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泸州市旅游

泸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玉蟾山摩崖造像
  位于泸县县城东南1千米的玉蟾山上。造像及石刻题记始于晚唐,大多数凿刻于明代永乐至天启年间,少数雕刻于清代。2013年5月,玉蟾山摩崖造像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古玉蟾关外延25米处,南至金鳌峰崖壁外延175米处,西至金鳌峰崖壁外延150米处,北至省用材林研究所办公室前操场边。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详细]
万寿山城址
  万寿山城址建于宋代,南北宽约400米,东西宽约350米,现存南寨门和北寨门。其中北寨门坐西南向东北,用条石垒砌,寨门呈拱形顶,宽2米,进深4.11米,高3.6米。寨门与左、右侧城墙总长11.25米,墙高1.74至2.55米,厚4.11米。南寨门坐北向南,其形制与北寨门相似。南宋末年,为抵抗元朝军队攻击,建造了万寿山城寨,即可囤积粮草,又可驻军。原有城门九道。城内有居住遗址,有战壕遗迹。万寿山城址为研究当时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1999年8月,泸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桐梓林寨遗址
  桐梓林寨遗址位于桐梓林山山顶,呈东至西长条形分布,周长约2000米,面积约140000平方米,海拔550米,现存安怀寨门和部分寨墙,寨内有深井、石屋。安怀寨门坐东南向西北,始建于清咸丰十年,后光绪元年、光绪二十四年进行过培修。寨门宽1.43米,进深3.87米,高4.1米,门洞墙壁上刻有“安怀寨”、“咸丰十年”等字样。现存城墙约800米,由条石垒砌而成,厚约4米,高约5米。1950年3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八师一四二团与土匪曾在此激烈交战。1999年8月,泸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何家湾崖墓
  何家湾崖墓位于宝坪寺村5组一小地名叫何家湾的一处绝壁上。宋代崖墓坐向为坐东北向西南,夫妻墓凿于海拔1045米的石崖壁上。该石岩顶部呈半圆形,石岩长15米,宽5米,高12米,两墓洞凿在离地面高5米的石凿壁上。墓门顶部呈半圆形,高1.2米、宽1.2米,洞深3米。左右两墓洞对称,高宽深相同。两墓洞中间刻有一个石刻像,两墓左右0.8米处各雕刻两幅肩扛铜锤石刻图像,高1.7米、宽0.8米。墓洞第二层中间两石柱上刻有龙蛇,另两根石柱上刻有图案。第三层中间长方框内刻有两尊石刻像。据说这是墓主像。保护范围:以墓葬封土及墓碑为基线,向东、南、西、北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在保护范围基础上再外延10米。……[详细]
65、小龙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龙桥
  小龙桥,建于清代,为2墩3孔石质平板梁桥,呈东北—西南走向。桥长6.75米,宽0.94米,桥板厚0.34米。两个桥墩上各有1条圆雕龙,龙首、龙尾高于桥面板0.25米。龙首呈“S”形上昂,张口露牙,龙须飘逸;龙爪呈奋然划动姿势;龙尾呈卷曲状。其雕刻手法细腻生动,线条流畅圆润,造型别致。由于小龙桥所跨河溪窄小,河床浅,每逢汛期便被淹没,不能通行。1999年,当地村民在此基础上加高2.36米,成现状。该桥是泸县龙桥的典型代表之一, 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龙龟山寺遗址
  龙龟山寺遗址位于叙永县大石乡互助村三社龙龟山,北距龙龟河150米。建于明代。坐东北向西南。现存放始建于明代嘉靖四十三年的大石乡龙龟山寺的被埋于庙基及周围的二百尊石刻造像。遗址正前方石梯下有一牌坊,上刻文字记载建庙过程。现在这批石刻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当地村社陆续挖掘出土,目前已达200尊。这部分石刻人物造像造形特别,形象生动,反映我国民俗文化方面内容。体量3米至几十厘米不等。其中50件赴成都参加建国五十周年考古成就展,并赴国外展出,现在存放于叙永县木雕石刻艺术博物馆内。2006年始管委会主持在庙基旧址重建“十二殿”,2008年8月新塑道家泥像1尊,佛家泥像9尊。2001年公布为泸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此批石刻造像形象丰富,品位很高,是反映民俗文化内容的生动教材。我局先后组织相关专家到叙永县对龙龟山寺遗址进行了现场考察、论证,一致认为其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且保存情况很好。保护范围:遗……[详细]
茶马古道-沙湾驿道
  茶马古道-沙湾驿道位于泸州市江阳区沙湾老街,茶马古道是唐、宋以来汉、藏及其他少数民族之间进行商贸往来的重要商道,以茶、马互市为主要内容,以马帮为主要运输方式,是我国西南地区具有独特历史文化价值的重要线性遗产,泸州是川黔线的必经之路。沙湾驿道上接宝莲街驿道下接纳溪,现存有古码头、驿道及明清民居,驿道为青石板铺砌,长约一公里。保护范围:东至原沙湾供销社门市向东外延5米,南至老水井外延5米,西至沙湾阅台向西外延5米,北至大黄桷树向北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米。……[详细]
北寨山老庙
  北寨山老庙北寨山的老庙最早建于汉代末,其规模不断发展,到唐代时已蔚为大观,后来发展到占地4000多平方米,有东皇大雄宝殿、佛祖殿、代朝殿、逍遥殿四大正殿,两厢有观音殿、地藏王殿、十二殿等,是道教佛教合一的寺庙,历来香火旺盛、远近闻名。1000多年间,因天灾-,老庙历尽劫难,曾几度毁于火灾后几度重建,“文革”期间几乎全部被毁,被办成村小多年,现在能看到气势恢弘的庙宇为最近一两年内在原址基础上按照原来的布局和规模重新修建,仅存少量残破的柱基和石碑见证了岁月的沧桑,保留着真正的古迹。……[详细]
叙永松坡楼
  松坡楼前身为清朝贵州商会所建的忠烈宫(俗称黑神庙,供俸南霁云)也是贵州商会(盐商)所在地,当时的忠烈宫有大殿,耳房,戏台等组成,而今天的松坡楼只是其一小部分,民国时忠烈宫改为东城公园,1915年12月袁世凯在京宣布帝制,蔡锷将军于12月25日宣布云南独立,护国讨袁,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护国战争。蔡锷为一军总司令率领三个旅入川,1916年1月进驻叙永,司令部便设在忠烈宫,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蔡锷将军便把这改叫松坡楼,亭子也改叫松坡亭(蔡锷,字松坡)这就是松坡楼的由来。松坡楼位于叙永县叙永镇东城社区人民医院内中药材仓库,南距医院大门300米。坐东北向西南,面阔7.2米,进深15米,高8.5米,面积108,小青瓦屋面,竹木结构二层楼,单檐穿逗式结构,檐下8根镂空雕撑拱,石砌地基。现为人民医院中药库房。松坡楼的前身是清乾隆时期,贵州盐商在叙永东城修建的忠烈宫。1916年2月9日,蔡锷将军到达叙永,设司……[详细]
70、鸿雁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鸿雁桥
  鸿雁桥,建于明代,为石质平板梁桥,呈东南—西北走向横跨于九曲河上。桥长43.73米,宽1.37米,桥板厚0.47米。原为16墩17孔,现为15墩16孔。西北向东南第四、十一个桥墩上各有圆雕龙1条,第七个桥墩现存有圆雕鸭尾1个,鸭头已损毁。桥墩东北端顶部为龙头,西南端顶部为龙尾、鸭尾。龙头上昂,张口含珠;龙身呈“S”形,刻有云纹;龙尾呈缠绕状。鸭尾上翘,呈“V”形。其雕刻手法细腻,造型生动,甚有气势。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泸县弥陀寺
  弥陀寺坐东南向西北,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年(1574),康熙六十一年(1722)、乾隆五十九年(1794)先后培修。现除后殿已毁外,前殿和中殿尚存。前殿门左、右两侧的石墙上刻有花卉、人物等精美浮雕图案。门额阴刻“吉祥福地”。殿内设石质惠民亭,亭高2米,左、右柱刻楹联:“一生功业镇巴蜀,万古英灵显弥陀”。亭内为石质川主菩萨像1尊。中殿设佛像3尊。该寺对研究明代宗教发展史和研究明代建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988年2月,泸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72、龙灯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灯桥
  龙灯桥,建于清代,为2墩3孔石质平板梁桥,呈西南—东北走向。桥长7.15米,宽1.41米。两个桥墩上各有圆雕龙1条。龙头上昂,张口含珠,龙身呈“S”形。龙尾上翘,呈纵向卷曲状。龙头、龙尾高出桥面0.2至0.4米。该桥雕刻精美,技法娴熟,线条遒劲,造型生动、逼真、大方,甚有气势,且保存较好,结构稳固,是泸县龙桥的典型代表之一,对研究清代的交通、经济、民俗、雕刻艺术等有重要价值。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泸县宋墓群
  (1)岩湾墓群保护范围:以墓群边界为基线,东北外延30米至水田边,东南外延20米至水田边,西南外延40米至田地处,西北外延50米至坡地处。建设控制地带:在保护范围基础上,东北外延60米至岩湾屋基,东南外延70米至公路边,西南外延50米,西北外延50米至青冈林山顶。(2)河坝头宋墓群保护范围:以墓群边界为基线,东至金仁华宅基外缘,西至河坝头宅基外缘,南至河坝头山最南端,北至陈兴国宅基外缘。建设控制地带:东以金仁华宅基外缘为基线外延100米,西至旧桥河边,南至五马坪山沿,北至五马村道路。(3)沙嘴宋墓群保护范围:以墓群边界为基线,东至胡运明宅基外缘,西南至高清华宅基外缘,向北外延50米。建设控制地带:以墓群边界为基线,东至断后龙坎壁,西至胡芳辉宅基外缘,南至马怀生宅基外缘,北至晒坝鱼塘竹林处。……[详细]
泸县龙蟠寺
  龙蟠寺始建于宋代,后于明万历二年(1574)重建。寺庙坐西向东,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现存大殿1幢,抬梁木结构,檐下设斗拱76朵,进深三间八架椽9.49米,面阔3间9.49米,通高9.5米。单檐歇山式屋顶,筒瓦屋面,屋脊用碎瓷片堆塑龙、吻兽等造型。门楣上刻有二龙抢宝、鱼跃龙门等图案。龙蟠寺对了解川南地区明代木构建筑及佛教文化的传播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988年2月,泸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玉蟾山石窟
  玉蟾山石窟造像,始于宋,直至清代,其中以明代雕刻居多,共有71龛造像414尊。造像沿山体呈西南至东北走向分布。其中在玉蟾山金鏊峰周围的崖石上最集中,造像达400多尊。玉蟾山摩岩造像多为佛教造像,亦有道教、世俗造像。大者数丈,小不盈尺,雕刻精美,风格各异。尤以“千手观音”一壁的造像最具代表性。玉蟾山石窟对研究佛教文化的发展延伸和区域历史文化有重要价值。1991年4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