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金华市 > 义乌市旅游

义乌市文物古迹介绍

楂林烈士墓
  楂林烈士墓位于义乌市大陈镇楂林村南山坡上,时代为2004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987年5月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公布文号为1987.05.1义政发[1987]66号。……[详细]
342、宣德堂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宣德堂
  宣德堂位于义乌市苏溪镇齐山楼村310号,时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2011年12月公布为市级文保点,2018年2月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公布文号为2018.02.09义政发【2018】9号。……[详细]
343、吉庆堂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吉庆堂
  吉庆堂位于义乌市苏溪镇上楼村二区41号,时代为民国,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8年2月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公布文号为2018.02.09义政发【2018】9号。……[详细]
勾嵊山王坟岗古遗址
  勾嵊山王坟岗古遗址位于义乌市大陈镇红峰村勾嵊山顶王坟岗,时代为春秋,类别为古遗址。2018年2月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公布文号为2018.02.09义政发【2018】9号。……[详细]
勾嵊寺古井
  勾嵊寺古井位于义乌市大陈镇红峰村勾嵊寺右前方,时代为宋,类别为古建筑。2018年2月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公布文号为2018.02.09义政发【2018】9号。……[详细]
红峰村水口
  红峰村水口位于义乌市大陈镇红峰村水口,时代为唐-民国,类别为文化景观。2018年2月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公布文号为2018.02.09义政发【2018】9号。……[详细]
陇头朱官厅
  陇头朱官厅位于义乌市义亭镇陇头朱一村141号,时代为明,类别为古建筑。1987年5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文号为1987.05.11义政发[1987]66号。文物价值:规模较大,梁架采用抬梁式直梁,是时代特征较为明显的明代建筑。保护范围:官厅整体建筑。建设控制地带:官厅整体建筑外延20米范围内为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杜门书院
  杜门书院位于义乌市大陈镇杜门村书院路108号,时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2006年6月公布为市级文保点,2011年8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文号为2011.08.27义政发【2011】64号。……[详细]
349、聚诚堂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聚诚堂
  聚诚堂位于义乌市苏溪镇立塘村,时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建筑坐西朝东,占地658.4平方米,前厅后堂布局,正厅3间,堂楼7间排列,左右厢房各4间对合。建筑的特色在于精美的木雕,牛腿、门窗等雕刻十分精美,而且保存较完整,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2013年4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文号为2013.04.24义政发【2013】29号。……[详细]
350、虞复墓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虞复墓
  虞复墓位于义乌市大陈镇施宅北面,时代为宋,类别为古墓葬。1990年11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文号为1990.11.07义政[1990]173号。文物价值:南宋尚书郎官虞复之墓。保护范围:以墓碑为圆心,以10米长为半径的圆形范围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范围内为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钦褒节孝碑亭
  钦褒节孝碑亭位于义乌市大陈镇楂林二村东侧约70米,时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2010年6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文号为2010.6义政发【2010】52号。……[详细]
352、敬理堂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敬理堂
  敬理堂位于义乌市大陈镇红旗村上山村,时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2011年12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点,2018年2月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公布文号为2018.02.09义政发【2018】10号。……[详细]
节孝牌坊
  节孝牌坊座落佛堂镇倍磊村年代:清嘉庆文物价值:义乌境内现存最早、保存较完整的石牌坊。保护范围:节孝石牌坊现存建筑。建设控制地带:牌坊基石向前5米,牌坊左、右、后各10米。……[详细]
佛堂吴宅
  佛堂吴宅又名“吴棋记”,位于浙江金华义乌市佛堂镇大文头35号,由佛堂富商吴茂琪于1935年建造,是义乌现存唯一的一幢砖木结构三层半的老楼房。2011年,被列为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筑坐东北朝西南,分前花园,后二进三开间,左右二弄各6间边厢,共占地18间楼屋的砖木结构民居建筑。总占地1325平方米,其中楼屋占地约763平方米。整座宅院有正门、龙虎门、边门、后门等七头门,同时还有另门共日常出入。院内木质构件上有吉禽祥兽和传说故事等各类题材的雕刻,与众不同,精美绝伦。“冰裂纹”窗格拼花内藏玄机。青石板铺设的天井中有两只硕大的太平水池,古色古香。……[详细]
355、承吉堂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承吉堂
  承吉堂位于义乌市后宅街道,年代为清。承吉堂是慎修堂的“子孙堂”。据了解,承吉堂是慎修堂主人的儿子傅安漼于清道光年间(1843年)开始建造的,于咸丰年间建成,共有36间,距今已有一百多年。承吉堂是一个典型的四合院,走进院内,乘凉的老人、休憩的老狗以及晒粮的妇人构成一幅静中有动的画面。在承吉堂的数扇门中,有两扇门还写着诗:一扇刻着苏轼的《海棠》诗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旁边还有几枝花,似乎就是海棠;另一扇刻着“岁晚穷檐冰雪里,忽看世界转繁华”,旁边刻着梅花。另一面白墙上,写着一首《村居吟》:“村居好,村居好,竹篱茅舍清溪绕。山环地僻无尘埃,幽居静日闻啼鸟……”透露出村民在繁忙的农事生活中,不忘悠闲和宁静。承吉堂中挂着一块匾:四世明经,上面写着缤彩、安漼、鼎元、仝立4个名字,据称这些都是早时候的读书人。承吉堂的大门口刻有“香浮马岭,瑞接龙溪”8个字。无限风光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家族的……[详细]