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忻府区旅游

忻府区文物古迹介绍

连寺沟泰山庙
  连寺沟泰山庙时代:清地址:忻州市忻府区庄磨镇连寺沟村泰山庙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清代。泰山庙坐落于土丘之上,南低北高,建筑依地势而建,坐北向南,南北长95m,东西宽40m,占地面积为3800㎡。中轴线依次为戏台、山门、过殿、正殿,东西两侧分别为东西耳房、东西配殿及东耳殿,西耳殿残毁不存,山门外设倒座戏台,是忻州市现存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古戏台。戏台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筒板布瓦顶,前施抱厦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卷棚顶。脊部墨书题记“大清咸丰二年(1852)岁次壬子三月初十日吉時建”。山门建于高台之上,面阔三间,进深三椽,单檐悬山筒板布瓦顶,明间前檐出抱厦一间,单檐悬山筒板布瓦顶,脊部墨书题记“大清咸丰二年(1852)岁次壬子三月二十七日吉时建”。过殿面阔三间,进深三椽,前单步梁对后三架梁通檐用三柱,前一间为敞廊,单檐悬山筒板布瓦顶。前后檐原有装修不存,仅存槛框,现前檐明次间……[详细]
元好问祠堂
  元好问祠堂位于忻府区南城办事处西街村南北大街北部84号。坐西向东,东西长40米,南北宽17.8米。创建于清道光年间,20世纪50年代及2006年维修,现存为清代。中轴线上有西大厅,两侧南北各存有碑房11间。祠堂主人元好问(1190-1257),金元时期文坛领袖,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现存西大厅面宽三间,进深四椽,硬山顶式,为典型的清代厅堂建筑。大厅右侧檐下有“元遗山先生祠堂碑记”碑1通。2007年6月6日,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23、姜涛墓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姜涛墓
  姜涛墓,位于忻府区曹张乡解村西北500米。坐北向南,墓地南北250米,东西190米,为明代墓。墓主人姜涛,字伯渊,忻府区解村人,生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卒于正统十五年(1445)。历任浙江嘉兴府同知,直隶河间府同知,河间府知府,顺天府尹,官至户部侍郎。姜涛在位二十余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清正廉洁、一贫如洗,深得朝廷器重,同僚拥戴,百姓拥护。他不仅是明代官吏的典范,更是重塑现在官场秩序的一面镜子,当之无愧。2007年6月6日由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24、真容寺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真容寺
  真容寺,位于忻府区紫岩乡紫岩村中。坐北向南,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明清建筑。有大佛殿、关帝殿、奶奶殿、龙王殿等。除大佛殿为明代遗存外,余皆为清代遗构。大佛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五檩后廊式构架,斗拱三踩单翘,前檐明间设板门,两次间为直棂窗,悬山顶。关帝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悬山顶。奶奶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悬山顶。龙王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前部出廊,悬山顶。1985年4月10日,原忻州市人民政府(县级市)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忻州铁梁桥
  铁梁桥,位于忻府区庄磨镇连寺沟村西约3000米。南北走向,占地面积285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金、元建筑,跨度13米,桥身宽4.6米,矢高6.3米,桥头石狮2对。铁梁桥系单孔形石拱平桥,所有券面上的连接,均采用双腰铁加以固定,俗称铁梁桥。铁梁桥面两侧各施勾阑,其两侧存望栏8块、望柱10根,望柱高0.77米、长1.25米。望柱图案各异,雕工精湛,人物、山水、花鸟活龙活现,精美绝伦。2007年6月6日,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秦城隆福寺
  隆福寺,位于忻府区秦城乡秦城村中。坐北向南,占地面积675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大殿脊檩题记载,明天顺六年(1462)重建,清康熙十七年(1678)、道光二十三年(1843)重修。现存为明清建筑。大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五檩无廊式构架,斗栱五踩双昂,前檐明间设门板,次间为直棂窗;西配殿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前部出廊。寺内存石经幢1幢,石碑1通。1985年4月10日,原忻州市人民政府(县级市)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27、七峰寺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七峰寺
  七峰寺,位于忻府区董村镇孙村村北。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542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一进院布局,中轴线上依次有山门、过殿、大雄宝殿、东西配殿、东西侧耳殿。除大雄宝殿为明代遗构外,余皆为清代建筑。大雄宝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五檩无廊式构架,斗拱五踩双昂,平身科有45度斜拱。过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东西配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1985年4月10日,原忻州市人民政府(县级市)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28、大佛庙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佛庙
  大佛庙,位于忻府区董村镇游邀村村北济民堡内。坐北向南,占地面积3510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济民堡石匾记载为清代咸丰三年(1853)重修。现存千佛殿、关帝殿、黄堂殿。除黄堂殿系2007年原址重修外,余皆为清代遗构。堡门为石砌,门洞宽3米,深6米,高2.5米。千佛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板门,直棂窗,单檐悬山顶。关帝殿,单体建筑,前置牌楼门,单檐硬山顶。1985年4月10日,原忻州市人民政府(县级市)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陈敬棠及其家族墓地
  陈敬棠及其家族墓地,位于忻府区秦城乡胡家垴村西北2000米的东西银洞梁沟之间。陈敬棠(1872—1937),字芷庄,别号云渲野夫,嘉禾村人。民国二年(1913),当选为第一届国会参议院议员,七年任山西六政考核处股长,十年任山西村政处副处长,十五年晋处长,十七年任山西省政府委员。生平喜欢收集金石碑版,著有《忻县古迹名胜诗文录》、《秀容诗文存》、《映雪堂诗文抄》等。墓地东西40米,南北50米,分布面积约2000平方米。封土夷平。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香泉寺遗址
  香泉寺遗址,位于忻府区庄磨镇坡头村北约800米。建于三嵬山山腰,因其泉水而得名。坐西北向东南,南北长约50米,东西宽约20米。创建于唐代,唐大顺二年(891)慧真法师增修廊庑、光化年间(898——901)重修,金大定二十四年(1187)、明永乐年间(1403——1424)多次增修,20世纪40年代毁,现存为明清遗址。2004年村人重建关帝殿、米勒佛洞、六角亭。遗址内残存明清瓦砾。1985年4月10日,原忻州市人民政府(县级市)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忻州玉清观
  玉清观位于忻府区三角镇观里村西约1000米处。坐北向南,占地面积约360平方米。据观内石碑记载,建于元至元二年(1336),明永乐年间(1403-1424),弘治十六年(1503)和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均有重修,观内现存正殿和东西偏殿为清代建筑。正殿面宽三间,进深三椽,单檐悬山顶。偏殿东西各一间为单体建筑。院内存有明、清、民国时期碑共7通。2007年6月6日,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顿村温泉度假村
  顿村温泉度假村位于忻州市区北境的秦城乡顿村,地热面积13平方公里,温泉水温50C,系含氡、氟、硫化氢、硅酸盐等十几种矿物质超级复合矿泉水,其泉水珍贵、奇特,矿物质丰富,有极高的医疗、保健价值,被中外浴者称为“祛病泉”、“不老泉”。神奇的水,与忻州市秀美的山、奇妙的洞珠联璧合,形成旅游业中最富地方特色的“水连洞”格局。是一处集温泉疗养、度假、旅游、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保健娱乐区域,并修建有世界民族园、滑雪滑草等娱乐区。……[详细]
忻州崇明寺
  崇明寺,位于忻府区合索乡温村中。坐北向南,东西107.5米、南北125米。据碑及正殿脊檩题记载,创建于唐初,清康熙十六年(1677)、嘉庆二年(1797)重建,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重修。现存正殿、戏台为清代遗构。关帝殿为1990年新建,正殿面宽五间,进深五椽,前部出廊,悬山顶。寺内存明、清石碑16通,经幢3幢。1985年4月10日,原忻州市人民政府(县级市)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34、作霖寺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霖寺
  作霖寺,位于忻府区合索乡南营村中。坐北向南,占地面积876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文殊殿题记载,明弘治十年(1497)和清代均有重修。一进院布局,中轴线上依次建有过殿、文殊殿,为清代遗构。文殊殿石砌台基,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五檩无廊式构架,前檐斗栱五踩双昂,装修不存。过殿面宽三间,进深三椽,悬山顶。1985年4月10日,原忻州市人民政府(县级市)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忻州铁佛寺
  铁佛寺,位于忻府区高城乡金山铺村中。坐北向南,东西100米、南北110米。创建年代不详,据大殿脊檩题记,明洪武二年(1369)重修,清代屡有修葺,现存大殿为明代遗构。大殿石砌台基,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五檩无廊式构架,斗栱一斗二升交麻叶,前明间设板门。近年村人又在庙内修建龙王殿、僧房各一栋。1985年4月10日,原忻州市人民政府(县级市)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