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贵州省旅游

贵州省文物古迹介绍

旺草镇毛泽东主席按语碑
  54年春,绥阳县委-魏炳芬,副-马常贤率领县委办、组织部,宣传部及群团部门近十人组成的工作组,到旺草区的广大乡蹲点,依靠党支部,以党团员为骨干,发动群众试办初级合作社。期间,县委宣传部干部汪太昕写了《晨光、农园、杨家寨三个合作社的政治思想工作》一文,署名“0绥阳县委宣传部”,寄住《贵州工作》和《新黔日报》,被贵州省委选中送党中央,受到毛泽东主席的重视和常识。毛主席把标题改成《合作社的政治工作》,同时写了300多字的“编者按语”。毛主席写道:“这篇文章写得很好,值得向每个党和团的县委、区委和乡支部推荐,一切全作社都应当这样做。本文作者懂得党的路线,他说得完全中肯。文字也好,使人一看就懂,没有党八股气。在这里要请读者注意,我们的许多同志,在写文章的时修,十分爱好党八股,不生动,不形象,使人看了头痛。也不讲究文法和修辞,受好一种半文言半白话的体裁,有时废话连篇,有时又尽量简古,好象他们是立志要让……[详细]
东山楼阁
  东山楼阁东山是铜仁城的最高处。山上林木苍劲茂密,覆盖山巅。旧时东山有大观楼、又峰阁等诸多景点。站在山上,高可凌霄汉,俯可观江流,非常值得人们游览。东山楼阁旧时被誉为“铜江十二景”之冠。现已恢复建“大雄殿”、“雷祖展”、“真武观”、“川上亭”等旧有建筑。1990年,东山建全国首家“傩文化博物馆”,值抗战胜利50周年之际,又在东山修建了一座风格别具的“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详细]
福集厂铅锌冶炼遗址
  距中心城东30公里,老鹰山镇石板河村和本桥村。面积1.2平方公里。村前村后,漫山遍野皆冶炼铅锌所遗址堆积物,有的厚达15米。福集厂建厂年代,据1987年10月在街上发现之火神庙碑记载,为清乾隆十年(1745)。厂区由生产和生活区组成。生产区主要在福集至火烧坡一带。矿石主要从人和洞、穿岩洞、头塘老珙山观音厂(今金竹林)等处采供,年产锌180万斤,产品均调往毕节和外省钱局制币。 据乾隆《毕节县志》载:设于毕节之宝黔局,“每年用白铅(锌)四十万斤,自水城之福集厂拨运供铸”。生活区主要在街上,此处系福集厂核心,厂官、管事等均居此。咸丰年间,街上四周筑有城墙,厚1.7米,高4米,长1000余米.福集厂停办后城墙内外两侧石料被拆毁,只余中部夯筑之土心,故又称“土城”。城中有一条街道,宽5米,长300余米,连接东西两道城门,仅此二门可通城内。城内原建有官房、花厅、东西库房、火神庙、龙王庙及其他建筑设施,……[详细]
水城县医协会旧址
  水城县医协会旧址水城县医协会旧址位于老城区光明路129号,民国时期建筑,悬山顶穿斗室木结构,石洞三间10.85米,进深10.6米,檐高4.2米,此房前带廊,廊深1.8米。原为陆科文旧房,1952年为公户,作水城县医协会办公看病用房,现保存完好,内住户为郭思泽。该建筑占地面积190平方米。……[详细]
荔波水浦石板墓群
  荔波水浦石板墓群位于荔波,类别为古墓葬及历史人物墓。荔波水浦石板墓群为第一批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506、苗王墓
苗王墓
  从榕江县城往西,走沿都都柳江的321国道50余公里,到达兴华水族乡,再往北面爬3公里的山路,在一个丛林的半山腰上,就看到一个全用木皮盖的苗家大寨,这就是古老的摆贝苗寨。鳞次栉比的300多幢木屋,常常掩蔽在山雾和炊烟的迷茫中。在寨旁的一片古树丛林中,有座奇特的苗王古墓。据有关专家介绍,这是目前中国发现唯一的苗王古墓。这位苗王,传说他的手有三节臂直立手掌伸至膝盖,力大如牛,行走如飞,行侠仗义。苗王坟有三个奇特之处,留下三个难解之谜。从苗王坟墓门中央的一块墓碑记载看,此墓是道光十一年十二月立,此坟可能是汉人所为。此墓是当时“苗王”死时建造的呢,还是他死之后若干年才建,迄今尚无定论。这是第一个未解之谜。坟墓的第一特点是朝向有两个逆向。一是与山势逆向,不朝山下而朝山顶,形成“倒骑龙”式,与“龙”相斗;二是苗族一般的坟朝东,而苗王坟朝西,与0作对。这也许是汉人和当地苗人对这一“霸主”的“陷害”,或许是……[详细]
磨湾归建旧址
  磨湾归建旧址磨湾归建旧址,在江口县城郊区磨湾村的磨湾大寨,中心点在“陈氏祠堂”,是由礼堂(正屋)、两幢厢房、大门和围墙组成的四合院。是当年红军归建时开会、活动的主要场所。红六军团在湘、鄂、川、黔根据地部署突围转战时,确定红十八师留守根据地,坚持战斗,牵制敌人,掩护主力突围。在游击专家张振坤师长带领下,声东击西,-军队调动了10多万人围攻红十八师,红十八师经过两个多月的英勇奋战、展转周旋,于1936年1月9日来到德旺乡堰边溪一带,经天堂坝、乌龟背到苗王坡宿营时,接到军团部“前往江口归建”的电令。10日,经茶寨、红石梁、官坝、苗匡至太平宿营,11日前往江口磨湾归建。军团-肖克、-、甘泗淇等率队前往迎接。下午0钟左右,张振坤师长率部到达磨湾时,在寨前的田坝里,受到十六师和军团部政工委的夹道欢迎。归建的指战员又见到了阔别的-和同志们,他们拥抱在一起,用欢呼和泪水表达相互的思念、问候之情。12日召开……[详细]
大方阁雅驿道
  大方阁雅驿道位于大方县城西北响水乡和双山乡交界处的阁雅。距县城12千米。系明洪武年间贵州宣慰使、彝族女首领奢香开辟的龙场九驿之一。奢香以贵阳为中心开辟驿道,使贵州得以与相邻省沟通。阁雅驿道东衔金鸡驿,西接归化驿,全长15千米。现仅存东起小阁雅,西止双山一段,长5千米、宽4米,石阶层层,傍岭依山,蜿蜒逶迤,可行走人马。……[详细]
蔡朝元墓
  蔡朝元墓位于县城东北约34公里的养龙司乡幸福村钟家山村民组一小山麓。墓主蔡朝元及妻冯氏、女儿蔡汝贞。墓坐西北向东南,高2.4米,直径5.9米。墓前有碑、围墙及石板天井等,共占地约100平方米。墓碑呈牌坊状,为3碑4柱5帽式。碑座由条石构成,宽3.77米、高0.27米。碑高1.67米,宽0.57米,中刻“皇清侍赠文林郎蔡公讳朝元字滋乾府君寿域”。右刻邮日命生于道光乙巳年九月初十日已时系府属养龙司中水保生长人氏”,左刻“大限殁于民国癸丑年二月朔四日丑时正寝告终”。两侧碑均高1.17米、宽O.5l米。左碑中刻“皇清侍诰宜人冯氏之墓”,右刻“生于甲辰年三月辰时在中斗坡生长人氏”。左刻“于 年 月 日时本祠告终,无具体日期。4碑柱中,两中柱均高1.67米,宽0.16米。上刻对联。两边柱均高1.17米,宽O.14米,亦刻对联。边桂外侧,各有一狮形抱柱,均高1.46米,最宽处O.45米。两侧碑……[详细]
抗日英烈纪念碑
  抗日英烈纪念碑民国34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所建,又名得胜碑,立于县城东门口。碑体系将文庙石牌坊上一粗长石柱改制成,为方形。碑高5米,每方宽0.5米,建有碑座。碑正面刻有抗战阵亡将士暨死难同胞纪念碑大字,背面阴刻有国魂纪千秋,左右两面阴刻有序文。现此碑掩没于东门口护城河南岸一私人宅基下。……[详细]
遵义子午山郑珍墓
  郑珍墓在禹门沙滩乐安江东岸的子午山南麓。这一带地势起伏,原为凿凿童山,郑珍以父母所在,筑屋日“望山堂”。当年,望山堂四周广植花木,桃李梅杏,荟蔚成行。中辟半亩荷池称“团湖”,岸柳依依,掩映生姿。郑珍墓坐北朝南,下临他当年经营的“团湖”。墓正前山口,有一栋四列三间大瓦房,即“贵州遵义官绅公建”的郑珍祭祠。祠前竹丛古树围绕小院。祭祠前方遥对禹门古寺望山堂本为郑珍修建的住房,也是书房,是玲珑剔透、名花奇卉杂陈的小园林。后毁于兵火,变为郑氏祖孙四代的墓地。地址:贵州省遵义市下辖的遵义县新舟镇沙滩村子午山上……[详细]
西望山摩崖石刻群
  西望山摩崖石刻群,位于息烽县西山镇鹿窝乡的西望山山脉,2011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已查明分布于西望山脉的摩崖石刻共23处。桂诗成所题的“西望山”三字,竖向楷书阴刻,每字50公分见方,离地6米。“夫容障”三字,横向楷书阴刻,字高40公分,宽30公分,离地2米。“伏狮”二字,横向楷书阴刻,字高43公分,宽40公分,离地10公分。“鹿溪”二字,横向楷书阴刻,每字40公分见方,离地2米。“松谷”二字,横向楷书阴刻,每字30公分见方,离地2米。“雨花瀑”三字,横向楷书阴刻,每字30公分见方,离地1.5米。“佛香湾”三字,横向楷书阴刻,字高40公分,宽36公分,离地1.7米。“龙脊”二字,横向楷书阴刻,字高40公分,宽30公分,离地10公分。任可澄所题的“天柱峰”三字为横向行书阴刻,字高1米,宽70公分。“天风岭”三字,横向楷书阴刻,字高53公分,宽35公分。“翠淑巅”三字,横向行阴刻,字高……[详细]
黎平茅贡吴文彩墓
  吴文彩,生于清嘉庆三年,茅贡乡腊洞村人,一生清贫好学,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在侗族民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侗族戏曲,被后人尊称为“侗戏鼻祖”。1982年,吴文彩墓被列为贵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成为侗戏的历史见证和侗族风情文化旅游的新亮点,每年都有不少艺苑人士和侗族群众前来谒拜这位侗族文化艺术的先驱者。……[详细]
514、龙津阁
龙津阁
  龙津阁龙津阁在江口县城东边,有一处天然泉水,前人在此凿井植树,并在泉眼处安上一精美的石雕龙头,使泉水由龙口中流出,故名龙津,也称龙井。因水质优良,是生产江口特产“豆腐干”的唯一取水处,倍受珍爱,历年多加修缮,是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泉水叮咚,松柏茂密,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1934年,天柱人郑铸成任江口县长时,曾对龙津阁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整修,其秘书张铁铮撰写了一副“临阁听龙吟,满耳水声千涧曲/登楼观象舞,四周山色一城低”(阁指龙津阁,象指江口城中风景三狮拜象)的对联,被人刻在木板上挂于0牌坊两边。此联生动地描述了龙头、泉、阁、楼、山相映成趣的美妙景观。如今,这里改扩建为龙井广场,周围壁画尽显民族风情,小桥流水和谐得体,堤岸柳林迎风舒展。在广场旁,有著名的豆腐干一条街和旅游商品购物店。……[详细]
晴隆“欲飞”石刻
  晴隆“欲飞”石刻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晴隆县莲城镇城西后山上。石面斜向东北,长8米,宽5米。“欲飞”二字各长3.3米,宽2.4米,笔划最宽处约2.4米。“欲飞”二字,笔力雄健,浑厚洒脫,既藏柳公权之“骨”,又含颜真卿之“筋”。据《安南县志》记载:“城西文庙有‘欲飞’二字,为明朝总兵邓子龙书。”邓子龙实名邓钟,福建晋江人,明万历年间中武进士,继而任总兵之职。邓子龙所到之处,喜题诗赋对,勒墨迹于石,概书子龙,不署其名。在明代万历末年至崇祯年间,黔地水西、安南(晴隆)毛口一带,烽火连绵,少数民族揭竿起义,与朱明王朝分庭抗礼。邓子龙奉旨来到贵州平“乱”,驻扎安南卫城,在城中发现一块巨石,在石上 书-下了“欲飞”二字。“欲飞”摩崖虽经无数雨淋日晒,至今仍基本保持完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