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怀化市旅游

怀化市文物古迹介绍

高椅村古建筑群
  高椅因其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宛如一把高高的太师椅而得名。古村现保存有明洪武13年到清光绪7年(1380—1881)连续500年间的古民居建筑104栋,总建筑面积19416平方米。古村现有住户594户,2205人,其中85%的村民为杨姓,侗族,系南宋诰封“威远侯”杨再思的后裔。高椅古村无论从古民居建筑群落的地理分布还是建筑的形态特点、以及内部结构与周围山水园林、地形水系的关系,都有着极具特色的人文形态,有着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高椅古民居建筑的自然选位符合中国古代《周易》阴阳、五行学说。古村建筑整体布局按梅花状排列,巷道与封闭式庭院呈“八卦阵式”将古村分成了五个自然村庄。道路纵横交错,宛如网状,进入村中,如入迷宫,叫人找不着出路,由于地形地物复杂,几百年来,这个村子从未受过土匪、强盗的骚扰。古村建筑均为木质穿斗式结构,四周封有高高的马头墙,构成相对封闭的庭院,当地称为窨子屋。这种建筑因是高墙密……[详细]
芋头侗寨古建筑群
  芋头侗寨古建筑群位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芋头村。明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始建寨,明嘉靖三年(1524年),户增人旺,建筑规模扩大,形成村寨。明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修驿道,清顺治年间(1644年~1661年)遭火灾,复建后形成以芋头溪流为轴线向两边分叉布置的七个聚居群。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建寨脚桥及龙氏鼓楼、牙上鼓楼;清嘉庆五年(1800年)建塘头桥。清光绪七年(1881年)建塘坪桥。芋头侗寨古建筑群因山就势,结构造型具有典型的侗族风格。鼓楼、门楼、芦笙场、古井、凉亭、萨岁坛、古墓葬群、侗族楼屋及青石板驿道等一应俱全,其中古楼4座,风雨桥3座,门楼1座,古井2口,萨岁坛2个,吊脚楼居室78栋,古驿道1.6公里。寨内民居采用“杆栏式”建筑为多。有的采用架立的吊脚楼式,以适应南方山区气候湿润,多蚊虫的特点。屋顶悬山式,施小青瓦或覆盖杉皮,使得建筑物色彩朴实……[详细]
安江农校纪念园
  杂交水稻发源地—安江农校纪念园,坐落在湖南省洪江市安江镇溪边村,占地310亩,建筑面积21605平方米。安江农校纪念园前身为国立第十一中学职业部,1939年始建于湖南省武岗县竹篙塘甫公祠(今湖南省洞口县)翌年为觅农场,迁至黔阳县(今洪江市)安江镇郊溪边村胜觉寺旧址(胜觉寺为明代湘西三大古寺庙之一,文革前毁)1941年1月由省接办,更名为湖南省第十职业学校。1950年2月,湖南农业厅接管,定名为湖南安江农林技术学校。1953年,袁农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被分配来到安江农校,从事教学及杂交水稻研究长达37年之久。安江农校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云,不仅培养了近万名农科专业莘莘学子,也成为了享誉全球的杂交水稻发源地。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杂交水稻科研团队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攻克了一个个难关,取得了一项又一项世界领先成果。袁隆平曾先后获得第一个国家特顶发明奖“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联合国“科学奖”,“世界粮食奖……[详细]
24、满公祠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满公祠
  满氏宗祠,座落于麻阳县兰里镇,距县城14公里。宗祠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距今将近400多年历史。清道光年间,乡民为纪念明代名臣满朝荐而复修。因年久失修和大水冲毁,此后又曾经历3次修复。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麻阳县一颇有旅游价值的景点。前后三进五楹,座北朝南,包括右侧边屋在内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祠前有围墙圈成院落,祠内由前厅、天井、大厅和寝室楼等部分组成。其中共有6根方形白石柱和40根圆木大柱支撑,柱下方形青础上刻缠枝花纹。月梁、瓜柱和单盘斗上均有精美的雕刻。大厅顶上有几何纹饰的藻井,两边墙壁上嵌“忠孝节义”四个大字的青石碑,后进为二屋楼房,原是陈列祖宗牌位的“寝室楼”。这座祠堂是九甲支族祭祀满生公的,不过吴满生还不是九甲一支最早的族祖。据吴氏宗谱记载,九甲一支由宋家坦分出去较早,大约在元朝初期由吴学兴迁居东溪河边。吴满生是吴学兴的第四代孙,生于明洪武乙丑年,卒于天顺壬午年(1385-……[详细]
尽远村古建筑群
  尽远村古建筑群地址:怀化市鹤城区芦坪乡时代:明~清鹤城区芦坪乡尽远村距离怀化城区约21公里,县、乡两及公路贯穿其中,交通便利。尽远村自然环境优美,历史凝重,文化底蕴深厚。村内有50年以上的古树20余棵,整个古村形成山抱水环,山水相依,古村如珠,山水如手,远远望去有如佛手握珠之状,此为古代风水学中的佳地,秀美之极,自古以来,文风鼎盛,素有“书乡”之美誉。村内规范宏大的明清建筑;有数不清的历史文物,这无不隐含了荩源人的智慧,折射出精深博大的古村文化风采,更记录着这块土地的沧桑岁月。俩母园、荷花池、行义小学等古迹尚在,陈祖虞藏宝、吴三桂冶驻兵、岳王神佑民救人等传说令人心神向往。该建筑群始件建于明末清初时期,坐北朝南,均为一至三进不等的穿斗式砖木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小青瓦双坡顶屋面,二侧为马头山墙,墙头施彩绘。至今,尽远村古建筑保存尚好,尚存明末清初具有欧式风格建筑2处,百年古宅大院4处,保……[详细]
凤凰寺——张学良囚禁地旧址
  凤凰寺——张学良囚禁地旧址位于怀化市沅陵县城东沅水南岸凤凰山森林公园内。1938年10月,因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而被蒋介石囚禁的张学良将军,被秘密从郴州苏仙岭辗转押送到沅陵,幽禁于凤凰山凤凰寺内,直到翌年12月转押贵州修文。山上遗留有张学良与赵四小姐曾活动过的放生池、钓鱼台、网球场、防空洞、船亭子等场所和实物,寺内建有张学良将军陈列馆,收藏了张学良将军一生中珍贵的照片和用过的文物。张学良将军在囚禁他的居室送子殿有题壁诗《自感遗憾作》一首:“万里碧空孤影远,故人行程路漫漫,少年鬃发渐渐老,惟有春风今又还。”并令人在其躲避日机轰炸的防空洞石壁上刻下“0”二字。吸引了众多仁人志士、海内外游客,寻少帅足迹,游凤凰名山。为纪念张学良将军爱国赤诚,1981年沅陵县人民政府拨款对古寺进行维修,内置张学良将军塑像。恢复原有建筑物——船形亭、水池。1988年,凤凰山园林利用凤凰寺的古建筑建立起了张学良将军……[详细]
芷江文庙
  芷江文庙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城关和怎。文庙建筑颇具特色,尤以重檐间内外如意斗拱为省内所罕见。芷江文庙始建于明代中叶,清咸丰九年(1859)迁建于城北秀水书院附近。现在的文庙于清同治二年(1863)建成。民国及新中国建立后,曾由一些机关学校占用,当地政府于1998年收回交县文管所管理。文庙坐北朝南,现存建筑三进,占地1870平方米。第一进,中为通道,有东西两侧室,全封闭,硬山顶,盖小青瓦,原为官员、儒生休息议事之所。一进与正殿之间为青石坪,宽15.4米,长17.5米,春秋大祭为儒生列队拜祭。大殿前为八佾舞台,台前有二龙戏珠丹墀,宽1.67米,高1.2米,雕工精细,台前左右侧有青狮蹲踞。青石坪有东西庑,祭祀历代名儒,北端有钟、鼓室。第二进为正殿,面阔5间,宽18.6米,进深11米,通高12.04米。重檐歇山顶,盖黄琉璃瓦,飞檐翘角,彩绘压脊,红、蓝、酱、绿、黄五色层叠葫芦镇脊,翘……[详细]
林源寨门
  林源寨门位于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铺口乡林源村境内。寨门由上寨门、中寨门、下寨门构成,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林源团寨巷道纵横,分五纵二横排列,族人分上寨双鼓门、中寨桂花门、下寨狮子门三门族居。团寨中现存水塘、水井、石板路、土地庙、清代窨子屋、乾隆五年修路碑以及一些残存的团寨古围墙等遗迹。寨门是村民的公共文化广场,也是村民议款、议事、开会、休闲、乘凉的地方。村民十分爱护村寨,历史上三个寨门连着围墙,将团寨围在其中,既安全又集中,显示出团结、端庄、古朴的气息。林源寨门历经四百多年历史和多次维修,其建筑形态和建筑工艺基本保持原状,主体构架和建筑特征及反映出的工艺技法均保持明代建筑的特点。一是石质材料运用于台明、石阶、门枋及围砌石墙,在我国苗侗地区实属罕见。二是保留下的寨门木楼重檐壮观,梁柱高大粗犷,抬梁与穿斗式梁架结体,梁枋雕卷草花样,瓜柱均饰菊花、向日葵等图案托垫,以及大形平盘斗、角背、象鼻形榫卯等构……[详细]
辰州教案发生地
  辰州教案发生地位于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沅陵镇荷花池居委会,分布在沅陵县城马路巷街区,为中西结合的近现代建筑。总占地面积776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981平方米,由永生堂、为善最乐楼、海牧师楼、韦小姐楼、希来德牧师楼、天主堂、宝翰臣牧师楼、傅华梅牧师楼等8栋近现代欧式建筑组成,砖木结构,建筑体量较大。其中永生堂、天主堂坐西朝东,其他均建筑坐北朝南,欧式建筑特色明显。2011年,该建筑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清光绪二十八年七月十二日(1902年8月15日),在沅陵县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辰州教案”(沅陵县旧称“辰州”),2名英国传教士被激起民愤的本地居民殴毙,教堂被捣毁。在西方列强的强迫下,腐败无能的清王朝查办地方官员,抓捕300多人,极刑处死6名民众,赔款8万两白银。而后西方列强利用赔款于1904年至1937年期间陆续修建了永生堂、天主教堂和诸多牧师楼,在建筑内开展传教等文化入侵活动。1938年……[详细]
坪坦风雨桥
  坪坦风雨桥位于湖南省怀化市通道县百里侗文化长廊,坪坦河上,共有9座桥组成。9座桥分别为普修桥、回龙桥、普济桥、永定桥、永福桥、回福桥、观月桥、文星桥、中步头桥,均始建于清代,为木结构桥。在建桥过程中,不用钉铆,只采用木榫卯,甚至使用了古老的湿藤绑扎法。风雨桥是由桥墩、桥身、桥廊和桥亭等组合而成的。桥墩承重;桥身跨河;桥廊,上铺有木板,两边设有长凳,供人们休息,齐腰处开栏杆,可观赏两岸风光;桥亭则根据桥的长短而设,一般有3亭,长的有5亭。它是桥,横跨河流,联结两岸;它又不仅仅是桥,造型如长龙,是一方风水要素,象征着保护一方平安的力量,也寄托着人们带来福气的企盼;它是廊,既能给人避风挡雨、遮阴躲阳,又能给人启蒙教育和美的熏陶,因为桥廊内绘的壁画是那么丰富多彩;它是塔,桥面长廊上座座宝塔,飞檐翘角,彩绘雕塑,真像一座民间艺术陈列馆。风雨桥在实用之外,还有着丰富的文化隐喻。风雨桥除了供人们躲避风雨……[详细]
芷江天后宫石坊
  湖南芷江天后宫,原为福建客民会馆,乾隆十三年(1748年)由福建客民所建。芷江天后宫坐西朝东,南北建有耳室,中间三进:戏台、正殿、观音堂,左为财神殿,右为武圣殿和五通神殿,全部建筑结构基本保存完整。1986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湖南芷江天后宫位于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芷江镇舞水河西岸,座西朝东,与芷江县城隔舞水河相望。天后宫由闽商创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是目前我国内地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妈祖庙,“湖南潇湘百景”之一,天后宫之石坊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港台报刊誉其为“雄冠大陆大西南”、“内地罕见的妈祖庙”。 芷江天后宫最为称赞的地方是石坊青石浮雕:坊高10.6米、宽6.3米、重檐歇山顶、门楼建筑形式。石坊全部采用明山所产油绿带青的变质沉积岩石为面料,坊上各类浮雕大小共95幅,最大的2.62平方米,最小的仅0.09平方米。石雕采用镂空与平雕相融的工艺,浮雕中有浮雕,大雕小雕相符……[详细]
黔城南正街
  黔城南正街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洪江市黔城镇,此为省内第一个受到保护的省级历史文化的街区。南正街位于黔城镇南面,为旧县署所在地,系清道光十八年(1838)知县龙光旬修建,有《修城厢内外街道记》可证。路面中间以一米宽的青石板横铺,下有沟渠,两侧以0.36米宽的石板作走线连接,全长200米,宽80米(含民房基地),总面积16000平方米,并有石牌坊一处,街道两侧民居屋檐板均成“S”形起翘,并有封火墙,成为典型清代建筑群。区域内主要建筑:旧县署。南宋熙宁时为茅草盖顶,宝庆元年(1225)“易茨以瓦”。明洪武后毁以兵火,景泰元年(1450)复建,成化二十年(1484)增修赞政厅、架阁、库房、常平仓、八字衙门、鼓楼等。雍正六年(1728),大堂侧建西廊、琴房、甬道、戒石碑亭等。道光十七年(1830)造书房、横屋、男女监房,丁夫住房共27间。民国间有石板路宽3米,由头门直达大堂。新中国成立后,由黔阳第三……[详细]
陈荣信商行
  陈荣信商行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区沅江路,此为洪江古商城中有代表性的古建筑。清道光年间(1821—1850)由经商发家的张道士修建。光绪初年,江西商人杨和继在此经营木材、布匹等,民国11年(1922)由洪江首富陈荣信购下并继续用作商行。此为以“窨子屋”为主体建筑的院落,由正房、东西配房及厢房组成。屋外有厢房、楼梯间及庭院。封火墙高11.16米,厚0.40米,敷以石灰砂浆,外面四周又以青砖墙转护,形成夹墙通道。封火墙东西长24.77米,南北宽14.37米,正屋横排居中,东、西两端为配房,两侧建厢房连接,成为并列两进式布局,组成两个天井,东头北向开八字院门,直通东侧天井。正屋坐西向东,为单檐木质穿斗梁架结构的两层楼房,面阔3间。二楼一进为库房,二进为走廊,一楼住人。屋面施小青瓦,梁架结构均为穿斗式。挑梁用料较大,置鼓形素面八方石础。楼房后层高3.94米,二楼空间高3.45米,通高9.9……[详细]
兵书阁与文星桥
  兵书阁与文星桥 兵书阁位于通道县西北50公里的戈冲乡占字岩村。它的始建年代,以遗存迄今的0梁记载,为清朝嘉庆十五年(即1810年)。与兵书阁一箭之隔,遗存一座三亭式廊桥,名叫文星桥。清道光五年(1825年)和清道 光二十七年(1847年),兵书阁和文星桥相继进行过维修,属于集桥、亭、阁、殿为一体的古建筑群系。兵书阁和文星桥坐西朝东,南北通面阔19.2米,东西通进深15.4米,通高14.72米,西侧建有一座祠庙,总面积为420平方米。 兵书阁系穿斗与抬梁混构纯木件楼阁式古建筑。清嘉庆年始建时为双坡屋面单层民居建筑。清道光五年(1825年),村民集资,重建兵书阁和文星桥,并在原阁殿的明间伸出二座高14.2米,三层六角翘角檐攒尖葫芦顶式楼阁,使其“整新俾宇,巍峨再出冲霄之像”。文星桥也颇有建筑特色,东头是双肩庶殿顶盖八字门坊入口;西端与山欹侧,建单檐庶殿顶门坊作出口;桥中部建重檐歇山顶式0,构成……[详细]
月岩石刻
  月岩石刻时代为明至清。位于湖南省道县月岩村,此为湘南地区石刻聚集地之一。月岩在远古时期由于河流冲刷,形成河道穿山溶洞。后洞顶部塌陷,堵塞河道,河流变成阴河从附近岩洞中流出,这里成为天然岩室。洞中顶部塌陷部分形成大圆形天窗。东西两洞口高大如城阙。游人入岩洞,仰望天空,初如月的上弦,再进入中央,天空如满月,将出洞口宛如月的下弦,故称月岩。明地理学家徐霞客游此,谓“永南洞三,月岩第一。”洞内两侧岩壁题刻甚多,共有明清题刻54方,如“月岩”、“寒岩”、“鸿门窍”、“理学渊源”及诗词游记等。当地群众谓:清咸丰元年(1851)洪秀全率太平军进道州时,曾游此,并题词镌于岩壁,今已不存。岩上有0,传为北宋理学家周敦颐(濂溪)讲书处。名濂溪读书室。石穴、石床犹存。1983年10月10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121-13。……[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