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南充市 > 阆中旅游

阆中文物古迹介绍

五龙庙文昌阁
  五龙庙文昌阁位于四川省阆中市河楼乡白虎村五龙山麓。元至正三年(1343年)建,依山向南,建筑面积100平方米,原位于庙中轴线北端,阁平面正方形,面阔、进深均为10米,歇山顶。梁架为四椽栿前后对箚牵用四柱,额枋采用弯木作成月梁状,檐柱侧脚明显。前檐斗拱用六铺作三抄。后檐不设斗拱,仅用箚牵挑出支承挑檐枋。殿堂出檐达1.5米,翼角微翘,形态舒展。整个建筑,既具宋代《营造法式》中某些建筑特点,又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其“叉手”用料为同期建筑所罕见,左右次间还保持“草袱”及圆木椽子。建筑造型优美,大式作法,与山西五龙庙形制相似。五龙庙文昌阁虽仅存后殿,但却是现已保存不多的元代建筑。2001年6月,五龙庙文昌阁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前(南)至庙前旗杆广场台地边沿为界,北至文昌阁后檐挡土墙为界,东、西以文昌阁及原建筑遗址向外延伸5米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东至180……[详细]
阆中文笔塔
  阆中白塔坐落在号称“天下第一江山”——四川阆中白塔山的白塔,建于明代末期,共十三层,高二十九米,外十二层,内六层并有螺旋梯道九十一级供人登临绕窗远眺,以便从各个不同角度观览阆中风物。白塔建立在城东嘉陵江外侧高山之上。当登临顶层往西北方向欣赏时,看不见脚下山崖,人感觉仿佛凌空飞翔。阆中白塔是一座风水塔,密檐式和楼阁式相结合,塔盘用石料砌成八边形须弥座,塔身用青石砌成八边形锥体,通身布上白灰,巧借峥嵘突兀的山势屹立在阆中城东嘉陵江对岸东山之巅,是阆中的又一标志性建筑。有人又称作文笔塔,有诗文匾额。与附近山湾的大佛寺、状元洞等名胜构成阆中旅游胜景---东山园林风景区。由状元山折返塔山,有白塔屹立山巅。清晨,塔影倒映江中,摇曳成趣。白塔建于明代,共13层,高29米余,耸入碧空,状如玉笋。塔内有螺旋梯道91级。四面开窗,登上塔顶级目四望,青山起伏,碧波荡漾,船舶上下,水鸟飞鸣,楼台城郭,尽收眼底。白……[详细]
川北道贡院
  贡院,又称作“考棚”,是科举时代仕子应试的考场,阆中同成都一样,是全国兴办学校最早的地方,人才辈出,文风炽盛,这里的贡院被称为川北道贡院。清-棚在城内学道街、清嘉靖年间重建、原由山门、廊道、考房、大殿、二殿、后殿和考生宿房组成。现存有卷棚式廊道,纵横共长50多米,廊道两旁的木栏上带有飞仙椅。左右有两排考室,各室相隔,饰以雕花。至今保护较好,是全国仅存的两处考棚之一。清-棚,是川北道贡院的俗称。科举制度是封建王朝分科考试选拔文武-后备人才的一钟制度。明清时,阆中代行四川临时省会10年,在这里共举行乡试四科。省会迁徙后,阆中贡院考棚又作县试、府试场所至废除科举制度。保护范围:南面至学道街,东、西、北各以建筑滴水为界。……[详细]
汉恒侯祠
  汉恒侯祠位于阆中市保宁镇西街,原祠历经火废,现存祠庙为明清重建的一组四合庭院式的建筑物,由大门、敌万楼、牌坊、大殿、后殿、厢房和墓冢等组成,占地30余亩,张飞,字翼德,三国时期蜀汉五虎上将之一,东汉末年从刘备起兵,刘备定益州称帝后,封张飞为车骑将军领司棣校尉,任巴西太守,镇守阆中,公元221年张飞被部将范强、张达所杀,葬于阆中,被追谥为恒侯,阆人慕张忠勇,于墓前建阙立庙,以礼祀之,汉恒侯祠正门悬挂“汉恒侯祠”大木匾,内塑张飞战马,上刻有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撰著的《恒侯庙记》碑。……[详细]
阆中圆觉寺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彭城镇圆觉村赐绯山麓,距阆中约15公里。始建于唐初,是李淳风为唐太宗镇压西南王气而修建,后毁于火,明洪武七年重建,成化时赐名法显寺,由京僧主持,清乾隆年间又有培建。圆觉寺原有山门、藏经楼、厢房、禅房等,大殿为双重檐歇山式屋顶,檐下用六铺作斗拱,现存大殿和禅房,为明代建筑,占地33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8平方米。圆觉寺大殿二梁上装有星神车一架,人立其上用力推动,车轮旋转若飞,久而后停,以其所定之方向占岁星吉凶,故称星神车。保护范围:东、南、北三面各以原寺庙建筑所在的台地边缘为界,西至大殿后赐緋山山坡下脚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东、南至坡脚农田,西至大殿后赐緋山山脊,向北外延50米至村民房屋。……[详细]
民俗会馆
  位于古城武庙街50号,修建于清代,坐北朝南,为二进四合院落,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原为酿醋大户田福顺的住宅,现为具有“川北第一民俗风情园”之称的阆中民俗会馆。馆内表演和展示传统的阆中民间艺术——傩戏、巴渝舞、夯歌、打钱棍、川北婚嫁、川北皮影、川北农耕文化、祭井取水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晚上,民俗会馆将上演压轴戏——大型歌舞《古风遗韵》,她分为“祈福”、“风情”、“婚俗”三个篇章,集中展现最精粹的川北民间风情。……[详细]
阆中永安寺
  阆中永安寺位于阆中市水观镇东五里的黄泥岗上(今水观镇永安寺村),距阆中市30公里,黄泥岗群山环抱,处大巴山余脉大仪山系中诸葛山尾部,形如黄龙之头,永安寺恰好建在龙头上,有龙滩河绕寺而流,寺后岩石隆起若龙额,一石若舌,长丈许,直伸龙滩河,甚为奇怪。河对岸是一座高山,名叫冠子山,山巅面寺一方,晨晖晚霞,交相辉映,宛如一顶金色的僧冠。永安寺占地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现存为元代和清代建筑组成的古建筑群,是一座重檐悬山式建筑。寺中所有建筑、藻饰、石雕、木雕、泥塑、绘画六种技艺,均臻上乘,构成整体,优胜陕西之永乐宫、峨嵋之飞来殿。现观音楼、大殿、西厢侧殿、天王殿、古永安禅院山门等古建筑尚存。保护范围:南至山门以南40米操场边沿线为界,北至大殿后檐墙基以北30米为界,东、西各按自然台地坡脚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东、南、西以保护范围外延100米为界,北面至斜坡下响滩子河为界。……[详细]
中共阆南县委旧址
  中共阆南县委旧址,位于水观镇。1933年9月6日,红四方面军27师政治部配合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在水观场(今水观镇)召开阆中、南部两县嘉陵江以东地区的工农兵代表大会,即阆南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大会选出阆南县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成立阆南县苏维埃政府。县苏维埃政府设水观镇附近的胡家院子,此院这一座四合庭式民居。院左角有八字朝门,门板上留有当年张贴标语的印痕,现原貌基本保存。保护范围:东南至院落前-墙,东北、西南、西北至建筑滴水外5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东南、东北、西南各外延50米,西北面至院后山顶。……[详细]
阆中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
  阆中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阆中市)位于阆中古城南街67号的秦家大院,是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所在地,徐向前进入阆中后,就住在这所大院内。秦家大院建于清初,是一座有30多间房屋的串株式三进、四合院,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迁入大院后,宣传部、后勤机关也先后迁入县城内。如今,秦家大院已经成为阆中现存气势最为恢宏的红色旅游大院。保护范围:东至南街,南到笔向街,西、北以围墙为界。……[详细]
阆中圣约翰大教堂
  俗称福音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阆中市杨天井街,占地1500余平方米,可容纳2000余名教徒礼拜,其顶端为“十字架”型。被国内专家称为不可多得的哥特式建筑。该教堂历经百年风雨,其主体结构,包括各个部位的加固件都保存完好。此建筑由有英国“剑桥七雄”之称的盖士利先生在阆中传教时主持修建。1925年,盖士利夫妇病逝于阆中,安葬于大教堂花园里。这里已成为阆中宗教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详细]
阆中古城古建筑群
  阆中古城古建筑群(阆中市)1.李家大院保护范围:南至武庙街街心,东、西、北以围墙为界。2.孔家大院保护范围:北至白花庵街,东、南、西以围墙为界。3.马家大院保护范围:北至笔向街,东、南、西以围墙为界。4.张家小院保护范围:东至双栅子街街心,南、西、北以围墙为界。5.水码头客栈保护范围:北至下新街,南至阆水中路,东、西以围墙为界。……[详细]
朱家山坪上遗址
  朱家山坪上遗址,位于城东郊嘉陵江左岸一级台地上,台地高约10米,面积45万平方米。在江水切割的断层面,距地表40厘米以下即有文化层暴露,文化堆积较厚,深度达3米,内有大量夹沙和泥质灰陶、褐陶、红陶,形器有尖底器、大平底、圆足器等,还有石片、砍砸器及精致的磨制石凿、石斧等石器,为重要的商周文化遗址。保护范围:东至二道沟,南至嘉陵江一级台地边沿下脚,西至冯家边,北至阆仪公路。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东至二道沟对岸梁山山脚,南至嘉陵江边,西至宏凌山水城商住楼边界,北至蟠龙山脚。……[详细]
阆中杜少陵祠
  杜少陵祠是为纪念杜甫而建。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是我过历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史”、“诗圣”。杜甫曾两莅阆,在阆中创作了60多首诗章,为他一生旅居写诗最多的一个地方。脍炙人口的《阆山歌》、《阆水歌》,成为千古绝唱。杜少陵祠堂通过汉白玉雕像和大量书画作品,展示了诗人在阆苑的情怀和游踪。……[详细]
34、张宪祠
张宪祠
  张宪祠,为纪念南宋骁将张宪而建。张宪系阆中锦屏山麓阆南桥人,年少喜武,后投岳家军。骁勇善战,所向披靡履历战功,授副都统统制。宋绍兴11年12月29日,以“莫须有”罪名与岳飞父子被害于风波亭,年仅27岁。宋孝宗年间追封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阆州观察使,后又谥“烈文侯”。……[详细]
大象山摩崖造像
  大象山摩崖造像(阆中市)保护范围:西至造像前台地外斜坡下脚,东至造像岩壁上台地内壁,南至大佛寺景区入口大门,北至宋代摩崖石刻经幢以北1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