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旅游

湖北省文物古迹介绍

武当山紫霄宫
  始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是武当山上保存较为完整的宫殿古建筑群之一。自东天门入龙虎殿、循碑亭、十方堂、紫霄殿至父母殿,层层殿堂,依山叠砌,其余的殿堂楼阁,鳞次栉比,两侧为东宫、西宫,自成院落,幽静雅致,再加上四周松柏挺秀,竹林茂密,名花异草,相互掩映,使这片古建筑更显得高贵富丽。紫霄殿面阔五间,重檐九脊,绿瓦红墙,光彩夺目,其额枋、斗拱、天花,遍施彩绘,藻井浮雕有二龙戏珠,形态生动,宛若真物,由于彩绘,也使得全殿显得光彩夺目,富丽堂皇。殿前的平台十分宽阔,雕栏重绕,雄伟壮观。殿内供有玉皇、真武、灵官诸神像,形象生动,栩栩如生,雕刻手法细腻、逼真。殿后的父母殿,崇楼高举,秀雅俏丽,与紫宵殿相映成辉,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高超艺术。紫霄宫,原建宫殿、廊庑、斋堂、亭台等860多间,赐额“太元紫霄宫”。紫霄宫背依展旗峰;面对照壁、三台、五老、蜡烛、落帽、香炉诸峰;右为雷神洞;左有禹迹池、宝珠……[详细]
辛亥革命博物馆
  辛亥革命博物馆是湖北省武汉市政府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而兴建的一座专题博物馆,总建筑面积22142㎡,位于武汉市武昌区阅马场首义广场南侧,北临彭刘杨路,南抵张之洞路,东邻楚善街,西靠体育街,是首义文化区的核心建筑,与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红楼)、孙中山铜像、黄兴拜将台纪念碑、烈士祠牌坊等同处一条轴线。辛亥革命博物馆的外形设计独特,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和现代建筑特色,高台大屋顶的架构,彰显中国建筑“双坡屋顶”和飞檐翘角的特质;几何形外观和“楚国红”色调,寓意敢为人先的首义精神,俯瞰呈V字造型,寓意胜利和武汉的腾飞。辛亥革命博物馆总建筑面积22142㎡,分为地下一层和地上三层,设有1个序厅、5个基本陈列展厅和1个多功能展厅,集陈列展示、文物收藏、宣传教育与科学研究等功能于一体,是现有辛亥革命专题博物馆中展览规模最大、陈列科技含量最高、复原场景最多、参观导览系统最全的博物馆,配套建设有……[详细]
83、西陵峡 AAAA
西陵峡
  风光绮丽的西陵峡,西起秭归县香溪河口,东至宜昌市南津关,全长76公里,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峡谷。因位于“楚之西塞”和夷陵(宜昌古称)的西边而得名。西陵峡以三峡大坝为分界点,分为上下两段。上段全部在秭归县境内,峡中有“三滩”——泄滩、青滩、崆岭滩,有“三峡”——牛肝马肺峡、兵书宝剑峡、崆岭峡,有屈原祠和全国最大文物复建保护地——秭归县凤凰山,有中国唯一龙舟训练基地——秭归县国际龙舟训练基地。下段有两峡——灯影峡、黄牛峡,有黄陵庙、三游洞等古迹。西陵峡中的兵书宝剑峡,位于香溪与长江的交点处,有昭君出塞之地—香溪河谷,有“兵书”(古悬棺)、“宝剑”等景观。从兵书宝剑峡向东过新滩不远,有牛肝马肺峡。牛肝和马肺其实都是地下水中碳酸钙沉积形成的钟乳石。如今牛肝还完整,而马肺则在清光绪二十六年被入侵的英-舰轰掉了下半部,使马肺残缺不全。郭沫若游经三峡时在《过西陵峡二首》中又以“兵书宝剑存形似,马肺牛肝说寇……[详细]
84、报慈寺
报慈寺
  报慈古寺,位于湖北省公安县章田镇东南部风景秀丽的淤泥湖畔,东临章田古镇,南枕千马平川,西望古城荆州,北依万里长江  寺院简介  报慈古寺,位于湖北省公安县章田镇东南部风景秀丽的淤泥湖畔,东临章田古镇,南枕千马平川,西望古城荆州,北依万里长江,其开山缘起与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紧密关联,此人便是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刘秀乃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生于公元前6年,其父刘钦是南顿县令。在刘秀九岁那年(公元3年),父病故,其母樊娴都为躲避杀身之祸,将刘秀兄弟三人寄居叔父刘良(时任萧县县令)家中,自己则带着三个女儿过着流浪生活。据东汉史书记载,樊母与三个女儿最初的避难之处在“荆州潺陵县东淤泥湖” (今公安县章田镇东部的淤泥湖)。公元8年,王莽废汉立新朝,物是人非,14岁的刘秀辗转流浪到淤泥湖与母亲团聚,“专读《尚书》,醉心田园,凡六载寒暑”。公元14年,20岁的刘秀离母北上,志在重兴汉室。……[详细]
鸣凤古城墙
  鸣凤西城墙是我县保存至今的一座最完整的古城垣,也是我省县一级保存得较为完整的古城墙之一。现存城墙为南北走向,南起原县木材公司,北至老客运站,全长600米,城门门洞高3.45米, 底宽3.6米,呈拱型,门洞处城墙8.4米, 高4.2米,“城墙外为青砖砌筑,内侧则垒土围城”。   鸣凤城墙建于明成化二年至五年(1466-1469),距今已有530多年的历史。初建时主要是为了设兵备御,至成化四年(1468),县治从亭子山(今旧县镇)南迁于此,遂大规模筑城建镇,取名“鸣凤”。据史料记载,当时县城“城墙砌以砖石,高一丈二尺,周八百余丈,设四门”,“筑雉堞环列,因河为池,门四,东景和、西宣说、南 (音同秽)羽、北遵义”,“其城门以上各建城楼”,“城楼则遵奉钦定太监令,仿效均州体式,其所治大门、仪门、正厅、后堂东西两廊及百户所、神庙营房次第俱备,有局匠以造兵器、有仓库以藏兵甲,外……[详细]
赤壁观音寺
  观音寺是湖北赤壁的一处历史名刹,位于望山大沙州。观音寺原名观音阁,据清同治《蒲圻县志》载“大士阁,在西乡大沙州,有丈六金身,明崇祯中,邑人副使邓士亮任蜀敬造,合邑士绅建殿”。邓士亮是明万历甲辰年进士,在蜀任职二十余年,将一生积蓄铸造了一尊观音菩萨铜像,退休时,将铜像竖于大沙州。数百年来,这里香火旺盛,成为蒲圻一大佛教道场。日本侵华时期,日军欲-中华宝物,曾用数部卡车以铁链套住尚未拉倒,可惜毁于文革之中。1998年夏,经省市人民政府批准,开放和恢复观音寺为佛教活动场所。正果法师发弘愿重建观音寺历史名刹。经过多年努力观音寺已经修建完毕。观音寺现有一尊高达9米的释迦牟尼佛,一尊3米8高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2米高绿度母、白度母和文殊菩萨各一尊。 赤壁市观音寺始建于明代崇祯丙子年(公元1636年),因当时铜铸一尊5.35米高鱼篮观音而闻名于世。后寺庙毁于文革之乱,1998年正果法师率徒重建,历……[详细]
87、显圣殿 AA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显圣殿
  显圣殿显圣殿位于房县城西12公里处的军店镇军马河口,相传怪人费长房在此显圣,殿因此得名。清乾隆年间创建,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重修。殿宇依山傍水,悬崖峭壁,巍然壮观。殿基为砖石结构,高约30米。砖雕走脊,飞檐筒瓦,有唐宋遗风。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在后山之巅增修殿,房县桥上乡桃石山宇1间,名曰“金顶”。显圣殿依山傍水,景色秀丽,山上林木苍翠,四季长青。正殿是宫殿式建筑,两侧是砖木结构歇山重檐的两层楼房建筑,卷棚斗拱,各臻其妙,上下台阶相连,高低回廊可通,殿前石栏浮雕,上有哪吒闹海等神话故事,工艺精美,栩栩如生。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在山顶修建金顶1座。现顶殿依旧,保存完好。购票须知:10元/人,节假日正常开放联系电话:15271384156……[详细]
赤壁圆通寺
  圆通寺位于以砖茶和古板街称名于世的赤壁羊楼洞内,与赤壁四十八泉之一的观音泉和赤壁著名景点陆水湖相毗邻,是鄂西南海内知名的一大古刹。羊楼洞既是一历史名镇,山青水秀又是一旅游胜地。将军寺始建于唐代,本祀羊楼洞先仁唐敕忠烈将军雷万春。唐至得德年间的安史之乱,雷公奉肃宗李亨平叛令与蒲圻人平原将军覃国良随张巡、许、南齐云等镇守睢阳,以饥疲之军先后与敌军战三百余回,歼敌十万余人,扼守江淮,叛军闻风丧胆,始终无法下江南,后城破不屈与三十六义士忠义殉国。叛乱平定后,雷公褒封忠烈将军,并谕民间立庙祭祀。《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政通鉴》等史书均有记载。宋名臣文天祥曾撰写过万春公传。唐下至今,圆通寺代有兴废。时或雄伟壮观,香火鼎盛,法务兴隆;时或废墟残洹,满目苍痍。清道光咸丰年间,茶市兴隆,砖茶远销欧亚诸国,将军寺亦驰名中外,海内外信众众所仰慕;清乾隆年间堙灭不闻,《蒲圻县志》乾隆版有:“将军寺,今废”的字……[详细]
89、应城孔庙 AA
应城孔庙
  应城的孔庙在应城公园内,是一处具有千年历史的建筑景点和儒学圣地。应城孔庙作为儒学圣地,源于黉学。唐·显庆元年(656年),韦思谦任应城县令,始建黉舍。至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令谢良佐于县署衙的东边,修建了学宫(即孔庙)。南宋·绍熙年间(1194年),刘炳宰应城,兴建儒学,后毁于兵火。明·洪武三年(1370年),知县贾严又重建。明·景泰七年(1456年),知县夏玑修殿、庑、门池;明·天顺五年(1461年),知县周锋又增饰一新,并建明伦堂。八年(1464年),推官章禺于堂前辟两斋:左曰“日新”,右曰“讲习”,后为讲堂。不久,又毁于兵祸。孔庙正式建成并传于后世,则是在明·成化七年(1471年),由知县汪清主持,重建大成殿五楹,高三丈,并有大成门、东西庑、明伦堂以及泮池、石桥、门前三坊和石龟等,建筑规模颇为壮观。大成殿总面积209平方米,殿高10米,歇山重檐,斗拱翘角,殿内宽敞轩昂,屋脊为……[详细]
90、起义门 A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起义门
  起义门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辛亥革命的见证,被历史学家称为“首义胜利的开端”,历史地位可见一斑。起义门,原是武昌古城的中和门,位于武昌城内首义路起义街,是武昌古城九大城门中唯一保存至今的城门。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距今700多年历史。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工程营起义后,迅速控制中和门,参加起义的南湖马炮营得以从此门入城,在城头架炮轰击湖广总督府,有力地配合和支持了其他起义部队的战斗,掀开中国近代史新的一页。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胜利,中和门改名为起义门,城门高7.1米,宽5米。1981年,城楼在原址修复,城楼高11.3米,穿斗重檐歇山顶式两层建筑,朱楹华确,颇为壮丽。檐下环以朱红廊柱30根。半圆形城门高5米,城门上方新嵌长方形石额,刻“起义门”三字,为-元帅亲笔手书。登上城楼,远眺洪山,丛林蓊蔚,禅院清幽;近览紫阳湖公园,亭台错落,柳丝飘……[详细]
黄州太平寺
  太平寺旧址在黄州区禹王办事处太平寺村内。太平寺在《黄冈县地图》上和《黄冈县志》中早有记载:相传是宋朝仁宗皇帝在巡视“平南重征战”时,御船行至夹州(即太平寺处),西宫娘娘临产起岸解怀生一公主,皇帝为了祈求天下太平。将公主起名为“太平公主”,并圣谕在此修建太平寺一座,还御赐《太平寺》金匾一块,西宫娘娘还赐“玉玺”半块。从此,太平寺闻名遐迩,香火盛极一时。……[详细]
黄州安国寺
  嘉佑八年(1063年),宋仁宗御赐“安国”寺名,并赐玉印一方。玉印4寸见方,印钮为一龙首狮身怪兽,印文阳篆14字:“勅赐唐代祖庭黄州安国禅林印宝”,印侧有小字,因年久难以辨认。此印造型奇特,为镇寺之宝。介绍安国寺又称护国寺,坐落于黄州城南青云塔下的宝塔公园内。建于唐显庆三年(658年),当时建筑规模相当庞大,据传原有房屋5048间,有掸堂街、睢阳院、春草亭、竹啸轩、遗爱亭等建筑。寺内环境幽美,占地方圆二里,正门和后门分别在今四里凉亭和五里凉亭处。解放后仍拥有寺堂50余间,今存建筑面积约1400平方米。安国寺坐北朝南,头山门是一古式三梁砖石牌楼,上嵌书有“勅赐安国禅林”六个一尺见方大字的巨幅匾额,大门两旁各立石狮镇守。进门有约10米深的小院落。进小院落便是前殿,系韦陀殿。过前殿又有约130平方米的方形院坪,穿过院坪则为天王殿。天王殿后有500余平方米的长方形花园,中有路直通大雄宝殿,大雄宝殿……[详细]
沙洋纪山寺
  纪山寺坐落在湖北省沙洋县纪山镇内寺院简介纪山寺坐落在湖北省沙洋县纪山镇内,始建于隋朝,兴于唐清,香火鼎盛,从未间断,屡现瑞象,灵异殊胜,神秘莫测,许多文人墨客、僧侣雅士流连忘返。曾有三位皇上驾临,历史悠久,寺内古迹石碑尚存,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寺院格局纪山寺东至207国道三公里,南距荆州古城三十公里,西于楚庄王墓交臂,北靠数百亩绿化树林,四季常青,四季花开,四湖相望,寺院清雅,小鸟歌唱,雄鸡报晓,白鹭盘旋,野鸭戏水,山顶寺内一潭圣水,久旱不涸,久雨不漫。吉云盖,香烟绕,钟鼓鸣,佛号悠,令人心旷神怡,此地远离喧闹、嘈杂的城市,到此地又可免去长途跋山涉水之苦,确是您修身养性的神秘净土。寺周有世界目前保护最好的楚墓群,出土的有轰动于世的郭店竹简,国内最早的女湿尸及越王勾剑等,是荆楚文化的发源地。是您净心、培福、投资、归宿的最好去处。目前殿宇破烂,无法适应现代需求,党的宗教政策逐步落实,在各级有关领……[详细]
北伐汀泗桥战役遗址
  北伐汀泗桥战役遗址纪念馆位于咸宁市咸安区汀泗桥镇汀泗桥(集镇)。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后,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分三路从广州誓师北伐。北伐军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直系军阀吴佩孚节节败退。8月25日,由共产党领导的、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国民革命军第4军先遣队叶挺独立团进占蒲圻(今赤壁)中伙铺车站,切断了驻湘吴军沿粤汉铁路北撤之路。吴佩孚急忙纠集2。6万余顽敌重点驻守汀泗桥。此时,正逢秋汛,汀泗桥三面环水,东南靠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北伐中路军前敌总指挥唐生智命令第4军主攻汀泗桥,第7军第一路直插蒲圻会攻汀泗桥,第8军一路沿长江南岸夺取嘉鱼侧击汀泗桥。8月26日凌晨4时,第4军从汀泗河南岸向驻守在北岸的塔垴山、石鼓山吴军阵地发起进攻。激战至中午12时,进攻受阻。午后,吴军1000余人在炮火掩护下出击。叶挺独立团奉命反击,经数小时激战,打退吴军反扑。27日凌晨2时,叶挺独立团以当地农协会员为向……[详细]
李宗仁长官司令部旧址(老河口市博物馆)
  1939年,抗日战争正处于最严峻、最残酷、最关键的时期,爱国将领李宗仁从抗击日寇整体军事形势分析,将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迁移到老河口,自1939年秋至1945年3月,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驻节老河口坚持抗战达六年之久。“抗日战争第五战区李宗仁长官司令部旧址”(以下简称“旧址”)位于老河口市区北京路东侧。原建筑一井三院,前、中院为典型砖木结构北方民居,后院为砖木结构仿欧式建筑,现建筑面积为824平方米,占地总面积为2530平方米。维修复原有“高级将领军事会议室”、“李将军书房、卧室”、“侍从室”、“接待室”、“调查室”、“机要室”、“作战室”等。“旧址”基本陈列《勿忘历史·警钟长鸣》展,着重介绍了身为桂系将领的李宗仁先生,在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在民族危亡时刻,坚持“焦土抗战”,率五战区爱国官兵会战徐州,在正面战场首战告捷,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移师河口后,破袭平汉铁路,钳制武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