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 > 青岛市旅游

青岛市文物古迹介绍

21、回澜阁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回澜阁
  阁为二层八角凉亭,亭子由彩色琉璃瓦覆盖,24根红漆柱子支撑,阁心有螺旋形楼梯,楼上四周为玻璃窗,有“一窗一景,一景一画”之说。我们可以凭窗眺望,全方位地看到美丽的青岛湾和周围的各个景点以及著名建筑。回澜阁”匾额上的3个字最初是由原青岛市市长沈鸿烈题写的,这个匾额在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期间被掠往日本,放在日本东京陆军博物馆内展出,以显示其侵华战争的“功绩”。现在“回澜阁”三字为著名书法家舒同所写。景点位置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太平路14号(栈桥南端)……[详细]
青岛法海寺
  法海寺位于石门山西麓夏庄镇源头村东,是青岛地区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因纪念创建该寺的第一代方丈法海大师而得名。法海寺,创建时的规模及供佛殿堂已无可稽考。其大体格局是:“首创法堂五间,前后六楹七柱,既塑释迦如来,兼饰观音一堂,金碧灿然,功勋备矣。然后创建云堂、耳室、僧寮四十间,为当代之宏观。”清康熙五十二年重修后,建有八蜡殿祀三皇玉帝,娘娘殿祀0女,后殿祀释迦牟尼。现在的法海寺,是1934年重修后的规模,重修时拆除八蜡殿、娘娘殿,并将该寺分为前后两院。前院建大雄宝殿5间,殿前两侧各有高大银杏一株,有碑亭两座,西为元泰定三年(1326年)重修碑,东为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重修碑。大雄宝殿建在1米多高的夯土台上,殿高6米,重梁起架,前出檐,朱漆4柱,雀替撑顶,花岗岩柱座,鼓形,黄绿色琉璃砖雕甍,高40厘米,镂空云龙,两端饰“螭吻”,檐角装饰“嘲风”,顶披黄绿色琉璃瓦,砖木结构,为单檐无斗拱……[详细]
23、花石楼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花石楼
  第二海水浴场东端有一处伸入海中的呷角,“花石楼”就座落于此处。花石楼是八大关中最著名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栋别墅。它融合了西方多种建筑艺术风格的欧洲古堡式建筑,既有希腊和罗马式风格,又有哥特式建筑特色。楼门台阶下为花岗岩石尊,可用于晚间燃火照明,也可用于栽花,正面为圆形和多角形组合而成的建筑造型,十分别致。主体共5层,顶层为观海台,侧有铁尖顶。由于是用花岗岩和鹅卵石建成,故得名花石楼。楼下石阶分为2层,上层6级,下层9级,有石径通往铁栏大门,庭园内广植花木,是青岛颇具特色的著名建筑。花石楼与影视艺术也结下了许多不解之缘,电影《神圣的使命》、《白雾街凶杀案》、《总统行动》等都是在这里拍摄的内景和外景。交通26、31、206、223、304、311、312、316、317、321、501、604、801、802路车武胜关路站下车。门票/开放时间6.5元;使用道具拍照另收费。景点位置青岛市市南区黄海……[详细]
即墨县衙
  即墨城的古建筑,论“古”当数即墨古县衙。它坐落在即墨市博物馆内,确切地说,是博物馆建在县衙建筑群的遗址上。即墨古城位于淮河、北大河与远西河等几条河流环绕而成的“鳌盖”状地形上,即墨县衙就建在“鳌盖”的最高处,人称之“鳌头”上。由此可见,在隋开皇十六年(即公元596年)建城时,古人是很讲究风水的,而且勘察地也很到位,以至使县衙这处古建筑延存到今天。同时,也使即墨的政治中心由平度朱毛古城南移后,又演绎了1400余年的历史。县衙起始于秦代设立郡县制,称“县治”,到明代称“公署”,清代称“衙署”,是分布于全国的地方行政管理机构。星转斗移,沧海桑田,到现今能见到的比较完整的县衙建筑群,除了河南的内乡、叶县和江西的平遥以外,别无觅处。即墨县衙建筑群的配套建筑虽已荡然无存,但其一堂、二堂、三堂的建筑都有幸保存了下来,这在山东省内是独一无二的,称得上是弥足珍贵。一堂,即正堂,或称“大堂”或“公堂”,是诉讼……[详细]
前保驾山党支部旧址纪念馆
  在姜山镇前保驾山村,坐落着一幢青砖小瓦、古朴典雅的传统民居建筑,这就是胶东农村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前保驾山村支部委员会旧址所在地。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后,党的组织和活动被迫转入地下。在这种形势下,中共中央召开了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会后派出许多干部到各地指导工作和传达八七会议决议。根据党中央指示,在上海暨南大学上学的莱阳籍共产党员李伯颜于1927年11月30日启程返回山东。李伯颜,原名李树信,山东莱阳(现莱西)东双山村人,1905年出生,1925年考入上海暨南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当时的上海工人运动非常活跃,李伯颜受到革命气氛影响,参加了进步师生组织的革命活动。在1925年5月发生的五卅运动中,他积极响应党组织号召参加-斗争,党组织认为他思想进步,斗争勇敢,于1926年春末吸收为共产党员。李伯颜于12月13日到达济南,通过同乡知己,在济南……[详细]
崂山太清宫
  神秘色彩浓重,地理位置极佳,堪称一块风水宝地。这里背山面海,且三面都是巍峨的高山,观内榆柏苍翠,殿宇肃清,景致优雅、别致,随处可见有着成百上千年历史的奇花异树。太清宫居崂山东南端,由宝珠山的7座山峰三面环抱。老君峰居中,左为桃园峰、望海峰、东华峰依次而东;右为重阳峰、蟠桃峰、王母峰依次而西。宫在峰下,大海当前。太清宫占地3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余平方米。以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为主殿,以附属设施关岳祠、东西客堂、坤道院等构成的房舍共150余间。每个大殿都立有山门,并有便门甬道相通,房舍简朴、古拙,基本上承袭着宋代的建筑规模和特色。太清宫院内有银杏、紫薇、牡丹、耐冬等古树名花,特别是三官殿前两侧的白茶花和红耐冬最为有名。太清宫之夜景尤为出色。当万籁俱寂之时,海上一轮明月高挂,倾洒柔和清辉,曾任教育总长的清末翰林傅增湘《游崂山记》中有一段精采的记述:“是日,适值佳节,月上东峰,遂同步海岸……[详细]
27、太平宫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平宫
  太平宫位于崂山县王哥应镇仰口村南,始建于北宋,历代均曾重修。太平宫是宋太祖赵匡胤为华盖真人刘若拙敕建的道场。因落成于宋太平兴国年间,故初名“太平兴国院”,后改名为太平宫。伞、明、清各代重修。青岛解放后亦曾重修。有三清殿、三官殿、真武殿等殿堂十多间。此处景观很多,宫西有“犹龙洞”、宫北有“白龙洞”、宫东有“绵羊石”、东北有“狮子峰”等胜景。在崂山太平宫内沿太平宫后墙上山走不多远,有一块硕大的圆形巨石。由另外两块巨石支撑着。其中一块极像一只巨鳌。3块巨石组成一个天然的石洞。洞外石壁上镌有凸刻双勾的4个大字“鳌老龙苍”。洞深阔宽敞,可以容二三十个人,里面供有道教全真派首领王重阳及他的7位弟子邱处机、刘处玄、谭处端、马丹阳、郝太古、王处一、孙不二的塑像。此洞在明代以前供奉老子,称为“老君洞”。太平宫初名太平兴国院,又称上苑。系宋太祖为华盖真人刘若拙敕建道场,金明昌年间(公元1190至1195年)重……[详细]
28、明道观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道观
  明道观位于崂山东麓招风岭前,在华严寺西2.5公里,海拔600多米,为崂山庙宇居地最高者。庙分两院,东院建玉皇殿,西院建三清殿,共有房舍32间,院庭宽阔,竹松清深,占地面积13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80平方米。山门外的峭壁上有清宣统二年(1910年)题刻“明道观”3字,山门外有道光年间立庙产碑一通。观内藏有木板《金刚经》、《道德经》、《功课经》各1部,明宣德年间铸造的香炉2只,道光年间即墨文人题写的六扇屏。清光绪年间是该观鼎盛时期,有道士18人,房屋32间,土地160亩。1939年该观被日军烧毁,后逐步修复。1949年青岛解放前夕,仅有道士5人。1956年,青岛市人民政府曾拨款修缮。“0”中,该观之塑像、经卷、字画等全被破坏无遗,房屋由崂山林场使用。该观四周青山环绕,地势崇高,下有高台,巨松周匝,后有三真、天然两洞,均为道教名胜,洞下有一清泉,清澈见底,四季不涸,西有“挂日峰”、东有“观日……[详细]
三里河遗址
  三里河遗址位于山东省胶州市南关街道办事处北三里河村神仙沟西。遗址面积约为5万平方米。60年代初,山东大学历史系刘敦愿从一件题有高风翰诗序,画有插莲花三足陶器的绘画条幅中发现线索,按图索骥,找到这处古遗址。1974年秋和1975年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对遗址进行两次考古发掘,共出土文物2000余件。遗址的地层堆集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属龙山文化层,下层为大汶口文化层,经两次发掘,出土文物达2000余件,是一处内涵极为丰富的古遗址。出土文物中最珍贵的是蛋壳黑陶,经修复完整的有25件,其中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的黑陶高柄杯,高20厘米,重量只有39克,口沿部分厚度仅有0.3毫米,在制陶史上,堪称绝代佳作。另有3件兽形陶,一为猪形,一为狗形,另一件形状奇特,莫可名状。同时,还发现两件锥形器,经鉴定,含铜80%,含铅、锌20%,证明龙山文化时期确已掌握了冶铜技术。大汶口文化层还发现房址4……[详细]
天柱山摩崖刻石
  【天柱山摩崖刻石】天柱山,古称高宝山,位于平度市北25公里,属葡萄之乡的大泽山脉,海拔280米。天柱山名,为北魏光州刺史郑道昭所称:“以其孤上千云,傍无溪鹿,因以名之”。但天柱山之所以显名,还因为有著名的北魏刻石,这些刻石都是我国稀有的书法石刻艺术的瑰宝。山中除有郑文公碑外,还有东汉、东魏、北齐以及金、元等历代刻石。郑文公碑,在天柱山之阳亦称郑文公之碑,称其为上碑,是因郑道昭此后在莱州市云峰山觅得佳石又刻郑文公碑,称做下碑。两碑文字大体相同,但下碑结衔下刻有“草”字,字数也少有出人,故又有草稿之说。上碑全称《魏故中书令秘书监郑文公之碑》,郑文公乃郑羲之谥号,故或称《郑羲碑》,系程天赐等60人为其旧时同僚兖州刺史郑羲所立。传为郑羲季子北魏光州(州治设掖县)刺史郑道昭于永平四年(511年)所书镌。其内容主要是记叙了其父郑羲的生平和著述。碑由天然之碑状石于碑阳处稍加琢磨而成。碑高3米,宽1.5米……[详细]
青岛城阳区老母庙景区
  青岛城阳区老母庙景区初建于1915——1916年间,供奉“老母娘娘”,原庙共占地3平方米,庙内无神像,只供一砖刻“龙山老母之神位”的牌位,“文革”时期被毁。旧社会,古历四月十九为庙会,会期三天,人们抬轿-,民乐齐奏,异常兴隆。1994年,村民自发,筹集资金2000余元在原地修复,新建“老母庙”,占地约6平方米,庙分两殿,东殿供“观音老母”、“三老母”,西殿供“天皇姑”,神像皆为瓷制。2009年以来,为继承和发扬城阳的历史文化,开发地区旅游事业,霞沟社区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原地对老母庙及其山门进行了重新修复。新修复的老母殿建筑占地面积23平方米,殿座北朝南,背靠台满石峭壁,面临神泉,青砖瓦,抽屉岩,鞍瓦四翘。殿内供奉石雕“老母”神像,神像高2.1米,宽1.1米,厚0.8米,神像两侧为石雕“神童玉女”;老母殿东侧雕刻“滴水观音”;西侧雕刻“土地神”、“山王神”、“龙王”、“送子观音”;……[详细]
天井山龙王庙
  天井山龙王庙位于即墨市龙山街道。年代为清至中华人民共和国。2013年,天井山龙王庙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山东即墨天井山龙王庙位于即墨城区东5公里的龙山街道留村镇大村南的天井山山顶,天井山因山顶有一深井,据传井中栖龙,故名龙山。海拔81米,系崂山余脉。北宋乐史编著的《太平环宇记》记载:“天井山在县东十三里,周回二里,顶上有井,水味甘美,因名天井”。明代学者周如锦就曾感叹过:“凡天下名山五千三百七十计,不及于天井,天井者山巅有井,以栖小龙。”《崂山续志》载:“四隅廉峻方似削,若人工修剔而无斧凿痕,故曰天井”。天井深14.8米,是远古年代火山爆发导致地壳变动而形成的自然景观,井内常年水旺不涸,清澈甘润。天井山是一座充满神话色彩的名山。它的出名要归功于一条名为秃尾巴老李的黑龙,几百年来关于这条神龙降雨救灾、为百姓铲除奸恶的传说在即墨地区流传着。2006年12月,秃尾巴老李的……[详细]
店上遗址
  店上遗址自古至今流传为“四十里长沙店”故址,店上村由此而来。遗址西濒小沽河,东有岘沽河,南隔店上村与小沽河村为邻,并有小河子遗址发现,两遗址仅有一村之距,应为一处古文化遗址无疑。因店上遗址发现早,又有传说流行,故以店上遗址命名。一、店上遗址南部被现代村落遗址叠压一部分,残存面积为东西300米,南北300米,总面积9万平方米。因尚未钻探,从断崖处可见有一至二米不等的文化层。普查队临时开一2×2米的探方一个,可见清晰的地层关系,早期地层有布纹、板瓦、砖和铁霄锻压痕迹,晚期地层包含大量瓷片,以碗、盘为主,其特征明显,南北窑厂均有烧制。由此可知,店上遗址是一处汉至宋元时期的古文化遗址。二、小河子遗址保护完好,大致范围为东西200米,南北150米,总面积4万平方米。采集到的陶片多为汉代,据了解,曾有陶器和铁器出土,采集残瓦当一个,图案不清,瓦片若干,从其特征看,其文化内涵是汉代。这里以店上遗址为中心……[详细]
东岳石遗址
  东岳石遗址位于大泽山镇东岳石村南100米处,淄阳水库内东北部。该遗址东依大泽山,南依高望山和明堂山,西和胶莱平原相接,西北与东岳石村有一坝之隔。1959年,修筑淄阳水库时发现的。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70米,地势较高。由于多年被水冲刷,遗物暴露地表甚多。1960年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进行发掘。东岳石遗址发掘报告《山东平度东岳石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与战国墓》发表于《考古》1962年第10期。出土陶器多为泥质灰陶和黑陶,少量为黄褐陶,皆轮制,胎质较厚。器形有罐、尊、器盖、簋、盂、豆、甗、鼎、杯等10余种。一般为直口,尖唇。通体可见一至数圈突棱,有的还有阴弦纹。多数系子母口,有盖。-底,假圈足或短舌状足。陶质粗糙笨拙,制作细致精巧的少见。出土石器有斧、锛、刀、凿、铲、纺纶、镞、砺石、网坠、敲砸器等,最具特征的是半月形双孔石刀和亚腰石斧。1993年秋,中国科学院山东考古所、青岛市文物局、平度市博……[详细]
德华银行旧址
  德华银行青岛分行旧址位于市南区广西路14号。建于1899~1901年,为典型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宫殿风格,其设计者为海因里希·锡乐巴和路易斯·魏尔勒,建筑面积1562平方米,平面为矩形,采取独立式布局手法。占地8306.71平方米,建筑面积562平方米,建筑高约15米,连地下室三层,室内层高约4.5米。砖木结构。二层并设有半地下室,屋顶为青黑色、留有很小圆形老虎窗的蒙莎顶。西面和南面设两层通风的券柱式外廊(后改造封闭)。外墙为多孔式沙浆抹面,建筑四角镶有隅石。室内木地板、挟梯,楼梯间顶有―巨大的玻璃窗。房间高大敞亮,采光通风极佳。两面的入口均呈不对称状(这种非对称性也通过其屋顶边缘口栏杆的短分格予以强调),其大坡度的蒙莎屋顶在青岛的建筑中尤为独特。其结构为砖石与钢木的混合体系,支柱、券拱、墙基、屋檐、装饰线及顶部的细方石均采用花岗石砌成,转角处以石料镶边,并设计成凸凹状规则堆砌的形式。因为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