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旅游

陕西省文物古迹介绍

121、凤翔东湖 AAA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凤翔东湖
  凤翔东湖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县城东关。是我国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任凤翔签书判官时修建,已经有近千年历史,集古代建筑精华于一处,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历史性园林。因苏轼之缘,与杭州西湖并称“姊妹湖”。东湖占地近20万平方米,其中水面8万平方米,形成内、外湖。湖内亭、台、楼、阁、桥、堂、轩、榭等古建筑别具一格、精巧雅致;小桥流水、曲径通幽、莲池碧翠、水光潋滟,宛若人间仙境。湖两岸柳树成荫、松柏常青、鲜花点缀,自然风光十分独特。东湖集历史、文物、科学、艺术、风景、旅游于一体,堪称我国北方古典园林的优秀代表,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区。景区地址:宝鸡市凤翔县城东关电话:0917-7212948……[详细]
张骞纪念馆(张骞墓)
  张骞纪念馆位于距县城3公里处的博望镇饶家营村,国家AA级旅游景区,是依托汉博望侯张骞之墓而建的人文景观。馆内林木荫翳,花草繁茂,随处可憩可游,有张骞遗冢、汉代石虎、双面石碑、仿汉阙楼、仿古大殿等景观。张骞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冢座北朝南,南北长35.6米,东西宽20米,高5米,呈覆斗形,四周古柏参天,竹影婆娑。2007年被列入“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张骞,西汉时期著名的外交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其故里在汉中城固县城南2公里处汉江之滨的博望村。墓地在县城西2.3公里处饶家营村,现为张骞纪念馆,属陕西省人民01956年公布的首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骞墓座北朝南,南北长35.6米,东西宽20米,高5米,成覆斗形。四周古柏参天,竹影婆娑。墓前一对汉代石虎雕工粗犷,姿态雄伟,格局大方。百姓缅怀张骞,赋予石虎以神话色彩:传说他们是张骞泛搓时所得天宫织女的一对……[详细]
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
  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是1937年至1946年期间,我党我军设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一个公开的合法机构。它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招收和输送进步青年去延安,壮大革命力量;为陕甘宁边区和抗日前线领取、转运和采购战争物资。今天的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位于西安市北新街七贤庄。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中国0在西安市七贤庄一号设立了“红军联络处”,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立后,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军联络处”也改名为“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先后由林伯渠、-同志任-表。八路军驻陕办事处旧址,包括七贤庄一、三、四、七号院。为了向人民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1959年将一号院修复原貌,建为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纪念馆包括当年的接待室会客厅、办公室、-表室、救亡室、机要室、地下室和在此工作及来此居住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住室等建筑,陈列了大量的文件、证章、电……[详细]
124、西安广仁寺 AAA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广仁寺
  广仁寺位于古都西安明代城墙内西北角,又名喇嘛寺,是陕西省唯一藏传佛教格鲁派(又称黄教)寺院,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清康熙1703年巡视西陲,为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多民族国家政权统一,御批在西北重镇西安创建了广仁寺。广仁寺占地20多亩,整体建筑布局较为独特,形似一条卧龙,在寺院建筑中极为少见。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影壁、御碑亭、天王殿、东西配殿、主殿、千佛殿、藏经阁、斋堂、寮房,共计300余间。广仁寺见证了社会历史发展状况,对于当时社会的民风民俗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广仁寺于1983年被西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广仁寺是陕西现存惟一的藏密黄教寺院,在此寺可欣赏藏传佛教的建筑风格、布局特点和雕塑艺术,并可领略到藏密黄教寺院独特的气氛。必看景点:康熙御碑、大殿、“乾隆兰花缸”、藏经殿。广仁寺坐落在西安城内西北角,是西北和康藏一带大-进京路过陕西时的行宫,因此又称“-寺”。寺院系……[详细]
125、杨贵妃墓 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贵妃墓
  杨贵妃墓,位于兴平市西12.5公里的马嵬坡。杨贵妃,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后迁至蒲州永乐县(今山西芮城)。小名玉环。其父杨玄琰。玉环早年丧母,其叔父将其养大,她通晓音律,能歌善舞,原为唐玄宗李隆基十八子寿王李瑁妃。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武惠妃死。唐玄宗将其召入宫中,为女官。在初次见玄宗时穿道士服。故号太真。唐玄宗天宝四年(745)封为贵妃,受到玄宗宠爱,父、兄、姐妹皆因之显贵。堂兄杨国忠被封为宰相,操纵朝政,势倾天下,使唐政府政治腐败,国势渐微,唐天宝十五年(755)“安史之乱”爆发,叛军陷洛阳,破潼关,京师震动。玄宗带杨贵妃逃往四川。途经马嵬坡,以右彪武军大将军陈玄礼为首的随军将士,以杨贵妃和杨国忠倡乱误国,愤而杀死杨国忠,逼玄宗将杨贵妃缢死。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对这一事件有生动细致的描写:“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详细]
126、延安杜公祠 AAA
延安杜公祠
  位于延安市宝塔区七里铺东,坐东向西,面对大川,祠下边便是210国道,杏水从祠前缓缓流过。当年这里曾是一个石湾,传说大文学家、大诗人杜甫来延时曾在这里枕鞋夜息,后人便依势凿窟建了祠堂,以示纪念。据记载“川口有唐诗,杜拾遗祠,记像石室,登望杜亭,得地高爽,俯瞰河流,祠有石刊墨人骚客多赋凭吊”即此。杜甫,字子美,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是唐代伟大诗人。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青年时期很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天宝十四年(公元75年)七月暴发了震惊唐王朝的“安史之乱”。战乱一下子把时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杜甫抛入了社会的最下层,他只得携子挈妇,与民众一起开始了逃亡的生涯。765年5月,杜甫先从秦先(今陕西蒲城县)出发,艰辛跋涉来到延安州(今富县)羌村落户。为了去灵武寻找肃宗,参加平叛,杜甫又从羌村出发北上,经石门,过徐寨,上万花山,沿川到达延安七里铺。途抵安塞芦子关附近,不幸被叛军虏擒,押解长安。九个月后,公元7……[详细]
凤县古栈道遗址
  地处秦岭南麓的凤县,被誉为“栈道之乡”。凤州古城雄踞栈道要冲,称“栈道第一城”。史料记载,“栈道有四、凤占其三”。那就是有名的故道、连云道和陈仓道。这三条栈道的东西两侧还有三条较短的回车道、唐仓湖田道和河池关河池郡道。这些栈道连成了古凤县全境的栈道交通网。凤县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诸葛亮运兵出岐伐魏,曹操南下征讨张鲁,安史之乱唐玄宗离京入蜀,陆游据守大散关抗击金兵,乾隆帝派兵捍卫西藏等重大历史事件,都为栈道留下了永久的辉煌。元明清时代,秦蜀栈道又是朝廷安抚西藏,0喇嘛朝觐皇帝的和平祈福之道。陈仓故道由宝鸡(古陈仓)为起点,出大散关,越秦岭,沿故道水(今嘉陵江上源),途经黄牛铺、红花铺、凤州至今凤县,折向留坝,到达汉中。关于陈仓故道的名称来源是:在嘉陵江源头原来有两大支流,一条是秦岭南侧故道水,在其附近,古代设有故道县,另外一条顺嘉陵江源头往北,出口直接流向宝鸡,宝鸡古……[详细]
阿房宫遗址
  秦阿房宫遗址位于未央区三桥镇南的阿房村一带。史载秦惠文王时在此即有离宫建筑;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在此建新朝宫——阿房宫;秦二世继位后继续修建。秦末项羽入关,付之一炬。北朝时这里建有佛寺;唐宋以后沦为农田。1975年西安市文管会为配合农田基本建设进行过局部发掘;1980年、1994年西安市文物局组织勘查。秦阿房宫遗址的范围,东至溏河西岸,西至长安县纪阳寨,南至和平村、东凹里一线,北至三桥镇、东张村一带,总面积11平方公里。现存秦汉时代的巨大夯土台基等遗址集中分布在龙首原向西南沿伸的台地上。【前殿遗址】前殿是阿房宫的主体宫殿。史载其东西五百丈,南北五十丈,上可坐万人,下可建五丈旗。现存的长方形夯土台基,西起古城村,东至聚家庄,经探测实际长度为1320米、宽420米,最高处约7~9米,是中国目前已知的最大的夯土建筑台基;台基由北向南呈缓坡状。南面坡下探出大面积路土,长770米、宽50……[详细]
汉阴古城墙
  汉阴古城墙古代每座城池都有城墙,本不足为奇,但历经劫难,饱历战事,一任风雨的剥蚀,能安然无恙地保存至今,仍能使我们一睹昔日“金城汤池”原貌的,却为数不多,因而就物以稀为贵了。汉阴城墙是陕南秦巴山区建筑最早,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座,所以就弥足珍贵了。汉阴古城垣平面呈方斗形,旧时四城门高耸,气势恢宏,古朴雄浑,使人们有一种信赖感、安全感。我总爱在汉阴古城墙脚下溜跶,它似乎有一种特殊的魅力。汉阴古城墙,始建于明代成化元年(1466),初为土城,开四门,设箭楼。成化二十二年(1486),城易砖石。弘治九年(1496),扩大城区,延伸周长,四面拓宽四尺。正德七年(1512),城墙加高加厚,内外加砌砖石。嘉靖十四年(1535),环城开凿城壕,宽一丈,深五尺,补修城垣,匾其四门,东曰“迎晖”,南曰“南薰”,西曰“承恩”,北曰“拱辰”。万历四十六年(1618),扩宽城内外马道,改南门曰“朝凤”,北门曰“拱龙”……[详细]
瓦窑堡中华苏维埃政府西北办事处及部委机关旧址
  瓦窑堡中华苏维埃政府西北办事处及部委机关旧址西北办事处国民经济部遗址位于延安市子长县瓦窑堡镇中山街五金门市后院。西北办事处国民经济部,其前身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国民经济部。1935年11月10日,随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驻西北办事处在瓦窑堡正式组建运行,西北办事处国民经济部也在子长县中山街五金门市后院(今子长县中山街农贸市场院内)开始办公。国民经济部部长崔田民,1936年3月,毛泽民接任国民经济部部长。1936年6月,随中央机关撤离瓦窑堡前往保安(今志丹县)。现国民经济部遗址除临街存留的10间旧商业门面房外,其他建筑全被拆除,在原址上修建起了居民大楼,现存的商业门面房均进深10米,宽3.6米,高4.2米,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西北办事处财政部旧址位于延安市子长县瓦窑堡镇中山街沙家院。1935年11月10日,随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驻西北办事处组建成立,西北办事处财政部也……[详细]
131、隋泰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隋泰陵
  隋泰陵是隋王朝的创立者——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氏的合葬陵,位于杨陵区五泉乡王尚存东北200米处,当地叫三峙塬,群众称泰陵为“杨家陵”,杨陵地名由此而来。陵冢封土为覆斗形,东西横距166米,南北纵距160米,高27.4米。1957年5月31日,隋文帝泰陵被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陕西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李淳风墓
  在岐山县城东北约六华里之处的凤鸣镇李家道村,有一座唐代天文学家李淳风的坟墓。李淳风祖籍岐州雍县(今陕西岐山)人,自幼聪慧好学,稍长,博览群书,尤其精通天文、历法、数学、阴阳学等,而且很有胆识。贞观初年,援官仕郎,在太史局(相当今天的天文台)工作,0八年升为太史令(相当现在的天文台长),是唐代一位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历算家。李淳风是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定级的人,人们提起李淳风,有口皆碑。古时候的农业生产受到天气状况的很大制约。为了掌握主动权,人们就必须了解天气的变化。这就推动了我国古代气象科学的发展。由于李淳风有着深厚的天文学基础,以及他在工作上的便利,使他有很多观察和研究气象的机会。《乙已占》,就是他所写的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气象学专著。李淳风在《乙已占》中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两种风信器。一种是:于高迥平原,立五丈长竿,以鸡羽八两为葆(羽盖),属于竿上,以候风。另一种是可于竿首做盘,盘上作木乌三足……[详细]
南郑圣水寺
  古老的圣水寺位于南郑县城以东约20公里处的汉江南岸。寺内龙泉镶嵌五彩,汉桂流芳溢香,寺前古柏擎天,寺后松涛送爽,景色秀丽,风光迷人。因五眼泉水环绕大殿,犹如“五龙捧圣”,故名圣水寺。圣水寺南依灵泉山,北对汉江,与历史文化名城汉中隔江相望。本寺历史悠久,始建于西汉以前,历朝历代时有破败,也修葺不止,现在的规模大体为明嘉靖年间的遗存。据《续修南郑县志》记载:“圣水寺在中七里坝……有青、白、黄、乌、黑五泉。黑泉从佛座下流出,其余在寺东西。故以泉水盛之器中,见者即知某泉之水。”当时,整个寺院分为东、中、西三院,中为大雄宝殿,旁有龙王殿、白云殿、娘娘殿、关公殿,寺后山顶建有望江楼、观月楼、镇龙塔,寺前山门为双层楼阁,左右两侧由“九龙壁”相配,东山建有樵凤亭,为双连亭,西山建有景邵亭和酂侯(汉高祖刘邦赐予萧何的封号)亭,整个寺院建筑典雅,规模宏伟,香火十分旺盛。圣水寺内有株枝繁叶茂的桂树就是被誉为“汉……[详细]
134、秦东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东陵
  秦东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骊山西麓。秦东陵发现于1986年县文管会进行文物普查时。后经省、县文物考古单位共同勘探,又证以史籍,断定这一带确为秦东陵。并且,对一号陵园两个并列的亚字型大墓进行了重点钻探,查清了它们的型制,收集了大量文物标本。经调查,可知秦东陵内埋葬着秦始皇的祖父、祖母、父亲、母亲。其中“亚”字型墓葬三座,“中”字型墓葬2座,“甲”字型墓葬3座,陪葬坑3座,陪葬墓区4处,地面建筑7处,出土了大量铜器、铁器、陶器及筒瓦、板瓦、瓦当等建筑材料。从《史记》的记载看,秦东陵共葬昭襄王以后四位君王、四位王后、一位太子。包括秦皇陵在内,现已查明四处。至于芷阳县治所在,经勘查,大致可断定在油王村一带,属韩峪乡,离东陵不远。陵园面积达27平方公里,其后,又经过半年勘探调查,相继发现二号陵园、三号陵园。二号陵园东西长500米,南北宽300米,也有天然沟道和人工修葺的天然沟道相通成一完整的防御设施……[详细]
邓艾墓及其祠庙
  邓艾墓及其祠庙蒲城县邓艾墓位于洛滨镇前阿村南,村北是后阿村,古称邓家堡,多邓姓,自认是邓艾后裔,前阿村则是守墓人逐渐形成的村庄。两个村的老年人说,邓艾墓地原来有三亩多大,上有墓冢和邓公祠,均面向西南,祠前有前秦、金代和清代石碑。邓公祠早年毁于火,今仅存墓冢与碑石。邓艾是三国后期名人,生于河南死于四川,而蒲城县境内咋会有他的墓和祠呢?这得从头说起。邓艾(公元197—265年)字士载,祖籍棘阳(今河南南阳县)。初为郡都尉学士(武官的文书),但因口吃说话结巴,不得作幹佐(郡官助理),当了稻田守丛草吏(管屯垦的小官),不久,升为典农纲纪上计吏(郡向京师呈报户口、垦田、税赋的-)。邓艾在做典农吏期间,写了《济河论》一书,太尉司马懿得知后甚为惊奇,大赞其才,提拔他做了尚书郎。在此期间,他向朝廷建议:“在淮河南北屯田,置五万人,十二分休,常有四万人且田且守,六七年间可积粮三千万斛(当时每斛为十斗),可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