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 > 恩施州旅游

恩施州文物古迹介绍

1、仙佛寺 AAAA
仙佛寺
  仙佛寺在来凤县城东7千米的酉水河边佛潭岩上,是我国开凿年代最久远的石窟寺之一。据同治来凤县志记载,仙佛寺建凿于(东晋)咸康元年五月(公元335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其开凿年代早于敦煌莫高窟(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云冈石窟(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和龙门石窟(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3年),是我国开凿年代最古远的石窟寺之一。仙佛寺也是湖北省唯一的石窑寺。仙佛寺石窟高约百余米,壁上佛三尊,依壁建阁三层,有大小石佛100余尊,雕工古朴精湛。在石佛北端的石壁上,刻有“仙佛寺”三字。全寺陷栖崖壁之中,重檐三叠。干栏式庙宇直伸河沿,凭栏远眺,远山如黛,丘陵起伏。石窟中有大小石佛100余尊,高的5米余,矮的10多厘米,且神态各异,雕工精湛。大佛坐于莲台之上,高约5米半;中间的大佛旁有小佛4尊,两侧的大佛,伴有小佛2尊,小佛高约2米。南有石窟群,刻有1米高的小佛19尊,整座石窟……[详细]
2、大水井景区 A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水井景区
  大水井景区是国家AAAA级景区,坐落于世界优秀名歌之一《龙船调》的发源地--利川市柏杨坝镇。整个建筑群由李亮清庄园、李氏宗祠、李盖武庄园三部分组成,它像一首由土家唢呐、木笛、叶笛、锣鼓加西洋长号奏出的三部曲,演绎着一个家族的荣与辱,兴与衰,凝固了一个民族的建筑文化史。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水井古建筑群2004年12月25日,我们驱车从利川市城沿着改造升级后的利(川)奉(节)路来到柏杨坝镇大水井村,踏访已被省建设厅申报为全国民族文化名村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水井古建筑群。车穿行于崇山峻岭中蜿蜒的沥青路上,圣诞节的雪花似乎带着耶稣的问候,簌簌地叩打着车窗,隆冬的寒意被心中涌动的渴望冰释。极目望去,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雪中的大水井,该是怎样一种意蕴呢?李氏庄园土家民居的交响乐大水井座落于《龙船调》的发源地——利川市柏杨坝镇的莽莽群山之中。整个建筑群由李亮清庄园、李氏宗祠、李盖吾庄园……[详细]
邓玉麟将军故居
  邓玉麟将军旧居位于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镇石桥坪村。邓玉麟(1881—1951),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石桥村人,土家族;1894年投入清军中当兵,后入新军第三十一标,继升为炮八标正目,1908年由孙武介绍秘密加入共进会,之后离开军队,但仍在武昌、南京等地做运动新军的工作;武昌起义后入鄂军都督府谋略处任职,不久先后被湖北军政府任命为鄂军第七协统领、第四镇统制。中华民国成立后任北京总统府军事谘议官,授衔陆军中将;1916年赴沪参加讨袁;1917年参加0战争,被孙中山任命为大元帅府参军、临时政府参议;1921年任-本部军事委员;1926年北伐战争爆发后,曾任北伐军左翼军第一路军总指挥,参加荆沙、宜昌等战役。- 1927年后脱离军界,迁居上海;抗日战争爆发后,后拒绝侵华日军及汉0收买,1937年9月辗转到武汉,后又退避宜昌,宜昌沦陷后避居长阳;1940年回巴东,后去重庆,任-前敌军事委员会委员。抗战胜利……[详细]
唐崖土司城址
  唐崖土司城址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自治州咸丰县尖山乡(今唐崖镇),背依玄武山、面临唐崖河,主要遗存年代为明代中后期至清初(17世纪-18世纪初),占地规模约80公顷,为土家族唐崖覃氏土司治所。土司城遗址包括城址、墓葬及外围设施。城址是遗址的主体,位于遗址东部临河较为平缓的区域。城址西部的山林中及城址周边,分布着墓葬、外围设施等遗存。唐崖土司城址遗存类型包括城防设施(城墙、城门等)、交通设施(道路、桥梁、码头等)、建筑遗址、墓葬、苑囿、手工业遗址(采石场)等多种类型,出土遗物主要有瓷器、印章、砖石质建筑构件等,其中以青花瓷器残片和石质建筑构件为主。其考古学年代判定主要集中于明代中后期,并多有纪年题刻,与明天启、崇祯年间(1622-1644年)田氏夫人集中建城等历史记载相符。城内保存完整、井然有序的道路、院落体系,呈现出城址主体一次性集中规划、营建的特征。唐崖土司城是土司制度的典型例证,是土家族……[详细]
唐崖寺村
  唐崖寺村位于咸丰县尖山乡,因境内唐崖土司城而闻名。据载,自元土司覃氏在此称王十八代,计四百余年。建成湘、鄂、川、渝土家族地区最大的土司城。现存传统建筑面积66.6万平方米。2006年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入列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发源于利川市毛坝乡的唐崖河在咸丰境内九曲回肠,穿洞穴,过峡谷,一路西征,在重庆市龚滩古镇注进乌江。因河水自东向西流,故有“岸转涪江,倒流三千八百里”之说。唐崖寺村,横跨在唐崖河上。曾经盛极的唐崖土司王城座落在河畔的玄武山上。唐崖土司覃氏始祖名启处送。唐崖《覃氏族谱》载:“元至正6年(公元1346年),一世祖覃启处送,镇夜兰有功,蒙题奉允准:授唐崖,赐宣慰使司之职。”覃氏由此成为鄂西十八著名土司之一。古时土司有品也有级,宣慰为上,宣抚次之,长官又次之。不论品级如何,得到朝廷加封,就成了一方“土皇帝”,土司城也历来被民间尊称为“土司皇城”。咸丰县文物专家杨晓……[详细]
大水井古建筑群
  大水井古建筑群坐落于利川市柏杨坝镇的莽莽群山之中,始建于明末清初,是长江中下游目前规模最大、保护较好、艺术价值极高的古建筑群,集西方建筑与土家建筑特色于一体。整个建筑群由李氏宗祠、李氏庄园和李盖五宅院等三部分组成。 解放前是李氏集族权、政权、军权于一体的“土围子”。李氏宗祠及庄园建筑宏伟,修饰华丽。柱头及穿梁皆有雕花,飞檐和屋脊均有青花瓷碗碎片镶嵌成各种图案,彩楼、门窗都刻有工艺精巧的花鸟虫鱼等图案,天井内还有水池和各种精致的花坛,此外,还有各种浮雕和楹联等,均保存完好。2002年国务院将李氏宗祠、李氏庄园、李盖五宅院三部分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现大水井李氏庄院建筑面积多达6000平方米,有24个天井、174间房屋,鳞次栉比,规模宏大。从迥异的两种建筑法式和风格判断,该庄院内又可分为两个部分;西南部分基本为黄氏老宅旧貌,始建于明代晚期,木架木壁,古朴典雅,民族地方特色浓郁;东北部分……[详细]
容美土司遗址
  容美土司是鄂西最大的土司,遗址位于鹤峰县容美镇屏山村、张家村等地。遗址群始建于明代晚期,包括屏山的爵府、署衙、洞府建筑群落及土司属官向氏家族墓群,与土司活动相关的祭台、戏楼、天牢、地牢、桥梁、石刻建筑遗址,以及九峰桥、万人洞、情田峒,形成了规格宏大的容美土司遗址群。现遗址群包括爵府遗址、司署遗址、细柳城遗址、万全洞洞府遗址、万人洞洞府遗址、情田峒洞府遗址、南府遗址、中府遗址、水寨遗址、天泉山关寨遗址、官坟园“奉天诰命”碑、容美土司家族墓地、向氏家族墓地、九峰桥、大屋场遗址、紫云山祭祀遗址、“百顺桥”碑、“保善楼记”碑、凤翔书院碑。爵府遗址:位于容美镇屏山村,面积约50万平方米,原是容美山土司田氏的政治中心。司署遗址:位于容美镇屏山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原是容美土司田氏的常设管理机构。细柳城遗址:位于容美镇龙王庙良种场,面积1.5万平方米。残存一段石垒城墙,长14米,高2.6炏,墙外有护……[详细]
三元堂
  介 绍: 三元堂位于利川市区忠路镇八圣乡木坝河南岸,为木结构殿庑式道观建筑,道家以天、地、水为三元,故称三元堂。始建年代不详,现存主体传为三元堂道首罗宗题于光绪27年所扩建。整个道观三进,依山势成阶梯式摆布,东西宽50米,南北长60米,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 正门前有10级石梯,阶沿用整长条石铺就,用料十分讲究。由前殿入天井过道,登石梯进入正殿。正殿中堂左右各有过道、厢房。正殿后正中天井上建玉皇阁,高阁耸立,突兀于整个建筑之上。后殿两厢,彩楼回旋,左右对峙。 整个道观,布局巧妙,红墙黑瓦,飞檐斗拱,巍峨壮观。道观四周,林木苍翠,风景秀丽。前有郁江如玉带环绕,木坝河大桥若长虹飞跨;后有群山起伏,似万马奔腾;还有古树两株,一株香樟,一株刺揪,更增添了古庙的幽静清雅情趣。  交 通: 从恩施乘班车到利川,然后转车到景区。  邻近景点:鱼木寨 大水井建筑群 齐岳山 福宝山 水莲洞 玉龙洞 腾龙……[详细]
连珠塔
  连珠塔位于恩施城东的五峰山。山峰如五珠相连,间而不断,因此又名连珠峰。连珠首峰上建有宝塔一座,因山得名,叫连珠塔,建成于道光11年(1831年),已有150多年的历史。连珠塔距城仅三公里。连珠塔山门呈辕亭式,门外左右两边各有石鼓一面、石柱一根,石柱上的对联是:“秀挺五峰奎壁灿,灵钟六邑冕裳新”,横额是“山辉川媚”。连珠塔山门两侧的空花砖墙,伸展开去,包抄整个山头,形成—道围墙。连珠塔围墙上,藤蔓缠绵,围墙外绿树成荫。夜晚的连珠塔更是美不胜收,它似一颗明珠屹立在恩施的东方,在每层楼的窗口,都会闪烁着灿烂的光辉。连珠塔是自治州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省文化厅拨款整修,现在每逢假日,游人络绎不绝。连珠塔为八边砖石塔,占地面积250平方米,共分7层,通高34.8米,内有螺旋石梯129级,由第一层可至第七层。塔刹由7颗大锡珠重叠而成。8个塔角上各雕刻天王大力士一尊,面目狰狞,敞胸露腹,或蹲或站……[详细]
容美土司城遗址
  :容美土司城遗址位于鹤峰县容美镇东10余公里处的平山寨上,于明万历年间所建,现有大堂、二堂、阅兵台、跑马场、花园、土牢等遗存。城西悬崖上有一山洞,是土司田舜年藏书之地。洞侧的炮台、碑记至今清晰可见。洞内花台、鱼池尚存。容美土司遗址的内容很丰富,但又比较分散,有屏山爵府遗址、细柳城、万人洞、情田洞、九峰读书台等遗迹,尤以屏山爵府最为主要。屏山爵府遗址,俗称万全洞,位于平山悬崖峭壁之上,前临百丈深渊。洞高约20米,宽24米,深31米。容美土司因其险要,取名万全洞。洞内原建有石门、寨墙、炮台。左有“就月轩”、右有“爱日亭”,正中建有“大士阁”、“魏博楼”,为田舜年之居所。清文士顾采曾游此洞。现洞内残存有部分墙基、炮台和摩岩题刻,山顶立有一龟碑,记叙了土司营建平山及万全洞的经过。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末代土司王田明如,为清廷改土归流所逼,自缢在万全洞,从此结束了容美土司制度四百多年的历史。交……[详细]
叶挺囚居旧址
  :叶挺囚居旧址在恩施市老城西门外高井河西岸。叶挺于1942年冬,被-转囚于当时的湖北省府所在地恩施。故居地背靠红色砂山,面对小河与城墙,与外界隔绝,其地形极易看守。旧址为土木结构民居,中为木构架,围以土墙,正屋3间,东厢房2间,建筑面积共180平方米。交通:位于恩施市西郊后山湾(小龙洞湾),市区坐出租车可到景区。门票/开放时间:8元邻近景点:清江闯滩龙麟宫连珠塔梭布垭石林恩施大峡谷恩施土司城电话0718-8222770门票10元景点位置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叶挺路112号……[详细]
严家祠堂
  严家祠堂位于咸丰县城西北40公里的尖山乡大水坪村,总建筑面积736平方米。严家祠堂是由当地的严姓族人集资修建,于清朝光绪元年(1875年)伐木兴工,光绪三年建成。严家祠堂是一栋砖木结构的四合院,主体分门厅、亭院、正堂三大部分。门厅高6米,木柱木枋,四列二十柱无斗拱。三间穿堂,内外12扇镂空凋花大门,古朴典雅。过门厅是边长爲12.8米正方形天井,正中有由八块石闆构成长六棱形的放生池,外壁刻有王士晋编宗规十六条,四边精凋云纹。池的上方0.7米处斜置石凋艺术珍品——盘龙石,长2.6米,宽2.06米,石上镂空镌刻三龙抢宝、鲤鱼跳龙门图。正厅长17米,宽12.2米,高8米,面积21.24平方米,四列三间二十四柱二十二骑,中间两列五柱六骑,两边两列七柱五骑,柱径0.55米。正厅中并排设三座供奉0牌位的木质神龛。正中一座神龛前两龛柱镂空各凋一条木龙,可上下活动绕柱而上,栩栩如生。正厅外正中相连建有一飞檐……[详细]
13、石柱观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柱观
  建始望坪是一马平川,坪中有一山峰隆起,突兀凌空,尤如擎天大柱,人们称为蟠龙山。这山海拔为1070米,相对高度51米,周长223米。山顶有一庙宇,古人称朝贞观,今人叫它石柱观。  蟠龙山山势险峻,整个山体是悬崖绝壁,山麓有洞穴,迂回曲折通向山腰,出半山洞口,有238级石梯依山势盘旋至山顶。山顶苍松横生,山花竞放,庙宇掩翳在秀林古木之中。庙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传说当年有一樵夫上蟠龙山捡柴,在半岩石缝中拾得半截庙钟,钟上残留“峨嵋”二宇,怀疑是四川峨眉山的神仙降灵,四乡群众因此相邀在山顶修筑庙宇。四百多年来,石柱观几经兵燹,重建数次。现存的土木结构是清代重建,高10.97米,外形呈四层六棱亭阁状,顶部为六面迭歇山式,飞角是鸱首式,内设前堂后殿,东西两厢,左右茶舍膳房,布局合理,造型雄伟,工艺精致,显示出工匠的聪明才智。  蟠龙山周围有风景三处,山西有清建宝塔一座,右侧崖缝中有一涓流,久早不竭;东麓……[详细]
14、鱼木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鱼木寨
  鱼木寨位于鄂渝交界处的利川市西部,是谋道镇下辖的一个行政村。全寨占地6平方公里,四周皆绝壁。其土家古堡、古墓、栈道和民宅保存完好,有“天下第一土家古寨”、“世外桃源”美誉。2006年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入列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鱼木寨原名成家寨,以成姓、向姓居多,自古就是土家族居住地。其前身属龙渊安抚司治理,后更为龙阳峒土司辖地,附籍石柱土司。明万历十四年,龙阳峒土司谭彦相宣布脱离石柱土司自立。石柱土司不允,双方争斗不下。次年,石柱土司马斗斛、马千乘率兵攻打谭彦相,断其水源,阻其粮草,把寨子围得铁桶一般,欲使寨中弹尽粮绝而降。然数月不果。寨内,谭土司则命人每日从寨东岩洞口向寨下抛活鱼以戏之,有些竟落挂于马土司帐前树上。仰望陡峭奇险的山寨,马土司不由望鱼兴叹,遂引兵而退。“鱼木寨”由此得名。鱼木寨堪称中国最大的“青石博物馆”。脚下踩的是青石路,看到的是青石……[详细]
仙佛寺石窟
  仙佛寺石窟位于来凤县翔镇关口村的酉水河西岸峭壁上。石壁全长200米,在中段开凿4个并列的大中佛龛,南段雕造18个并列的小佛龛,共计造像31尊。造像年代为初盛唐。佛龛前原有三层木构窟檐,60年代被拆毁,佛像也遭到局部毁坏。北龛、中龛、南龛高度均6米余,中龛内雕倚坐弥勒像二北子二菩萨像,弥勒高5.3米。南、北龛均为一结跏趺坐佛二弟子立像。佛像通高5米。南龛南侧为双观音立像龛,菩萨高2.7米。小佛龛内各雕一立佛,高1.5-2米。佛像肉髻低平,面相浑圆,身着双领下垂式架裟。菩萨头戴高冠,披巾垂于腹膝二道,整个造型丰满,神态逼真,表现出典型的初唐时期的风格。仙佛寺石窟不仅是长江中游、两湖地区唯一的唐代摩崖造像,同时也是现存规模最大的摩崖造像。造像艺术具有浓郁的中原特色,代表了两湖地区石刻艺术的最高峰,是佛教文化和雕刻艺术在我国南传的重要历史遗存,为研究当时鄂西与中原地区之间和川鄂湘之间的佛教文化、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