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广州市旅游

广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宝源路旧民居
  宝源路旧民居位于荔湾区宝源路8至34号、5至23号。年代为清末明初。西关有“三宝”——多宝路、宝华路、宝源路。其中,542米长的宝源路是广州旧民居较为集中的路段,分布着20多处文物建筑。从来没有一条老街像宝源路一样,走两三步就能发现“广州市历史建筑”“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旧民居建筑”“荔湾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的铭牌。趟栊门、满洲窗、铁窗花、花街砖、木楼梯……老街随处可见西关民居的元素。据统计,宝源路临街分布的西关民居建筑多达20多栋,还有几间气派的洋楼。其中,龙津西路和逢源路夹着的前半段,有不少西关民居保存较完好,形成连片的整体风格。1999年7月,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沙路炮台
  沙路炮台位于番禺区化龙镇沙亭村北约坊的马腰岗和兵岗的两座山腰上,年代为1884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08年12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兵岗1号、2号炮池:从炮台外缘外延约10米。马腰岗1号、2号、3号、4号炮池:从炮台(交通壕)外缘外延约10米。马腰岗5号炮池:从炮台外缘外延约10米。。建设控制地带:兵岗1号、2号炮池:南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约30米,其余以山岗山脚线为界。马腰岗1号、2号、3号、4号炮池:东北以山岗山脚线为界,西北至马腰岗1号炮池外侧现状路西北边线,其余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约30米。马腰岗5号炮池: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约30米。。……[详细]
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
  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王震同志提议,经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由广东省人民政府设立。1982年8月30日正式开馆,叶剑英同志为本馆题写馆名。1984年5月,聘请廖仲恺、何香凝之女廖梦醒担任名誉馆长。现馆址为原仲恺农工学校办事处旧址,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落成于1928年,1982年10月12日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本馆最初主要展览廖仲恺、何香凝的革命和爱国事迹,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廖承志逝世后,经中共中央同意,本馆增加了廖承志事迹陈列,于1984年6月10日纪念廖承志同志逝世一周年之际重新开放。开馆以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广东省、广州市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心,王震、杨尚昆、康克清、廖承志、谷牧、刘田夫、任仲夷、杨康华、梁灵光、杨应彬等中央和省市领导都先后来馆参观并指导工作。本馆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统一战线教育工作。现为广东省、广州市和……[详细]
联升社学旧址
  联升社学旧址位于白云区太和镇联升西路131号,年代为1838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927年12月13日傍晚,参加广州起义的教导团官兵和徐向前等率领的工人赤卫队部分战士1200多人从广州市区撤到太和,分别在联升社学和谢氏大宗祠宿营,随后奔向海陆丰。14日傍晚,后撤部队经竹料到花县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师,随后奔向海陆丰,与彭湃会师。2002年7月,被公布为第六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8层民居建筑西墙线,北至培英中学校道北边线,南、西侧从文物本体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东至太来南路现状路西边线,北、西从保护范围西延30米,南至联升西路现状路南边线。……[详细]
广州公社旧址
  广州公社旧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起义路广州市起义大院内,亦即广州苏维埃政府旧址。旧址现存大门,还有南、中、北三座办公楼和拘留所。南楼为办公室、警卫连连部和发放武器、宣传品、袖章的地方;中楼为苏维埃政府会议室、办-公室和工人赤卫队总部;北楼为军事指挥部。旧址内设有广州起义史料陈列室。1927年12月11日,0人张太雷、苏兆征、叶挺、-、-等领导发起了广州起义,这次起义以工人赤卫队和教导团为主力,起义军攻克了-大院,在这里宣告成立广州苏维埃政府,建立了人民政权,后来因力量悬殊,起义军在-三个师以及英、法、日、美等帝国主义军舰和陆战队的反扑下损失惨重,余部撤出广州。起义建立的政权维持了三天后失败。位置广州公社旧址位于广州起义路(原维新路)200号之一。民国十六年(1927年)12月11日,中国0领导广州起义,攻克市-,并在此处建立了东亚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广州苏维埃政府。后人尊称为“广州公社”。当年……[详细]
蒲洲炮台
  蒲洲炮台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南沙街道鹿颈村蒲洲山东南方的山梁上,与南面大角山炮台相望。始建清光绪十一年(1885)。占地总面积约769.55 平方米。蒲洲台原门楼已毁,现新修。炮池现存3处,是典型的后膛炮池,大炮等已消失。1号炮池呈扇形,2、3号炮池呈圆形,炮巷连接炮池,炮巷内有子药库。1997年在维修工程中对炮池、门楼、炮巷进行了维修保养。2008年再次对其进行了维修。是虎门炮台现存的主要部分之一。炮台见证了中国人民抗击帝国主义列强入侵的历史,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开幕式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1982年2月,并入“虎门炮台”,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忠孝廉节牌坊
  忠孝廉节牌坊位于番禺南村镇板桥村黎氏宗祠内。建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坊为四柱三门三楼的石构建筑,作宗祠仪门。明间面阔3.40米,次间阔1.80米。四柱均有石鼓夹撑,楼檐有砖雕牙斗栱,龙船灰脊。石砌仪门两侧复有砖砌侧门,侧门上方作券拱状。镶有石刻门额,仪门正中额刻“忠孝廉节”,背面刻“汗青留照”,附有“乾隆丙戌年重修”字样,左右侧门正面门额为“国干”“家型”,背面为“存爱”“□□”。仪门次间眉额前后均有碑刻赞词。正面左是余姚、卢文绍为黎遂球题,右是翁方纲为黎天性题,背面左是凌鱼为黎瞻、黎鹤岭题,右是黎乾学为黎道娘、凌安人题。1989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南园徐公祠
  南园徐公祠位于穗东街夏园社区兴贤坊街14号。始建于明万历三年(1443),1926年及1998年重修。坐西朝东,三间两进,总面阔13.64米,总进深26.23米,建筑占地总面积为357.78平方米。硬山顶,镬耳封火山墙,灰塑龙船脊,碌灰筒瓦。青砖石脚。红阶砖地面。前为地坪,地坪的左、右、前新筑有一米多高的围墙,前围墙开一门口,前围墙外旷地立有四块桅杆夹石,但字迹漫漶不清,再向前有一块6米高、宽14米的新筑砖砌大照壁,中间有一圆形大“福”字。其余三面为民居。头门面阔三间13.64米,深两间7.99米,建筑面积108.98平方米。前廊三步梁,前檐两根花岗岩石方柱,柱础分层束腰,做工精细。次间有虾公梁,筑包台,花岗岩石条铺面。大门嵌花岗岩石门夹,石门枕,石门额刻“南园徐公祠”,无上下款。红木门联阴刻:“南国文章毓秀;园田枝叶繁华”。后廊两根花岗岩石方身檐柱,设6扇中门,顶端悬挂木匾“名传东海”,……[详细]
万木草堂
  万木草堂旧址位于广州市中山四路长兴里3号,这里原名是邱氏的合族祠,康有为利用这地方来讲学。邱氏书室始建年代不详,面宽三间15.59米、深四进45.96米,有头门、中堂、后堂(祖堂)、后楼和两旁房舍。硬山顶。康有为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在此设立学堂,聚徒讲学,宣扬变法改良主义的思想,兵拟订学规《长兴学记》,同年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引用经传,编造变法理论,使变法改良主张,从传统的儒家理论找到根据。学生有陈千秋、梁启超、麦孟华、韩文举、梁朝杰、曹泰等20多人。次年“草堂”迁至广州卫边街邝氏宗祠。1893年再迁至广州府学宫里的仰高祠(即现广州市第一工人文化宫内),讲学的规模越来越大,到1894年门徒已增至100多人。1983年8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被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松石徐公祠
  松石徐公祠位于穗东街夏园社区。据族人介绍,始建于清康熙年间,2003年重修。坐北朝南,三间三进,总面阔13.88米,总进深45.16米,分布总面积约626.82平方米。硬山顶,镬耳封火山墙。改彩瓷鳌鱼博古脊,绿琉璃瓦。青砖石脚。墀头灰雕。前为旷地、街路、鱼塘,其余三面为民居。旷地有桅杆夹石四块,分别为:光绪三十二年(1906)丙午科朝考二品衔选用道出洋考察各国徐景明立,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科朝考选用同知徐绍森立,光绪三十年(1904)十二月初六日甲辰科朝考选用游府徐焯文立和光绪三十二年(1904)丙午科朝考最优等引见钦点举人徐景文立。头门面阔三间13.88米,深两间9.13米共十三架,建筑面积126.72平方米。前廊三步梁,4根花岗岩八棱石檐柱。两次间石檐柱用木连系枋连接,次间筑有包台。大门红砂岩石门夹,石门枕雕花纹,石门额刻“松石徐公祠”,上款“癸末公元二〇〇三年”,下款“夏园宏岗……[详细]
西华彭氏宗祠
  位于鱼珠街茅岗社区西华村西华大街3巷3号。始建于清雍正九年(1731),1999年重修。坐东北朝西南,三间三进,总面阔15.58米,总进深49.1米,建筑占地总面积764.8平方米。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龙船脊、卷草尾、脊两端塑有狮子,碌灰筒瓦,素瓦当。花草、瓜果木雕封檐板。青砖红砂岩石脚。左、右为青云巷,前为旷地、西华大街,后为民居。头门面阔三间15.58米,深三间12.3米,建筑面积191.63平方米。前廊四步梁,梁上施人物木雕驼峰、斗栱,如“武松打虎”等。四根石前檐柱的连系木枋雕人物,极为精致。大门木门夹,石门枕,木门匾阳刻“彭氏宗祠”,上款署“雍正九年(1731)岁次辛亥孟春吉旦”,下款署“特恩加授府政堂前督理淡水石桥长盐原番禺县知县加一级姚炳坤书”。两侧木门联刻“道同孔老;寿冠商周”。后廊瓜柱、梁架均有如意纹雕饰。两根八棱石檐柱。仪门面阔三间15.56米,进深一间4.2米,建……[详细]
下沙吴氏大宗祠
  下沙吴氏大宗祠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黄埔街下沙社区下沙大街3号之二。建于清咸丰六年(1856),2003年按原貌修复。坐北朝南,三间两进,总面阔12.38米,总进深41.34米,分布总面积511.79平方米。硬山顶,人字峰火山墙,灰塑龙船脊,碌灰筒瓦,陶瓦当。雕花封檐板。青砖石角。墀头砖雕。墙楣壁画。前为街路、旷地、鱼塘,左侧隔路为下沙小学,右、后为民居。头门面阔三间12.38米,深两间8.14米,建筑面积100.77平方米。前廊三步梁,4根石前檐柱,柱上有挑头。虾公梁上有石狮和异形斗栱,梁下有雀替。两次间筑包台。大门花岗岩石门夹,石门枕,石门额刻“吴氏大宗祠”,上款“咸丰六年(1856)季冬吉旦”,下款“关磐石书”。后五架,梁上设雕花驼峰,两根花岗岩石檐柱。祠前旷地立有一块桅杆夹石。中堂面阔三间12.38米,深两间9.19米共十一架,前设轩廊,建筑面积113.77平方米。4根花岗岩石金柱,后金……[详细]
233、任嚣墓
任嚣墓
  任嚣墓就是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最中心闹市区风景秀丽的迎宾馆里面的一个古榕环抱下的,有约6、7米高一个小土岗,这土岗就是任嚣的墓。民国时期,当时的广东教育厅厅长黄麟书考证认为,任嚣为南海郡尉多年,卓有建树,他临终之际,将南海郡尉一职交给赵佗,赵佗厚葬任嚣。在《南海百咏》中“任嚣墓条记《番禺杂志》这样写道:‘嚣庙在今法性寺前道东四十余步,广民岁时享之,墓在庙下。’法性寺今光孝寺也,而墓与庙已不复存。”黄麟书经过仔细考证,认为任嚣墓在此,于是在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六月竖碑并撰铭以示后人。此碑铭洋洋千言,夹叙夹议,与一般碑铭有别,故尤足珍贵。……[详细]
234、南岭塔
南岭塔
  南岭塔是为纪念海上女神林默而建,塔高45米、共8层。之所以是8层(双数),与其他塔为单数不同是因为民间传说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男神仙的代码是单数,女神仙的代码是双数。因此天后宫里,无论是台阶、瓦楞还是对联(上联或下联)字数,都是呈双数的。塔顶可俯瞰南沙港和虎门大桥。交通地铁四号线到黄阁站下车转乘361A、361B公交车到天后宫站下车。地址:广州市南沙区天后路88号南沙天后宫最后方类:古迹……[详细]
深井文塔
  深井文塔坐落在长洲镇深井村边的土坡上,建于清代,为一座楼阁式的砖木结构的古塔。塔下基底以砖线逐级放大,塔身转角处两砖相咬,严实无隙,由下而上,棱角清晰,线条笔直;在二级和三级的转角处,塑有跃起的鲤鱼,鱼尾和嘴顶往飘檐,鱼鳞涂上景泰蓝色,描以黄边,嘴唇嫣红,格外生色。塔膛为六角直井式。塔身三层,每层均有腰檐飘出,逐层收小。飘檐下方以卷叶浮雕图案挑檐,排列工整,玲珑剔透。挑檐下方,雕塑着立体彩画,尤以“金龙腾飞”、“彩凤飘舞”、“雄狮嬉戏”、“麒麟架云”四幅,形态逼真,跃跃欲动。塔顶作反抛物线攒尖,坡度陡峭;顶上为盛开莲花一朵,花心托出葫芦一樽,典雅飘逸。……[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