位于齐齐哈尔市中华西路6号,即今市第二医院东邻。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由首任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兴建。相传乾隆年间,皇帝西巡,将军府作为备用行宫,进行了修缮和扩建,形成3层院落、4栋青砖瓦房的典雅宏敞、功能齐备的建筑群。将军府作为古代黑龙江的第一官邸,见证了历史的风云变幻,从康熙时的萨布素在卜奎古城开衙建府,到光绪末年寿山将军在府内自尽殉国,历经清代8个王朝,被清庭任命的76位黑龙江将军中,只有少数几位将军不曾在此居住过。庚子之役(1900年)后,将军府被侵华的沙俄占领达7年之久。清末改黑龙江为行省后,将军府一直是地方军政的办公要地。经过三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到20世纪末,将军府古建筑已破败不堪。2000年,市政府将此重要遗址移建至嫩江中的明月岛。移建的将军府占地6000平方米,不仅再现了原有建筑风貌,而且布有将军府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