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杭州市 > 上城区旅游

上城区文物古迹介绍

清泰第二旅馆旧址
  清泰第二旅馆旧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1933年 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清泰第二旅馆旧址,又名群英饭店,建造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其前身是由张恂伯等合伙创建于清宣统二年 (1910年)、位于城站下羊市街的杭州清泰第二旅馆。当时同盟会主要成员王金发、顾子才等经常出入该旅馆,孙中山先生也曾下榻于此。1911年辛亥革命后,政府将原来的旗营开辟成湖滨新市场,清泰第二旅馆也于民国二年(1913年)从下羊市街迁至湖滨延龄路。1933年,该旅馆迁移到仁和路。此后,许多知名人士如邵力子、沙千里、沈雁冰、于子三等均出入过该旅馆。抗战期间,旅馆曾被日寇占用,内部设施遭到严重破坏。抗战胜利后,该店收回。1956年旅馆实行公私合营。“文革”期间,旅馆改称群英旅馆,后又改名为群英饭店。 清泰第二旅馆是民国时期杭州市较为著名的饭店之一,其90余年的变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杭州商业发展的历史。清泰第……[详细]
韩国独立运动(杭州)旧址
  韩国独立运动(杭州)旧址位于杭州市上城区湖滨街道,年代为民国。由长生路湖边村23号、学士路思鑫坊41-42号、板桥路五福里2弄2号组成。1910年,日本吞并韩国。韩国民主革命志士--中国,积极开展反日复国运动。1919年,--志士在上海成立大韩民国临时政府。1932年4月“虹口公园0-案件”后,日本展开报复行动,临时政府无法在上海立足,被迫迁往嘉兴和杭州等地。临时政府在杭州的活动地点约有9处,现查明的明确地点有3处。其中湖边村23号是1932年5月时韩国临时政府办公处;板桥路五福里2弄2号则是1934年时韩国临时政府办公处;思鑫坊41-42号曾作为当时韩国独立党部。3处建筑均为民国时期典型的石库门里弄式民居,在这些普通民居点从事革命活动,有利于掩藏身份。当时的临时政府领导人金九就住在龙翔桥思鑫坊,他的办公室长兼外交部次长闵弼镐住在龙翔桥棋星里,以做生意为掩护,秘密开展革命工作。2017年1……[详细]
杭州孔庙
  杭州孔庙(碑林)原为南宋临安府学所在地,始建于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此后府学除焚毁重建或规模增扩外,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制度后,一直是杭州的官办学府。现址位于杭州市上城区劳动路57号、西湖东南侧的吴山脚下,占地约44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建筑格局规整大气,风格古朴典雅。其内收藏着唐至清代各类碑刻500多石,有帝王御笔、地方史料、名家法帖、人物画像、天文星图、水利图刻等,其中以宋高宗的《南宋石经》、贯休的《十六罗汉像刻石》、李公鳞的《孔子及其七十二弟子像刻石》以及五代的《五代石刻星象图》等最为闻名。此外,还有王羲之、王献之、苏东坡、米芾、祝允明等历代书法名家的手笔刻石和南宋及清代的帝王御碑。更值一提的是一批史实碑,记载了杭州及周边城镇有关兴修水利、筑海塘、盐运等史实,为研究杭州的水利及推动杭州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资料,因而被称为是杭州的一座融历史、科学、……[详细]
慈云岭造像
  慈云岭造像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五代 公布时间:1961年4月15日 位于上城区玉皇山慈云岭南麓。后晋天福七年(942年)五代吴越国在此建资延寺时凿山造像。主龛内圆雕造像七尊,中间三尊坐像,即本尊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身后有宝珠形背光,内雕缠枝牡丹,边缘饰火焰纹,均为全跏趺坐式,端坐于仰莲须弥座上。两侧有菩萨立像和天王立像各两尊。七尊造像的上部浮雕飞天和伽陵频伽鸟各两尊,作散花状。龛楣呈拱弧形,正中横列七佛,两端为骑狮的文殊菩萨和骑象的普贤菩萨,均为浮雕。北面地藏龛,内雕地藏菩萨像和左右胁侍。地藏光头大耳,作和尚打扮,半跏趺坐式,左脚下垂踏莲座上,两侧胁侍持物恭立,龛左侧引出云头,绕向龛外上方,云际间浮雕“六道轮回”。附近还刻有“新建镇国资延遐龄石像之记”十二字篆书题额和“佛牙赞”碑形摩崖石刻一块以及“佛法僧”等摩崖石刻。……[详细]
夏衍故居
  夏衍故居位于杭州庆春门外严家弄50号,建于清末民初,属中式平房,著名作家夏衍曾居住于此。现为陈列室,是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被命名为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故居原名八咏堂,为五开间七进深院落,为夏衍诞生至青少年时代的活动地,现经扩建,占地一千两百平方米,建筑面积为六百平方米,采用院落式和江南民居式样。陈列室展示了夏衍一生从事电影活动的生平事迹,以及夏衍生前用过眼镜、衣物,还有名家字画等。夏衍旧居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467平方米。旧居内设展厅、八咏堂、蚕房、私塾、邬家店、童年卧室和现代卧室等展室,基本保留了夏衍童年及青少年时期在此居住的原貌。一楼展厅详细介绍了夏衍生平和他在电影、新闻、外交等领域所作的贡献,展柜中陈列的物品均为夏衍生前使用。二楼设有小型放映室,可为参观者放映夏衍编剧的电影。夏衍旧居是浙江省及杭州市党史教育基地,也是杭州市及江干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杭州市青少年第二课……[详细]
杭州钱王祠
  杭州钱王祠始建于北宋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的钱王祠位于杭州西子湖畔,是后人为纪念吴越国钱王功绩而建造的。900多年来,历经沧桑,几经毁建,所存八字墙是原建筑仅存遗迹。为挖掘杭州的历史文化内涵,恢复历史文化景观,杭州市政府于钱王祠旧址--西湖南线柳浪闻莺公园重建这座古祠,古祠恢复了吴越国钱氏三世五王塑像、功德崇坊、主要殿堂建筑、相应景观,同时陈列钱氏相关的史迹,并以声、光、电的高科技手法再现钱王修筑海塘等历史场景,古韵浓郁,情趣盎然。此外,古祠内还建造了古戏台,演出《钱谬记》和一些昆曲、京剧、越剧等,让游客欣赏。据了解,重建的钱王祠与柳浪闻莺公园融为一体,已成为集游览、观赏、文化展示、历史研究为一体的园林新景点。它不仅丰富了西湖南线景区的历史文化,而且对于推动南线旅游将起着积极的作用。保护范围:东、北至钱王祠建筑群围墙范围外扩约3米,南至钱王祠路围墙外扩约3米,西至功德碑外扩约5米,总面……[详细]
钱塘第一井
  钱塘第一井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五代 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井深约4米,内径1米多,静止水位约1.8米;井壁用条石抹角砌筑,井台水泥抹面,仿方砖铺地;井圈为水泥抹面六边形,高32厘米,内径34厘米;三面围有二层走马楼,砖木结构,民居形式,从风格判断为民国遗构。 古井及龙王祠旧址,坐东朝西,总体布局呈“凹”字形。天井中部分布五井,旁有界碑镌刻为“古大井墙界”。大井为五代吴越国师德韶所凿,初凿时周长四丈,规模甚大,井口无盖,名“吴山第一泉”。南宋绍兴年间,常有人落井溺亡,太尉董德之用大石板盖住井,留有六个井口。南宋淳祐七年,杭城大旱,唯此井不涸。明弘治年间,井口改为五眼,历千年不竭,泽被民生,惠及百姓。是杭州古代劳动人民兴修水利、改造自然的重要见证。……[详细]
杭州郁达夫故居
  郁达夫杭州故居——“风雨茅庐”位于杭州市上城区小营街道大学路场官弄63号,1933年,因积极从事进步文化活动,郁达夫受到国民党当局的警告和监视,-离开上海到杭州避难。“风雨茅庐”系郁亲自选址、亲自设计,于1936年春建成的新家,是一幢结合中西建筑风格、清丽典雅的砖木小楼。全国抗战爆发后,郁达夫毅然告别“风雨茅庐”,义无反顾地辗转福州、武汉等国内多个城市,并奔赴南洋投入抗日斗争。他以笔作-、主编多个文艺副刊,发表了400多篇抗日救国文章,并化名赵廉,利用各种机会掩护和支持华侨及印尼人民的抗日活动。1945年8月29日,因身份暴露,郁达夫在印尼苏门达腊被日本宪兵逮捕,后被秘密杀害,成为抗日战争最后一位被害的文化战士。故居由当时学人马君武题为“风雨茅庐”,由郁达夫自己设计,分正屋与后院两部分,进大门,两侧有五、六间平房,过天井,有三间正屋坐北朝南,正中间为客厅,有后轩。厅东西为卧室,三面回廊。正……[详细]
浙江兴业银行旧址
  浙江兴业银行旧址,位于上城区中山中路261号,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由修建沪杭铁路总理汤寿潜等发起创办浙江铁路公司,自办沪杭甬铁路,次年10月公司附设铁路银行。光绪三十三年(1907)呈准设立浙江兴业银行。旧址坐西朝东,建于1923年,占地3.385亩,建筑面积3487.42平方米。主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面阔五间,三层,为仿西洋古典式建筑,大小房间78间,地下为金库。该建筑东面及北面临街,入口台阶两边弧形石鼓上为爱奥尼克双柱式门楼、门面、台阶,柱身采用苏州金山花岗岩,建筑中部冠戴高突的圆顶。现为杭州中国工商银行杭州分行营业部。浙江兴业银行旧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国务院(国发[2013]13号)公布浙江兴业银行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于子三墓
  于子三墓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1952 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 位于上城区万松岭路凤凰山北麓。于子三(1925-1947),又名泽西,山东牟平县人,1944年冬入西迁贵州的浙大农艺系求学,受浙大“求是”学风熏陶和革命思想启迪,毅然投身学生爱国-,任浙江大学学生自治会主席。1947年10月29日,在“反内战、反饥饿、反破孩”的爱国-中,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于上仓桥监狱。1948年3月14日葬于此。墓为混凝土结构,呈半圆形,高1.8米,直径2.8米。占地440平方米。在墓碑和围墙上分别刻有-和吴学谦的题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墓曾多次修葺。1996年又重修。……[详细]
基督教青年会会所旧址
  基督教青年会会所旧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1918-1919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位于上城区青年路27号。杭州基督教青年会由地方基督教人士发起创办,以“非以役人,乃以役人”为宗旨,曾开展平民教育,赈灾救济等活动,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现存建筑由主楼与钟楼等组成,占地面积4484.38平方米。主楼建于1918年,三层西式洋房,外墙用清水砖,券窗,一、二层均设券柱式拱廊。钟楼建于1919年,入口作半圆拱券形,楼内设报时大钟,重1200公斤。该会建筑形式和格局在欧美国家的现存同类建筑中也不多见。……[详细]
吴汉月墓
  吴汉月墓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五代 公布时间:1961年4月15日位于上城区施家山南麓。吴汉月(912-952),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吴越国王钱元瓘的次妃、钱弘俶的生母。墓系土坑石椁墓,前有斜坡形墓道,后为墓室。墓穴呈长方形,长7.6米,宽2.87米,高3.10米,分前后二室。墓穴除前后两室的门框用青石凿成外,余皆以红砂石板砌成,石板交接处用榫卯衔接。墓内雕刻侍女立像、四神、十二生肖及星象图。墓早期被盗,1958年发掘,出土能修复的壶、罐、碟、盘、碗等13件,玉器1件等。该墓今原地原状保护。……[详细]
朱智故居
  朱智故居位于元宝路1号,胡雪岩隔壁邻居。现在在社区办公区域之内。朱智曾经是个当官的杭州人,因为钱塘江石塘坍塌及六和塔年久失修危在旦夕,提出“自愿分年措资,独力修建”而被清朝光绪帝发匾一块“功资筑捍”予以奖励。保护范围:东至金钗袋巷西侧道路红线,南至元宝街南界,西至牛羊司巷东界(接胡雪岩故居保护范围),北至望江路南侧道路红线,总面积为6725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东至保护范围东侧约45—80米,南至胡雪岩故居南侧建设控制地带,西至保护范围(接胡雪岩故居建设控制地带),北至望江路道路红线,总面积为8052平方米。……[详细]
石龙洞造像
  石龙洞造像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南星街道慈云岭右侧南观音洞靠山顶处,1992年被列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石龙洞造像又称千佛洞造像,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慈云岭右侧、将台山南坡。开凿于宋代。洞口雕有“一佛二弟子”像,即释迦牟尼居中,两弟子阿难、迦叶分立左右;其下方雕造“三世佛”即过去、现在、未来佛和9尊罗汉造像。左侧洞壁上依岩势凿刻出一组大小佛像,其中位居中央部位的为“三世佛”立像,高60~70厘米,周围是分列31排的小佛像,约500余尊。在造像的一侧还有北宋时期镌刻的《心印铭》,字体遒劲,字迹尚可辨认。保护范围:文物本体外扩约10米范围,东至65米等高线,总面积为1014平方米。……[详细]
杭州孔庙碑林
  杭州孔庙有碑、帖、墓志等500多件,荟萃了自五代到清代的五朝名家手迹的石刻。数量最多的是“南宋太学石经”,现残存86块。馆藏的南宋太学石经以及五代吴越王室墓葬出土的星象图更是难得一见的文物。这块地方原为南宋临安府学所在地,始建于绍兴元年(1131年)。此后府学除焚毁重建或规模增扩外,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制度后,一直是杭州的官办学府。2019年10月7日,杭州孔庙碑林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